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朵绽放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奇葩-打洛镇(西双版纳)_心心相映_ ...
一、打洛情况简介
  打洛,一个坐落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美丽小镇西双版纳,傣语意为不同民族共居的渡口,自古以来,这里就居住着傣、哈尼、布朗等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西双版纳一个颇具特色的旅游小镇,辖区内风景优美、民族风情独特。

西双版纳宁静祥和的傣家村落

二、优势
(一)独特的民族风俗与民族风情
  打洛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除主体民族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外,还居住着拉祜族、彝族、回族、白族、傈僳族、苗族众多民族。是我省少数民族集中的边境地区,民族风情独特。傣族信仰南传上坐部佛教,男子都有自幼出家为僧的习俗。成人男子都有刺青、纹身风俗,实行一夫一妻制,自由恋爱,托媒定亲。婚礼上有长者拴线祝福。节庆活动丰富,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节日期间,人们要带上纸花、蜡条、食物、钱币到佛寺内诵经拜佛,各户设宴会友。“毫瓦萨”至“俄瓦萨”期间不盖新房,不举行婚礼。但要举行一次“赕坦”,各户抄一部佛经送进佛寺,请佛爷诵念。老年信徒每周至佛寺礼佛,谓之“熬星。波水节,傣语谓之,“桑勘比迈”,在傣历年6月下旬(公历4月)某日,具体日子不固定。节期3至4天,{dy}天称“麦”,似农历除夕。是日,清扫庭院,制作食品,做过年准备。第二天称,“晚脑”意为空日。是日,宴客,辞旧迎新。第三天称“麦帕雅晚玛”意为日子{zw}来临。这天是新年开始之日。
    布朗族信仰南传上坐部佛教,男子都有自幼出家为僧的习俗。成人男子都有刺青、纹身风俗,也实行一夫一妻制,自由恋爱,托媒定亲。婚礼上有长者拴线祝福。节日与傣族相同。另外布朗族还有喜好咀嚼槟榔保护牙齿的习俗。
    哈尼族信奉万物有灵,崇拜多神。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原配不育,允许取妾。多妻现象建国后已废止。主要节日有每年1月1日的嘠汤帕节、8份的新米节、秋千节。
    在众多的民族节日中,傣族的要算是{zj1}魅力的一个节日。传说中,西双版纳在很久以前是一个魔鬼统治,人民苦不堪言,他有七个养女,{yt},她们在魔鬼熟睡的时候把他的头给砍了下来,为了防止魔鬼复活,他们把他的头轮流着抱在怀里,{zh1},魔王死了,她们便打来的水泼在对方的身上,互相冲洗去身上的血污,于是,就流传了下来,到后来,泼水就引申为洗尘和祝福了,人们相互泼水,泼到身上的水越多,得到的祝福也就越多。所以每年4月中旬,都要举行大型的泼水、“赶摆”集会,放高升、丢包等活动,每年泼水的时候,街上总是人山人海。所有人都拎着小桶或水盆,见人就泼,游人、主人全都陶醉在这无拘无束的狂欢中,在这些圣洁的水花面前笑着,闹着,忘记了一切烦恼,一束束晶莹的水花,在空中划出道道优美的弧线,落在游客的身上脸上,让每一位来版纳的游客都在这{dywe}的东方狂欢节中感受到迷人的傣家风情。
(二)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
    打洛原为一土司地,明隆庆四年(1570),设十二版纳时,景洛(打洛)、勐满、勐昂、朗妄、勐康为一版纳,称“康洛满”。1913年隶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三区行政分区。1927年设县时,隶佛海县。1950年设区,称邦洛区,辖打洛、勐邦,隶佛海县。1953年建自治区重划十二版纳时隶版纳勐混。1963年从勐混区划出设镇,称打洛镇,隶勐海县。1968年更名为“五七”公社,1973年更名为打洛公社。1982年更名为打洛公社管委会。1984年更名为打洛区。1987年9月更名为打洛镇,现一直沿用至今。
(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打洛镇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西南部,西南和西面与缅甸交界,距缅甸东部第四特区勐拉4公里,国境线长36.5公里。全镇国土面积400.16平方公里,南北{zd0}纵距18.7公里,东西{zd0}横距27.5公里。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1500mm。境内山地面积占94.75%。坝区面积5.25%,{zg}海拔2175m(北部的邦南山);{zd1}海拔598m(东南部扶盐河与南览河交汇处),口岸所在地打洛街海拔650m。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中有鹿、猴等20多种珍贵动物;植物中有红椿、桂花、三尖杉、柚木等珍贵树种。森林面积27.1万亩,森林覆盖率45.1%。矿产资源有铜、石灰石、金、锰等。由于打洛位于西双版纳西南的最末端,与缅甸山水相连,经打洛进入缅甸,然后可以到达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路途只有300公里,因此,打洛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从古到今,中缅边民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打洛口岸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边贸通道,是滇南“茶叶商道”和东南亚国家“边贸之路”的通道口和驿站,十六和十九世纪驰名中外、名声大振的“普洱茶”就是通过打洛口销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并转销香港等地。民国十九年(1930年)思茅海关在打洛设立海关机构,对边贸实施管理。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1月,成立了打洛支关,赋予打洛口岸对外开放权。
(四)优美的自然风光
  打洛不仅民风淳厚、民族风情神奇浓郁,而且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小镇四周青山绵亘,森林茂密。镇内有打洛江、南览河等多条河流穿镇而过,有号称版纳{dy}寨的傣家寨子----勐景莱、热带雨林独有的自然景观“独树成林”和森林公园。勐景莱村寨内有水田百余亩,鱼塘若干,家畜成群,傣家民间百姓生息劳作的场景随处可见,田园风光自然真实,是一个典型的傣、掸民族混居的村寨,景区以佛教文化、农耕文化和中缅边境探秘漂流为主。是西双版纳最美的边境村寨,百塔林、菩堤神树、神泉、缅寺让游人充分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肃穆,置身古朴祥和的傣寨中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游人可以乘着竹筏在中缅界河随兴漂流,在青山绿水间亲身感受两岸不同国度原著民的生活;“独树成林” 老榕树树龄长达1700余年,树高70多米,主干布满无数块状根系,如山脉沟谷,纵横而下,紧紧抓住大地。树的枝干上,又垂下了一根根似根似枝的树根,深深扎入泥土之中,形成根盘根、枝连枝,盘根错节的硕大整体,使得这棵占地120平方米的老树,历经数百年风雨剥蚀,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宛如一片小小的森林,因而得名;森林公园依山傍水,原始森林密布,园内有两条界河流经,四座界碑屹立。纯朴的傣寨和奇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观光。

气势恢弘的佛塔

三、开发建设情况
(一)开发思路
  充分依托本镇旅游资源优势,发挥田园生态、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交通区位等特色,走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道路,建设以边境民族旅游为主,集生态旅游、田园风光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思路,做好旅游开发。
    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走特色旅游的发展道路。打造集跨国旅游、边境贸易为一体的旅游路线。让游客在边贸开发区的中缅旅游村和边贸街尽情挑选闻名世界的缅甸玉石、泰国珠宝、法国化妆品。举办好传统盛大的,让游人亲身参与到泼水、赶摆活动中,充分感受那一份无拘无束的狂欢。
(二)旅游开发建设成效
  在旅游建设方面,打洛立足自身实际,注重发展特色旅游,抓住打洛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路子,致力于把美丽的打洛推向世界。打洛勐景来景区是境内一个重要的,位于打洛镇景来寨,距打洛口岸约2公里,东临缅甸,西紧靠昆洛公路,交通便利。南靠大片橡胶林,整个景区范围占地5.6平方公里。2003年景区开始动工兴建,计划投资3316万元,首期投资1300多万元人民币。2004年1月开始试营业,现开发建设有包括菩堤神树、百塔林、民间传统手工艺展示区、田园观光区、橡胶林、边境探秘观光、中缅界河漂流在内的四大景区、五十多个景点,是一个以民间佛教文化、农耕文化、知青文化、边境探秘观光为主题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景区。景区与州内八家旅游社均已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有着良好的客源。
    景区在经营中采取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把村寨里懂得传统手工艺的老人召集起来,安排在景区内为游客表演制陶、造纸、酿酒、打铁、纺织等各种手工艺表演,每月向各点表演的艺人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生产出的铁器、白酿酒、陶器由当地村民作纪念品的方式直接向游客销售,收入归农户所有,生产的产品由于具有较浓的传统乡土气息、独有的民族特色而深受游客喜爱。景区是目前云南省{wy}全面展示傣族传统的农耕文化、佛教文化、知青文化和以体验边境探秘河流为主,以原生态的自然村寨为依托,着重突出真实、自然的田园风光的农业生态旅游景区,旅游产品具有{wy}性、独特性和较强的吸引力。
     1995年兴建的景点主要建有原始谷、神秘山寨,展示热带雨林独有的奇观,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
     森林公园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打造集游、吃、住、娱、购综合服务功能为一体,是版纳旅游度假必到之处。主要景观景点有:热带原始森林、密林瞭望塔、森林动物园、橡胶园、热带果园、野人谷、中国远征军抗日遗址、国境线探密、边界展览馆、界河竹筏跨国漂流、沙滩娱乐场、民族篝火晚会、情人岛日光浴、溜索飞渡、匹特博密林枪战、原始村寨寻迹。民俗活动有:江上泼水、傣女沐浴、江中游泳及捕鱼、民族歌舞表演、参与三跺脚、拉勐舞、团结舞等集体舞、荡秋千、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赛龙舟、赶摆集市、森林不夜城、民俗展览。服务设施有:1、民族歌舞餐厅;2、民族文化风情村;3、泰式缅式森林宾馆、临江宾馆及傣式木楼;4、夜总会、森林酒吧、露天舞场。打洛森林公园自然景观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边界异国情调独居,夜间民族文化生活更堪称一绝,天天过年、夜夜赶摆,游人无不交口称赞,来版纳旅游必到。1991年开通打洛至缅甸勐拉的边境一日游观光游热线。当年到打洛观光的有17万人次,出境观光的近6万人次。1995看到打洛游客97.7万人次,比较94年增加93.1%,其中出境旅游32.2万人次,比较1994年增加92.8%。1997年从打洛出境游客41.8万人次。旅游业已成为打洛一大支柱产业。
  打洛地域风貌和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优美如画,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一朵绽放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奇葩-打洛镇(西双版纳)_心心相映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