英语直译过来的流行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无疑成为最强势的通用语言。上学的时候,学不完的英语,花在英语课上的精力和功夫甚至超过了语文;上研究生,考英语;聘职称,考英语;出国,考托福、雅思……没完没了的英语!结果呢?看看我们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吧,中文水平差得一塌糊涂,英语水平也不咋地,充其量是哑巴英语。英语没学好,连国语都不过关。 我是搞科研文字工作的,单位是高级知识分子过度集中。平时工作中,我所接触到的高级知识分子很少有文字水平好的,写出来的东西没法看,就跟小学语文没毕业一样。英语呢,别看学了十几年,可还是张不开口。单位呢,还要组织什么外语培训班。有什么用?十几年的学校正规教育都没有学好,短时间的培训就能学好?我以为,{wy}的途径就是到国外的外语环境中锻炼!根本不用什么教室里的培训! 我十分关注流行语,因为流行语反映的是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进步。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某些流行语是兼顾了中文和英语,通俗说法四不像,高雅说法叫中西合璧。 最典型的是"我来自……"。在很多场合,不少人作自我介绍时,最常用的是"我来自北京","我来自四川"等等。其实,这是受了英语"I am from somewhere."的影响。明明可以说"我是北京人",xx要说成"我来自北京"!毛病! 还有一个就是"我有……"。这种说法常见于演艺界人士和青年人群。"你看过吗?""我有看过"。明明可以说"我看过了",为什么要"我有看过"呢?我想,这是不是港台腔的威力。内地的明星们也装腔作势地说"我有……"。其实,这是受了英语"W have done."的影响。Did you saw it?I have seen it.你看过它吗?我有看过呀!"have"是完成时,无实际意义。而我们呢,偏偏要把它说出来,还要嗲声嗲气--我有吃过,我有读过,我有听说,……令人作呕。 再有就是"是时候……了"。这是不少媒体工作者的流行说法。动辄"是时候出手了","是时候出发了"。{dy}次听到这种说法,是红牛的广告:"是时候红牛了!"。其实,这也源于英语"It is time for something."。"It is time for dinner.":该吃饭了。"It is time for class.":该上课了或者上课时间到了。也许,记者们说"是时候……"感觉时髦吧。我反正敢感觉很别扭!至少是不好好地说中国话! 明明有简单明了的中文对应说法,干嘛还要独出心裁、莫名其妙地直译呢?! 鲁章明秀 2010-03-19 08:01:59 老吴老吕和小吴的阳光生活
------------------------------------------------------------------------------ 欢迎光临“水岸长桥的公民卡西特惠店”,所售手表、小护士服装{jd1}保证xx。
晋京民语言文字工作室——影视字幕制作专家 联系方法:电邮() QQ(17267879)//MSN() ------------------------------------------------------------------------------ 本文系转发,不代表博主本人态度和观点。 ------------------------------------------------------------------------------ 备注:文中如有红色粗体部分为修订内容,括号中为修订后的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