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考古专家震撼的是从6号棺木清理出的朱纹红黑双色织锦,不仅采用朱砂染色,而且经线密度达到每厘米240根以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张晓梅通过红外光谱测试了5个纺织样品,发现其中大部分为真丝织品。王亚蓉说,这是{dy}次发现东周时期纺织品实物。新华社南昌7月30日电 7月28日至29日,黄景略、徐苹芳、张忠培和徐光翼等中国考古专家齐聚江西靖安,考察东周墓葬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考古专家用“震撼”二字来形容看完靖安东周墓葬出土文物的心情,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坑多棺越文化墓葬。盗墓者挖开国家文物局重点关注考古工程靖安东周墓葬的发现颇具戏剧情节。2006年12月底,靖安县水口乡几个村民在李家村靖永公路旁炸石头。村民发现xx爆炸后,路旁一座小山的背侧能听到“嘣,嘣”的回声,仿佛是从山底里传出来的。人们猜测山里应该有空洞,很可能是古墓葬。据当地老人介绍,爆破时会发出声响的山叫“斋饭岗”。当地人说这座山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人工堆砌。经过商量,几个村民偷偷跑到小山坡上,以烧山植树的名义将山体表面清理出一块空地来,夜间带着工具凿洞。经过两晚“奋战”,凿开了一个能容纳人下去的洞口。盗墓者发现了漆器、青铜器、纺轮等文物。他们的勾当被当地一位老人发现,在制止无效的情况下,老人报了警。2006年12月28日,接到古墓遭破坏的报告后,江西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家文物局紧急报告,请求抢救性考古发掘,很快得到批准。2007年1月6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靖安县博物馆联合对靖安县水口乡东周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考古人员3个多月的努力,这座东周墓葬群的形态初步显现。墓葬南北长16米,面积约200平方米,墓口至底部深约3米。墓穴四壁陡直,加工平整,表面抹有一层膏泥。墓葬上部共有5层总高度为12米的封土。令考古学家吃惊的是,这是个“一坑多棺”墓葬。在这个墓穴里,有47具单个棺木。国家文物局派专家到现场反复确认,认为其考古价值重大,将靖安东周墓葬列为重点关注项目。出土纺织品将改写中国纺织史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说,这座墓葬葬俗特殊,是目前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坑多棺墓,也是目前{wy}见到的东周时期越文化墓葬形式。首都博物馆丝织品研究保护中心王亚蓉研究员介绍说,截至29日,已经完成对22具棺木的清理工作,共发现20多件纺织品,主要有各种密度的方孔纱和细绢、精美的朱纹红黑双色织锦及经编织物。令考古专家震撼的是从6号棺木清理出的朱纹红黑双色织锦,不仅采用朱砂染色,而且经线密度达到每厘米240根以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张晓梅通过红外光谱测试了5个纺织样品,发现其中大部分为真丝织品。王亚蓉说,这是{dy}次发现东周时期纺织品实物。中国考古协会理事长徐苹芳说,靖安东周墓葬群中的纺织品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真丝纺织品,将改变人们对中国纺织品起源、发展的认识。多副棺木发现保存完好的人体骨骼,第33号棺木还发现人体大脑组织。在清理第34号棺木过程中,考古专家发现墓主的膝盖骨、颅骨和牙齿根部等处“长出”了多块以前从未见过的绿色结晶体。“一边发掘,一边保护”首都博物馆丝织品保护中心研究员王亚蓉告诉记者,靖安东周墓葬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进展顺利,要归功于国家文物局制定的“一边发掘,一边保护”的策略。以往总是把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分开,文物保护专家不去发掘现场,考古发掘人员不负责具体的保护工作。“一边发掘,一边保护”把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徐苹芳对“一边发掘,一边考古”的策略充分肯定,他说,文物保护专家参与考古发掘,使得文物在发掘和运输过程中被损坏的可能性降低。王亚蓉告诉记者,国家文物局希望通过靖安东周墓葬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实践,总结和丰富重大考古项目“一边发掘,一边保护”的策略。部分死者性别年龄得到确认通过对人骨标本进行检测,江西省靖安东周墓葬中部分死者的性别和年龄得到确认。目前可以确定性别的4具遗骸均为女性,死亡时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据介绍,靖安东周墓葬群有12具棺木中发现人骨遗骸,其中5具仅仅存留了萎缩的人体毛组织,另外7具中有人体骨骼,但保存完整程度不一。来源:新华社 编辑:汀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