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捉摸的“蒜你狠”
来源:2010年《记者观察》7月(上) 作者:文◎本刊记者许兰武山东金乡报道 


  张悟本推崇下疯狂飙升的绿豆价格近日终于渐渐回落,可大蒜的疯狂似乎还没结束。本刊记者深入中国大蒜之都——山东金乡县实地采访,试图在蒜农、挖蒜临时工、蒜商、主管部门等之间找寻“蒜你狠”的答案。

好收成不一定好年景

  2010年6月2日,号称中国“大蒜之都”的山东省金乡县的大部分田地里都种植着大蒜。金乡县胡集镇前戴村的戴宝明和其他蒜农一样,在自己的田地里忙碌着,收获去年秋天种下的大蒜。由于冬季过长,大蒜的产量普遍减产三分之一。本来往年5月中旬就应该挖新蒜了,而今年整整推后了20天。
  戴宝明是个勤快人,当地人称“好把式”。从去年秋天开始,犁地、施肥、喷药等都是很仔细。这天下午他收获的这块土地近一亩,种的全是白皮蒜。与周围人家地里挖出的蒜相比,他家的蒜头{zd0},并且均匀,蒜头的直径大都在8厘米左右。
  “现在新蒜2.8元,你这又算是上等好蒜,你应该多给点工钱。”雇来的挖蒜农民陈红旗笑着对戴宝明说。陈红旗和其他5名挖蒜的农民来自河南省兰考县,是戴宝明从县城雇来的。这一亩地,把蒜头挖出,并把蒜的根部切除,工钱一共600元。再加上切除茎部、装袋,还要再加上200元。
  “要是蒜价再提点就好了。”戴宝明蹲在蒜地里摸着白白的大蒜就像看到多日未见的孩子一样亲热。落日的余晖下,戴宝明黝黑的皮肤变成了红铜色,和满地白色的蒜头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周围邻地挖蒜农民交口称赞戴宝明家的蒜时,唯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地头上很少说话,他坐在一个马扎上拿着旱烟袋悠闲地抽着,这是戴宝明的父亲。和戴宝明相比,老人脸上更多的是淡然和平和。老人这些天一直在帮儿子在村头看守收获的堆砌在木架子上成袋的大蒜。“好收成不一定是好年景。”老人喃喃地说。他无意中的一句话成了现实。
  5天后,当记者离开山东金乡时,蒜价开始下降了。这期间,国家部委的调研人员来到了金乡。因为蒜价下来了,蒜农的收益也就直接下降了,并且随着鲜蒜逐渐变干,分量自然减少很多,戴宝明到时肯定不会像收获时那么喜悦了。当记者再次联系他时,他在电话的那头闷闷地说:“北京的领导来我们县考察,可我们蒜农怎么一点信息和实惠也没有得到啊?我们只知道种蒜和卖蒜,能卖多点就高兴,少了就难受。”

部委:干预后蒜农能否收益

  6月7日,山东省金乡县副县长刘鹏介绍,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商总局到金乡县调查,是从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的,但市场上有误传,说储存大蒜就是“囤积”,国家要打击炒蒜行为。“大蒜有价无市的情形已经引起了金乡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关部门已经要求我们采取措施xx误解,维护市场正常的秩序,防止价格大起大落。”
  刘鹏说,现在,稳定大蒜市场已经变成金乡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几大班子的领导全都在分头走访企业。企业不出手,没人收蒜了,蒜农的恐慌心理就会更严重。”
  对于市场未来的走势,刘鹏的看法是“不好预判”。“收购商现在最担心的是国家政策的走向,比如是否打压价格、是否取消出口退税、配额。而且,目前的收购价有些高,也使他们观望的心态较重。他们要观望到什么时候,谁也说不好。不过,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大部分收购商认为价格还要涨。
  “我们将有两项大的举措推动大蒜市场稳定发展。一项是3家大蒜深加工企业进入金乡食品工业园奠基,以后将会有更多的深加工企业来,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蒜多价贱,蒜贱伤民情形的发生;另一项是我们和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研发的大蒜指数将公布。届时全国大蒜的种植情况、价格预期、市场分析、市场预测都会被做成大蒜指数在网络上发布,及时为大蒜行业提供信息。”

谨防蒜价暴涨不惠农反伤农

  炒出来的价格是不会维持长久的,炒家目的一旦达到,就会退出,市场很快就会退烧。留给农民的,很可能就是产量过剩而导致产品卖不出去,价格极低。
  近几个月农产品价格涨声不断。大蒜价格相对前两年涨了100倍,而绿豆{zg}也只涨了5倍。于是,网上也随之出现了流行语:“蒜你狠”“豆你玩”。确切地说大蒜不算粮食作物,它属于作料类,但是它和属于小杂粮类的绿豆一样疯狂。
  农产品涨价,很多人认为对农民是好事,农产品大涨,农民腰包能不鼓吗?情况未必如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吴延兵博士分析,种种迹象表明,时下大蒜涨价,有人恶意炒作恰恰是主因。
  首先,大蒜涨价需求弹性很大,正常市场供求对价格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被需求弹性抵消,不是人为炒作,难以引起价格剧烈变化。而且,这一波农产品涨价,都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符合炒作的特点,与市场正常变化规律严重不符。“哪里有蒜哪里就有我们的人,价格的细微变动也会直接给总公司的领导反应。”对2007年大学毕业就从事大蒜生意的曾庆法来说,虽然是短短的三四年,但是他见证了大蒜的荣辱兴衰史,他认为,目前以供需变化调节大蒜价格。
  再有,有炒家直言炒作是农产品涨价的罪魁祸首。博览财经研究员王晓兵曾表示,大蒜等农产品的市场容量有限。据统计,我国每年对大蒜的消费量约1040万吨,按照现在9元/公斤的销售价计算,仅需要1872亿元资金,就能使其价格上涨一倍。该测算还没有考虑到市场恐慌等因素。同理,使绿豆和辣椒价格翻番也仅需要350亿元和312亿元。对于因遭遇政策调控而从楼市退出、迫切需要寻找新出路的炒楼资金来说,这些不过是“九牛一毛”。
  炒家与大蒜、绿豆的出口商、饲料厂、酒精厂、纺织厂合作,先散布一些谣言,然后在市场上做空,等价格下跌后,他们就开始转手做多。当买单大部分集中在他们手里的时候,就控制了现货供应,也就控制了价格。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三部门联合发通知指出,我国农业生产连续几年丰收,重要农产品生产稳步增加,库存充裕,市场供求总体平衡。并且总体上每年比往年都高。在总体供需平衡的情况下,目前所处的状态是却是农产品集中涨价,而且是暴涨,这很难说属于正常涨价。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曾指出,我国部分地方出现“炒大蒜如同炒期货”的现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社会资金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也曾表示,大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多,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密切相关。
  炒作导致农产品涨价,农民是很难从中分一杯羹的。本来,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链条中,农民就处于收益分配的弱势,农产品涨价,农民收入不涨反降的事,我们见得太多。最近央视调查表明,山东聊城的西葫芦运到北京的社区菜市场,价格要翻上20倍,在产地只有5分钱一斤,销售地却变成了2.5元一斤。而通过炒作导致的农产品涨价,农民更难获益。炒作必然伴随囤积,而囤积,往往是炒家的事,一般农户,既无囤积的意识,也无囤积的资金实力和贮藏技术。当农产品被抬到很高价位时,恰恰是货源被集中,农户手中无货可出的时候。比如,大蒜猛涨,山东省金乡县蒜农表示,大蒜收获时,大蒜价格比去年有优势,蒜农把大蒜都卖完了,大蒜价格涨得很高时,蒜农手里基本上都没货了。 
  因为价格一高,就极大刺激农民的种植热情。目前,中国农民还突破不了“价高,一拥而上扩大种植规模;价贱,一窝蜂地减少产量”这个怪圈。当某种实力把农产品价格炒到一个高度时,农户并不明白价格高的实质,只知道追随价格而生产。农产品突涨价,农民获利甚微,但是对农民的消极影响却不难忽视。
  今年农民种蒜能挣多少钱,这个不能不算。

不能不算的一笔“蒜账”

  6月5日上午9点,来自金乡县卜集乡王庄的王大运在金乡县西关的105国道上静静地等待着买家的到来,他今年种了6亩大蒜,一机动三轮车上装得满满的。
  他以每亩地为标准算了一笔“蒜账”。以下是每亩大蒜的成本投入:
  今年的大蒜由于前些时间气温不稳定,大蒜产量都不高,总体产蒜量平均降低30%,好的田地加上科学的管理,往年一般产鲜蒜3500斤左右,晒干大约2400斤。今年平均产鲜蒜在2500斤左右,干蒜大约1700斤。收获后的鲜蒜必须做好通风,不然容易发霉,蒜自然干得很快。按照6月13日的金乡大蒜的价格2,2元计算,每亩毛利总收入在3800元,除去1500元的成本,蒜农每亩获利2300元。
  如果蒜价继续下跌,蒜农的收入还会减少。“我们只知道现在蒜价高些,收入就好些,别的我们文化低,分析不了那么深。真要是能知道那么多,也就不当农民了。”王大运很直率地解释。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难以捉摸的“蒜你狠”】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