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确保未成年人上网安全| 博百优

  网为人们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视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直接渠道,为政府了解人民意愿,满足人民需要,人民利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公民依法享有的网上言论自由。

  四、的基本原则与实践

  中国坚持依法、科学和有效治理,努力完善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视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中国治理互联网的基本目标是,促进互联网的普遍、无障碍接进和持续健康发展,依法保障公民网上言论自由,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推动互联网积极有效应用,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民权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

  中国依法治理互联网。1994年以来,中国颁布了一系列与互联网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条例》、《外商投资电信企业治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治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治理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治理规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治理处罚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款适用于互联网治理。中国坚持审慎立法、科学立法,为互联网发展预留空间。相关法律法规涉及互联网基础资源治理、信息传播规范、信息安全保障等主要方面,对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接进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政府治理部分及互联网用户等行为主体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规定。法律保障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同时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正当的自由和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正当权益的活动。

  政府在互联网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有关部分根据法定职责,依法维护公民权益、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国家通讯治理部分负责互联网行业治理,包括对中国境内互联网域名、IP地址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的治理。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办法》,中国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国家新闻、出版、教育、卫生等部分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办法》,对“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公安机关等国家执法部分负责互联网安全监视治理,依法查处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积极倡导行业自律和公众监视。2001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这是全国性互联网行业组织,其宗旨是服务于互联网行业发展、网民和政府的决策。该协会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xx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xx恶意软件自律公约》、《博客服务自律公约》、《反网络病毒自律公约》、《中国互联网行业版权自律宣言》等一系列自律规范,促进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为治理垃圾邮件作出了不懈努力,使中国的垃圾邮件占全球垃圾邮件的比例从2002年的23%下降到2009年的4.1%。为加强公众对互联网服务的监视,2004年以来,中国先后成立了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12390扫黄打非新闻出版版权联合举报中心等公众举报受理机构,并于2010年1月发布了《举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xx及低俗信息奖励办法》。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支持互联网行业组织的工作,为行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服务,并依法保障公众举报网上违法信息和行为的正当权利。

  主张公道运用技术手段遏制互联网上违法信息传播。根据互联网的特性,从有效治理互联网的实际需要出发,中国政府主张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发挥技术手段的防范作用,遏制违法信息对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未成年人的危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治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严禁传播含有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同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宣扬邪教以及淫秽xx、暴力、恐怖及侵害他人正当权益等内容的信息。根据这些法律法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等应建立互联网安全治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阻止各类违法信息的传播。

  主张加强互联网法制和道德教育。全社会的法制和道德素养关系互联网环境建设。中国政府支持开展互联网法制和道德教育工作,鼓励各类媒体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积极推动把互联网法制和道德教育纳进中小学日常教学内容。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青年组织、妇女组织等在进步全民网络素养中的作用,鼓励相关组织开展有利于普及互联网知识和正确使用互联网的公益活动。

  确保未成年人上网安全。未成年人已成为中国网民的{zd0}群体,截至2009年底,中国3.84亿网民中,未成年人约占1/3,互联网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网络淫秽xx等违法和有害信息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社会普遍xx的突出题目。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依法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安全,始终把保护未成年人放在维护互联网信息安全的优先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xx等毒害未成年人的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安全的网络工具,鼓励提供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安全,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中国政府将积极推进“母亲教育计划”,帮助家长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

  积极保护数字知识产权。2000年以来,中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制定了《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以及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的相关司法解释,为保护数字知识产权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国家著作权行政治理部分负责查处互联网侵权盗版行为。针对反复侵权、群体性侵权以及大规模假冒、盗版等行为,政府有关部分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治理行动。中国将继续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保障公共利益和促进创新之间的平衡。

  依法保护公民网上隐私。保护互联网上的个人隐私关系到人们对互联网的安全感和信心。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健全相关立法和互联网企业服务规范,不断完善公民网上个人隐私保护体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邮件或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依据互联网行业自律规范,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有责任保护用户隐私,在提供服务时应公布相关隐私保护承诺,提供侵害隐私举报受理渠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个人隐私。

  中国政府积极探索依法治理、科学治理、有效治理互联网的途径和方法,已初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互联网治理模式。互联网治理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国政府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治理。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

  维护互联网安全是互联网健康发展和有效运用的条件。当前,互联网安全题目日益突出,成为各国普遍关切的题目,中国也面临着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有效维护互联网安全是中国互联网治理的重要范畴,是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必然要求。中国政府以为,互联网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互联网属于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中国的互联网主权应受到尊重和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享有使用互联网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自觉维护互联网安全。


添加网摘:


温馨提示:


发表评论

您的昵称 *

您的邮箱 *

您的网站

郑重声明:资讯 【白皮书:确保未成年人上网安全| 博百优】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