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4

13如图所示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电水壶.请你提出它在构造或使用方面 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两个问题,并给予简要回答

例如问题:壶嘴和壶身构成一个什么容器?

    回答:它们构成了连通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4问题1:提手上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回答1: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有益摩擦.

问题2:提手部分为什么要做得稍宽一些?

回答2: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手的压强.

问题3:电源连接线为什么要用三脚插头?

回答3:使电水壶外壳接地,防止漏电时造成触电.

问题4:水被加热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回答4:电能转化为内能.

问题5: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回答5:从壶嘴里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问题1

14小明同学在语文课上作了一篇关于云南“过桥米线”的说明文,现摘录如下:

“过桥米线”是云南传统的名特小吃.烹饪它的方法是:将刚沸腾的鸡汤盛到一个大碗里,然后舀一勺热油进碗里,在汤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 了一层厚厚的油膜,此时把事先备好的生肉片等生食依次放进碗里,令人惊奇的是从表面上看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生肉片都烫熟了.

请你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文中所描述的有关物理现象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要求说出并解释两个物理现象).

解答:⑴“汤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膜”,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汤的密度,油浮在汤的表面上形成油膜.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4⑵“从表面上看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是因为油膜隔开汤水与空气的接触面,有效地阻止了汤水的蒸发,所以不见冒热 气.⑶“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生肉片烫熟了”,汤实际上温度很高,发生热传递,肉片吸热升温.内能增加被烫熟.

15如图所示是电工使用的胶把钢丝钳.它的设计和使用中应用了不少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指出这种工具在设计上、结构 上或使用中应用物理知识的两处地方,并写出所依据的物理知识.

 

七)水

1、力学研究与水密切相关

水 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密度是10×103千克/3

1)如果已知水的体积可计算它的质量和重 力,这对于计算水所产生的浮力、压强等都很有用。

2)利用水可以计算容器的容积,根据排水法 可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人的密度跟水差不多,根据人的质量可以 计算出人的体积。

4)由于海水中含盐,所以它的密度大于纯水 的密度,轮船在海洋和河流中航行时,船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变化。

5)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拦河 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6)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浮力的大 小为FρgV

7)浮在水面的冰必有十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 面,且冰融化后,水面高度不变。

2、水是热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

1)水的比热容{zd0},其数值为42×103/(千克·℃),所有其它物质的比热容都小于它,利用 水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热水取暖,自然界中水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也在于此。

2)水的凝固点是0,水凝固成固体叫冰,冰是晶体。

3)水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在一标准 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生活中的高压锅就是利用增大压强的 办法来提高水的沸点从而更快的煮熟饭菜的。

4)生活中看到的雾、露、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霜、雪花、冰花又 是水蒸气凝华的结果。

3、水与声学

水 能传声,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秒左右,水面也能反射声音。

4、水在光学研究中

1)平静的水面具有平面镜的作用,能成虚 像。

2)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要发生反射和折 射,且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水下的潜水员看见岸上的树会变高。

3)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也要发生折射,此时 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所以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变弯,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4)冰遇火会熔化,但做成冰透镜却可以取 火,真是出人意料的创造。

5、水与电

1)纯水是不导电的,普通水也是电的不良导 体,但潮湿(带水)的物品却能导电!不能用湿手去扳开关,绝缘体要保持干燥。

2)大型水电站要修很高的拦河坝,可以提高 水的重力势能,从而提高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

6、与水有关的实验

涉 及到水的实验有:(1)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2)观察水的沸腾;(3)研究液体的压强;(4)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八)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1、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 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zg}的,但也有1068℃, 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 水面上。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 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 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
、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 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 小。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 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 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 面上的物体""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xxx吟出的诗词, 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jd1}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 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 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 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 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 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 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 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29
、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 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 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 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 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30、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 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31、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32、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 破了。

33、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 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34、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35、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4】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