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四化”_apple_新浪博客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能使他们获得实际技能和掌握实验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使演示实验模拟化、物理实验器材改进创新化、学生实验超市化、物理习题实验化。
   中学物理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和规律,都是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与生活中观察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因此,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引入、阐述以及巩固都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类型的演示和实验来造成一种特定的物理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之中。引导他们手脑和感观并用,直观形象地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概念,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还能使他们获得实际技能和掌握实验的方法。笔者认为这是教师应承担的重要的责任。我在长期教学中总结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一、演示实验模拟化 物理实验教学往往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关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但有时演示实验因实验环境、器材本身的局限性,无法直接让全班学生都观察清楚实验的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甚至有些实验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由于没有获得关于这些现象和过程的感性认识,因而对实验原理、现象、结论理解较为困难;有时则因为演示实验本身存在不足,学生难以产生丰富的联想,难以完成从实验现象到物理规律的抽象。如果能适时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对演示实验加以改进、完善或模拟,则可以克服上述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达到通过实验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又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高中物理《加速度》的教学,难点是学生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加速度,以及每一个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因此,对加速度的概念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利用教学课件,就可以很好地模拟演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再以演示平抛运动的实验为例,高中《物理》教材是利用平抛竖落仪通过两个小球同时着地来确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但是它无法把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显示出来,学生仅通过实 验难以完成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模拟三个颜色不同的同样小球同时从同一高度分别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平抛物体和自由落体运动,在同一平面坐标系中,播放过程随时加可以暂停对三球的运动进行比较,将复杂的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甚至还可以作定点、定时测量分析,从而获得小球平抛运动规律,加深学生对平抛运动规律的认识。
     二.物理实验器材改进创新化 许多物理课中教师对课堂思路的设计是围绕演示实验而展开的,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对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来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围绕如何提高拓展演示实验的功能和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积极性上下功夫,改进实验器材,提高实验的效果,笔者认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书本中的演示实验只是提供了一种实验方案,如果你xx根据书本中的器材和方法,有时实验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验中,如果按书本中的要求采用红蜡烛做浮体,就会出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红蜡烛上浮速度较小,浪费课堂时间,二是很难准确地演示运动的同时性和独立性。问题的根本在于怎样才能让玻璃管倒过来以后让浮体停在玻璃管的底部,并随我们外部简单的操作使它能够自由上浮。我想到磁铁能吸住金属,而浮体的密度又比较小,所以想到如下方法:用一白色的泡沫塑料代替红蜡烛,并用两枚图钉对称地钉在泡沫塑料外面,管外用一小磁铁事先吸住泡沫塑料,这样当玻璃管倒过来时浮体会停在玻璃管的底部,而拿走磁铁后浮体又能马上上浮。这样处理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可以根据图钉个数的多少调节上浮的速度,二是可以独立地演示两个分运动,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准确的演示运动的同时性和独立性,三是由此可以拓展开去做其它相关的实验。演示实验要求直观、准确、省时,物理中有许多演示实验效果不很理想,如布朗运动,光的干涉,静电感应等等,这为广大教师在实验器材的改进和创新方面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教师多学习、多思考、多动手就一定能找出好的解决方法。
     三.学生实验超市化 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要求,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高要求,作为物理教师要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从方式方法上改革实验教学,从评价的角度强化实验教学。 例如伏安法测电阻是高中电学中典型实验之一,也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但电阻的测量方法不局限于伏安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技巧性、多样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自选器材,自选原理和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养成科学求是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方案一:选用一个电池组、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
     方案二:一个电池组,一个电压表,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器R0和几根导线,测出R的阻值;
     方案三:一个电源,一个标有“20Ω,1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一个开关,一只电压表,一个待测电阻Rx;
      方案四:一个电池组、一个电压表、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两个开关及几根导线,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
      方案五:现有电池组、电流表、开关、导线和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测电阻的阻值;
      方案六:有电池组、电流表、已知{zd0}阻值的滑动变阻器、导线及开关,测出被测电阻的阻值;
     方案七:有一个电阻 ,有一只电流表,一个已知阻值 的定值电阻,二个开关和几根导线,测出电阻 。 利用这几种方法不仅可以测出未知电阻,还可以在电学计算中用此方法计算电阻。
     四.物理习题实验化 实验法解题可分为直接实验法和间接实验法两类,下面分别举例予以说明。
     1. 直接实验法
     如图,当开关闭合P向右滑动时,A表的读数______,V表的读数_________。本题看似简单,但理论分析有两个难点:其一是V表实际测的是R'两端的电压,但不少学生会认为V测的是R两端电压;其二是P向右则R'增大,总 电阻增大,则电流减小,A表示数减小;但直接根据R'、I的变化判断V表读数变化却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先判断出R两端电压减小,再由总电压不变进而得出 R'两端的电压增大。 显然,此题的理论分析并不容易,但若用实验法则一目了然,一看便知A变小V变大。本题若能边分析边实验,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上面的理论分析将很有益处。
    2.实物替代方法
    例如湖面有一小船,小船里装有一些石头,现将石头沉入湖中,问湖面是升高、降低还是不变?(假设其它条件都不变) 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力学问题,学生答案一时也难以统一,我们又不能把学生带到湖中完成这一实验(而且即使在湖中这样的实验也是不可能完成的);然而,我们却可以引导学生用实物替代法完成这一实验。 比如,我们可以用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来代替湖,用一较大的木块代替船,再用一个石块代替石头来完成这一实验。通过实验可很直观地发现答案:水面下降了。这时我们再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就很容易:可以把石头和船看成一个整体,当石头在船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总重;而当石头沉于彻底,石头受到湖底 支持力,故而石头和船受到的浮力小于它们的总重。可见,这一整体所受浮力减小,故而它们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水面下降。 实践证明:实物替代法的应用不但对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大有帮助,而且对提高学生设计,完成实验能力极为有利。
     总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施,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一直讨论和探索的问题,只有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才能更大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四化”_apple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