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二十一)筷子诗和筷子的故事_司阿翁_新浪博客

借箸代筹!借箸代筹!!


刘基


朱元璋

诗话21【.筷子诗】: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年约五十的刘伯温去见朱元璋,朱正拿着一双湘妃竹筷在吃饭,朱元璋把筷子一举说:“先生能作诗吗?”刘说:“此乃儒家末技,怎么不能”!随吟道:“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旧痕癍。”朱听了不悦卑道:“秀才气味!”刘说:“未必,且听!”“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后一借间。”朱元璋起事就是要扫平群雄一况天下,刘伯温的诗正投下怀,收留并重用了刘伯温,使朱元璋统一中国,终成霸业。

刘伯温念的诗,典出‘借箸代筹’的故事,楚汉相争不下,有个叫郦食其的给刘邦出主意,为争取大多数的协助,让刘邦分封战国时的六国后代。遭到张良的反对,从刘邦食案上抓起一把筷子,每提出一个反对的理由,就摆出一根筷子;从八个方面力驳郦食其主张的危害,使刘邦收回了成命,避免了再次割据分裂,成就了汉四百年的统一大业。

【筷子的故事】:中、日、韩三国都用筷子,但筷子各不相同。中国的筷子前园后方,这种款式最早见于明朝,是当时理学盛行的一个见证,是‘天圆地方的格物致知’在筷子上的运用。日本的筷子比中国的筷子短,头是尖的。据说吃鱼比较方便,刺、肉容易分离。韩国的筷子和中日又不同,是不绣钢和银制的,是两根扁扁细细的金属条,前后宽度一致。韩国多食盖浇饭,用匙搅拌后舀着吃,比筷子方便。筷子吗也就是用来夹一下韩国泡菜之类的,所以在韩国筷子凡而居匙之后。据说韩国筷子用金属是因为战乱不断,这样的筷子不易损坏的缘故。韩国筷子刚直,缺乏弹性和变通,正如其国民性中的‘一根筋’的思维方式。

日本东京有家三鹰光器公司,生产精密{jz}的光学仪器,他们的照相器材用在美国的航天飞机上,脑外科手术用的显微镜更是他们的专长。这个公司在招募新人时很有意思,先要通过画自画像和做飞机模型两关,{zh1}被带到吃鱼的店,看他怎样用筷子吃鱼,就算前面两关过了,如果吃鱼不利索的,也会被淘汰,因为筷子的使用反映了一个人手脑的精细度。

从上面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中、日、韩三国,国民性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日本人比中国人更习惯、更擅长于精细化。中国人‘讲究实用’,能用就好,不会做进一步的探究,这反映了中国人在生活中的随意和宽泛,大致达到目的就好,不在乎具体的细节和程度。而日本人对这种‘模糊性’是生来就抵触的,他们一定要把筷子头弄细,这样就是用来夹米粒也能夹得起来。(山东<老年生活报>2008年2月13日尚海文谢。)

 

              (2010-6-1于水泊梁山)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诗话>(二十一)筷子诗和筷子的故事_司阿翁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