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真觉得器材对于出好片很重要吗?
  • 2010-05-30 00:54:49 Bi涕 (点头..露齿..)
    2010-05-30 00:53:17 ttdz

    看你拍什么了 例如兴趣是拍月球环形山 低照度环境拍流浪猫 当狗仔队 拍体育比赛 或者去一些条件恶劣的地方旅行

    没设备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法干的 术业有专攻




    哈哈哈当然咯 那些专业的是有需要的 也是不可避免要使用xx器材的。
    ~~~~~~~~~~~~~~~~
    这东西不见得xx 必须你去看你偶像的演唱会 想拍张清楚照片 至少能看出鼻子眼睛嘴在干啥



    2010-05-30 01:05:48 窗外不归的云 (夜幽魅影鬼神惊) 50年前没有设备么.....我反倒觉得好设备不少呢
    ~~~~~~~~~~~~~~~



    2010-05-30 01:04:48 野猪要飞要奔跑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50年前。。。你觉得那时候有什么设备?
    设备是死的
    人是活的。。
    ~~~~~~~~~~~~~~~~
    我有好多想要的 50年前的设备好贵啊

  • 2010-05-30 01:08:07 蓟 (果然用5D2的比较多傻瓜……) 同样有思想有内涵的题材~别人拍好了~你因为器材没拍好~你服气吗~

    一哥们入了{dy}支L 就是因为小女儿幼儿园{dy}次表演~结果他那55-250光圈实在不够~拍出来的估计RAW都没办法调回足够的曝光~结果旁边一家长借他支135L 他马上感觉到久旱逢甘霖的快感~
    ~~~~~~~~
    唉 大家都刷的太快了

    没错 关键有对比

    例如 旅行图中其他所有人机器都被冻傻了 就你咔嚓咔嚓拍 这时候就很有优越感

  • 2010-05-30 01:17:17 Bi涕 (点头..露齿..) 其实看看大家说的也是

    其实 只要喜欢摄影 觉得摄影能带来快乐 因人而异 只要大家找到快乐了

    肯定因人而异的追求方式

    所以这样 摄影才会多元化 才会更精彩

    更希望大家用更好的器材去拍出更多好片

    但也希望没有好器材的朋友门 不要放弃希望 一定要打起精神

    拍出能让我们自己开心的照片
    ~~~~~~~~~~~~
    这其实是肯定的 不是只有买的起超跑的才喜欢汽车一个道理 世界上只有2x个人在开F1 可还有几亿观众在看啊

  • 我觉得吧,构图、布光是摄影的王道,只有这两个把握好了,才能比较好的表达思想。器材当然也重要,因为器材直接影响画质,总不要指望用手机拍出视觉大片吧,。但是,有一个用着顺手的就足够了,几万几十万的镜头,一方面不是一般人买得起的,另一方面,没有好的构图和布光做为支撑,再好的镜头拍出来的那是废片。
    我同意楼上说的,真正的摄影大师,没人有闲功夫到这里跟我们这一群菜鸟分享什么经验。真正的经验,也只能自己去积累去尝试。

  • 2010-05-30 11:38:17 小蛙 (我是相机贩子)

    lz~~我顶你!

    这组的人好多都是器材控,有些人拍的片子就像罩上一层膜,构图挺好,曝光准确,景深不错,唯独缺的就是感情。

    有一部分人摄影的乐趣就是展示自己有多么专业,话说,其实他们缺的就是专业
    因为真正专业的谁有功夫天天泡这。

    其实在这个非专业的摄影小组,大家喜欢在这就是因为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有不懂的问题能交流,成天装13真没意思。
    以后我发帖都加上【专业人士请绕道,非专业人士来凑热闹】
    ~~~~~~~~~~~~~~~~~~~
    正好说反了
    物尽其用 开出租的是职业驾驶员 可这和车好有直接关系么? 开一辈子出租也未必买的了一辆超跑啊

    有些器材就是用来娱乐玩赏的 专业人士当一辈子摄影记者 干活也用不上 说实话 用来挣钱干活的哪来那么多感情 拍发布会 拍个领导讲话 甚至体育 都是固定几个机位要一样或者类似的片

    玩味这种事儿 和 专业无关

    做录音缩混的基本没几个玩胆机 自己攒奇怪的箱子 各种所谓”xx欣赏“用耳机 的 基本都是业余娱乐用 这和干活吃饭专业无关

    这是趣味的一部分 好比超级跑车一样 他们都是赛道机器 开车基本不是职业车手 一个道理

    之所以摄影开器材版 并不反对折腾玩味器材 有人以一些老 而且在某些人看来是缺陷(例如大光圈的弧差 求差导致的奇怪焦外) 专业的人根本没机会遇到 他们也不会追求 更谈不上玩味

    2010-05-30 12:42:44 way (放轻松)

    我鱼眼中毒。想买16mm的鱼眼。结果发现 16mm鱼眼在非全副机上几乎无畸变。

    这是我目前最被器材苦恼的地方。
    ~~~~~~
    16mm不知道你买的哪个 16-35这样的镜头 都是尽可能xx畸变为诉求 你可以考虑一下写着鱼眼字样的镜头 要更大广角畸变 也可以考虑10-20 这样的变焦头

  • 2010-05-30 13:26:19 Bi涕 (点头..露齿..)

    2010-05-30 13:12:43 好笑的爱 lz难道不知大师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别太天真了吧

    。。。。。。。。。。。。。。。。。。。。。。。。。。。。。。。。


    我真不知道用钱可以堆出大师 而且我真不知道 我这样讨论会天真

    我只是提出来论论 而已 呵呵
    ~~~~~~~~~~~
    光有钱可不行
    你还不能太笨 只要识字 有基本沟通能力
    而且要有闲有时间 至少要去一个地方并且待在那
    雇人帮你扛着器材 前往一些别人到不了的地方
    例如包一架直升机悬停在非洲空中等着牛羚过河 (某做蛋糕起家中国企业家摄影师)
    {zh0}你别用中国护照…去哪都不好用 想坐船环球旅行 游轮不贵 一个仓位三个月环球大概7万人民币 很多上班族几个月工资而已 不过 你要用中国护照基本你哪都下不了船……

  • 2010-05-30 12:59:47 ttdz

    2010-05-30 11:38:17 小蛙 (我是相机贩子)

    lz~~我顶你!

    这组的人好多都是器材控,有些人拍的片子就像罩上一层膜,构图挺好,曝光准确,景深不错,唯独缺的就是感情。

    有一部分人摄影的乐趣就是展示自己有多么专业,话说,其实他们缺的就是专业
    因为真正专业的谁有功夫天天泡这。

    其实在这个非专业的摄影小组,大家喜欢在这就是因为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有不懂的问题能交流,成天装13真没意思。
    以后我发帖都加上【专业人士请绕道,非专业人士来凑热闹】
    ~~~~~~~~~~~~~~~~~~~
    正好说反了
    物尽其用 开出租的是职业驾驶员 可这和车好有直接关系么? 开一辈子出租也未必买的了一辆超跑啊

    有些器材就是用来娱乐玩赏的 专业人士当一辈子摄影记者 干活也用不上 说实话 用来挣钱干活的哪来那么多感情 拍发布会 拍个领导讲话 甚至体育 都是固定几个机位要一样或者类似的片

    玩味这种事儿 和 专业无关

    做录音缩混的基本没几个玩胆机 自己攒奇怪的箱子 各种所谓”xx欣赏“用耳机 的 基本都是业余娱乐用 这和干活吃饭专业无关

    这是趣味的一部分 好比超级跑车一样 他们都是赛道机器 开车基本不是职业车手 一个道理

    之所以摄影开器材版 并不反对折腾玩味器材 有人以一些老 而且在某些人看来是缺陷(例如大光圈的弧差 求差导致的奇怪焦外) 专业的人根本没机会遇到 他们也不会追求 更谈不上玩味
    ++++++++++++++++++++++++++++++++++++++++++++++++++++++++++

    偶像给我回了那么多,哇哇哇哇!!!!

  • 2010-05-30 13:55:40 Bi涕 (点头..露齿..)

    2010-05-30 13:51:49 好笑的爱 哦,意思是说我跑题了,不好意思啊.

    不过难道追求{jz}不属于摄影的真正内涵么?

    。。。。。。。。。。。。。。。。。。。。。。


    所以我后来就发现了我的思想方向是不对的
    所以我后来也留言说 百家齐发 {zh0}
    所以我也说 只要摄影能带来快乐 何乐不为
    所以我开始觉得摄影真正的内涵就是给拍照的人带来快乐
    而起快乐因人而异
    所以只要快乐着 只要健康的积极的 就不反对呀
    这才是摄影的好氛围
    ~~~~~~~~~~~~~~
    如果作为娱乐为方向
    基本自打有钱的那天就有人花钱买乐
    例如组织怪叔叔拍大妞 拍私房
    你说他们很快乐 意义不在乎于器材 不在呼摄影 而是快乐
    摄影只是个形式罢了

  • 大师的开始多半是用普通器材,什么六岁时候家里大人给买的塑料玩具相机之类,但是当兴趣和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对作品有更高的要求,必然倾其所有更新设备(当然,有的大师生下来家里就很有钱)。设备的进步永远能够打开摄影师的想像力之门,例如5D II的高清摄像出来之后,很多人对摄像的观念都改变了,甚至蔡司专门为之出了几支1.4的摄影头。数码时代之前的大师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数码时代的影像出现了xxxx的变化,新人新概念层出不穷,都是托技术的福,能够简单的说技术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思想么?

    技术永远是催化剂,看看工业革命的历史吧。

    思想家是伟大的,如果没有印刷术,也就是个靠言传身教的好老师而已,如何放大他的思想?

    没有蒸汽机,内燃机,人们还是靠马车和自行车,难道说原来更环保?

    我不主张武器论,不赞成有好设备就能出好片子,因为见到的发烧友太多了,烧几千万的都有,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摄影师,而是爱好者,甚至是收藏家。反器材党的人不能冠上大师的名号来做比较,说什么好设备出烂片之类的话。他们只是爱好者,主要精力在自己的其他工作上,并不是摄影,纯熟爱好,又凭什么鄙视他们呢?这是典型的潜意识的嫉妒,恨人有笑人无的心态。

    就像ttdz兄说的舒马赫,还有很多富豪,一大把年纪,家里全是好车,你能鄙视他说他开车上路根本不敢开上200迈么?

    除去这些所谓的器材党(我更愿意称之为爱好者)剩下的就是职业摄影师和反器材人士了。先说职业摄影师,不管是拍人文地理的还是纪实民俗的还是婚纱广告的,哪个不是器材的忠实追随者?好的器材能让工作更便捷xxx,赚钱更快更轻松,对于器材的投资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涉及到这方面,一般的反器材党不会有什么微词,理由是:人家是职业的,靠这个吃饭。那为什么对非职业的这么挑剔刻薄呢?

    再说非器材党本身,多数极力叫嚣的自己都没有好设备,也许会辩解这个也用过那个也用过,但是还是相机后面的头最管用。但是实际上是最空虚的一类,会以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的空洞,话里话外都说追器材没用,自己没用过,就说谁谁谁的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多数都还在摄影术的基础学习阶段,甚至在理论上并无太多积淀,便能“出口成章”了,这里以学生,文艺小青年,愤青居多。我没有恶意攻击的意思,只是想找出这类分子一点实际的问题所在。

    为什么中国社会需要榜样,因为在中国,一个榜样能忽悠无数未启蒙的人。

    那么,一个不是那么正确的榜样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抵抗?

    作为“榜样”的那句豆瓣名言:重要的是相机后面的那个头,是不是已经被曲解?为什么这话总是单独拿出来用,断章取义的作用不正是和原文相反的么?这话是不是作为反器材党在激烈辩论时{zh0}用的利剑?虽然是双刃的。

    无数次的曲解,被标榜,再曲解,再标榜,使得xxxx木了,对于摄影本身可能已经没有太多人关心。关心的只是话题,关心的只是叙述,关心的只是他人如何描述,对于事物本质和个人的理解,已经被仍到了下水道。变成了派别之间的乱战,如果大家能到达哲学层面的辩论自然再好不过,问题是,全是口水。就器材来说,很明显的道理,其实根本算不上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每次被人提出来便引起一阵大讨论,{zh1}不了了之。个人的修为,知识的吸纳基本上为零,学到的最多则是如何诡辩。

    {zh1},希望大家能够多读书。多研究研究摄影是什么,因为就摄影本身来说,需要大家研究的还很多,大多数人都还处于未启蒙状态,讨论的结果就是让未启蒙的观者看到许许多多的垃圾榜样。

    我知道这些东西会招到众多不满者的口水,但是它是事实。希望有识之士和有思想的年轻朋友们一起能够研究一下当代摄影的方向,而不是瞎胡闹。

    听别人有句话说得好:你没办法和全世界人一起聊天,同样,我也没办法和全组的人一起聊天,因为很多人的自我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聊起来就会乱,这是一个层面问题,就像巴以冲突一样,没法沟通的。

    借楼主贵话题表达一下思想,希望能找到真正有想法的友邻。

  • 2010-05-30 15:25:18 史密斯飞船 (無聊)

    大师的开始多半是用普通器材
    ~~~~~~
    其实可以改改
    大师年轻的时候不少都是器材控 自己没有就去借 不信自己去看他们的传记 年轻 没钱 对好器材有极大向往 例如 亚当斯自己就这么说过 年轻时代控大画幅 8x10 只要开始接触 入行基本设备不会太差 和现在不一样 没那么多非职业机会 那么多爱好者 基本都是讨生活

    不过的确有自己的偏执 例如天天说扫解 决定性瞬间 抓拍 人文 肯定都知道布列松把 用了一辈子徕卡 而且及其鄙视120腰屏取景器 这算是某种怪癖和控吧


    说到舒马赫

    贴个TG电视节目里的一个搞笑事件
    他们会请嘉宾名流 开一个普通小轿车跑节目的测试赛道 算成绩排名
    结果请舒马赫… 刚刚还在开法拉利FXX超级跑车 看看他开普通小车啥表现吧

  • 2010-05-30 15:48:19 ttdz
    其实可以改改
    大师年轻的时候不少都是器材控 自己没有就去借 不信自己去看他们的传记 年轻 没钱 对好器材有极大向往 例如 亚当斯自己就这么说过年轻时代控大画幅 8x10 只要开始接触 入行基本设备不会太差 和现在不一样 没那么多非职业机会 那么多爱好者 基本都是讨生活

    不过的确有自己的偏执 例如天天说扫解 决定性瞬间 抓拍 人文 肯定都知道布列松把 用了一辈子徕卡 而且及其鄙视120腰屏取景器 这算是某种怪癖和控吧
    ------------------------------------
    是啊,我印象中大师很多从小就有好器材的,而且更早的大师从小有相机,那是多么牛逼的事啊,像19世纪中到19世纪末,相机都是有钱人的玩具,绝大多数人都没碰过的。布列松应该是算比较特殊的例子了,像比较近的荒木不也是么?文艺青年都追他,说只用135小破机器出大片,孰不知他的每款机器基本上都是当时{dj0}的机器。

  • 大师的开始多半是用普通器材,什么六岁时候家里大人给买的塑料玩具相机之类,但是当兴趣和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对作品有更高的要求,必然倾其所有更新设备(当然,有的大师生下来家里就很有钱)。设备的进步永远能够打开摄影师的想像力之门,例如5D II的高清摄像出来之后,很多人对摄像的观念都改变了,甚至蔡司专门为之出了几支1.4的摄影头。数码时代之前的大师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数码时代的影像出现了xxxx的变化,新人新概念层出不穷,都是托技术的福,能够简单的说技术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思想么?

    技术永远是催化剂,看看工业革命的历史吧。

    思想家是伟大的,如果没有印刷术,也就是个靠言传身教的好老师而已,如何放大他的思想?

    没有蒸汽机,内燃机,人们还是靠马车和自行车,难道说原来更环保?

    我不主张武器论,不赞成有好设备就能出好片子,因为见到的发烧友太多了,烧几千万的都有,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摄影师,而是爱好者,甚至是收藏家。反器材党的人不能冠上大师的名号来做比较,说什么好设备出烂片之类的话。他们只是爱好者,主要精力在自己的其他工作上,并不是摄影,纯熟爱好,又凭什么鄙视他们呢?这是典型的潜意识的嫉妒,恨人有笑人无的心态。

    就像ttdz兄说的舒马赫,还有很多富豪,一大把年纪,家里全是好车,你能鄙视他说他开车上路根本不敢开上200迈么?

    除去这些所谓的器材党(我更愿意称之为爱好者)剩下的就是职业摄影师和反器材人士了。先说职业摄影师,不管是拍人文地理的还是纪实民俗的还是婚纱广告的,哪个不是器材的忠实追随者?好的器材能让工作更便捷xxx,赚钱更快更轻松,对于器材的投资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涉及到这方面,一般的反器材党不会有什么微词,理由是:人家是职业的,靠这个吃饭。那为什么对非职业的这么挑剔刻薄呢?

    再说非器材党本身,多数极力叫嚣的自己都没有好设备,也许会辩解这个也用过那个也用过,但是还是相机后面的头最管用。但是实际上是最空虚的一类,会以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的空洞,话里话外都说追器材没用,自己没用过,就说谁谁谁的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多数都还在摄影术的基础学习阶段,甚至在理论上并无太多积淀,便能“出口成章”了,这里以学生,文艺小青年,愤青居多。我没有恶意攻击的意思,只是想找出这类分子一点实际的问题所在。

    为什么中国社会需要榜样,因为在中国,一个榜样能忽悠无数未启蒙的人。

    那么,一个不是那么正确的榜样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抵抗?

    作为“榜样”的那句豆瓣名言:重要的是相机后面的那个头,是不是已经被曲解?为什么这话总是单独拿出来用,断章取义的作用不正是和原文相反的么?这话是不是作为反器材党在激烈辩论时{zh0}用的利剑?虽然是双刃的。

    无数次的曲解,被标榜,再曲解,再标榜,使得xxxx木了,对于摄影本身可能已经没有太多人关心。关心的只是话题,关心的只是叙述,关心的只是他人如何描述,对于事物本质和个人的理解,已经被仍到了下水道。变成了派别之间的乱战,如果大家能到达哲学层面的辩论自然再好不过,问题是,全是口水。就器材来说,很明显的道理,其实根本算不上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每次被人提出来便引起一阵大讨论,{zh1}不了了之。个人的修为,知识的吸纳基本上为零,学到的最多则是如何诡辩。

    {zh1},希望大家能够多读书。多研究研究摄影是什么,因为就摄影本身来说,需要大家研究的还很多,大多数人都还处于未启蒙状态,讨论的结果就是让未启蒙的观者看到许许多多的垃圾榜样。

    我知道这些东西会招到众多不满者的口水,但是它是事实。希望有识之士和有思想的年轻朋友们一起能够研究一下当代摄影的方向,而不是瞎胡闹。

    听别人有句话说得好:你没办法和全世界人一起聊天,同样,我也没办法和全组的人一起聊天,因为很多人的自我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聊起来就会乱,这是一个层面问题,就像巴以冲突一样,没法沟通的。

    借楼主贵话题表达一下思想,希望能找到真正有想法的友邻。

    狂顶!!!!!!!+10086

  • 越到后面,回帖越长,实在是没有心情看。


    1 出片好不等于出好片。

    2 器材和出好片没有关系,手机也能拍出极具创意和风格的{yl}照片。但随着你的技术升级,手机必然无法满足你的进一步拍摄需求。

    3 在任何领域的严肃层面,你必然需要那个领域最严肃的器材。而那类器材必然是那个领域的昂贵典范。

    4 大师不单是指那些拍得好的人,他们更是制造新典范的人。请先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除非你和爱因斯坦一样聪明并且有一样的毅力,否则不要把爱因斯坦当成一种标准或者偶像。

    5 据我所知,在摄影上达到一定成就的人。大部分来说,他的器材必然严肃而昂贵。无论是布列松还是亚当斯。

    6 虽然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们现在大多数在使用数码,但他们使用胶片的时候。一个项目,三个星期,即可拍掉500卷以上的胶卷。我不认为他们会认可不稳定不专业的器材。

  • 2010-05-30 15:25:18 史密斯飞船 (無聊) 大师的开始多半是用普通器材,什么六岁时候家里大人给买的塑料玩具相机之类,但是当兴趣和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对作品有更高的要求,必然倾其所有更新设备(当然,有的大师生下来家里就很有钱)。设备的进步永远能够打开摄影师的想像力之门,例如5D II的高清摄像出来之后,很多人对摄像的观念都改变了,甚至蔡司专门为之出了几支1.4的摄影头。数码时代之前的大师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数码时代的影像出现了xxxx的变化,新人新概念层出不穷,都是托技术的福,能够简单的说技术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思想么?

    技术永远是催化剂,看看工业革命的历史吧。

    思想家是伟大的,如果没有印刷术,也就是个靠言传身教的好老师而已,如何放大他的思想?

    没有蒸汽机,内燃机,人们还是靠马车和自行车,难道说原来更环保?

    我不主张武器论,不赞成有好设备就能出好片子,因为见到的发烧友太多了,烧几千万的都有,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摄影师,而是爱好者,甚至是收藏家。反器材党的人不能冠上大师的名号来做比较,说什么好设备出烂片之类的话。他们只是爱好者,主要精力在自己的其他工作上,并不是摄影,纯熟爱好,又凭什么鄙视他们呢?这是典型的潜意识的嫉妒,恨人有笑人无的心态。

    就像ttdz兄说的舒马赫,还有很多富豪,一大把年纪,家里全是好车,你能鄙视他说他开车上路根本不敢开上200迈么?

    除去这些所谓的器材党(我更愿意称之为爱好者)剩下的就是职业摄影师和反器材人士了。先说职业摄影师,不管是拍人文地理的还是纪实民俗的还是婚纱广告的,哪个不是器材的忠实追随者?好的器材能让工作更便捷xxx,赚钱更快更轻松,对于器材的投资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涉及到这方面,一般的反器材党不会有什么微词,理由是:人家是职业的,靠这个吃饭。那为什么对非职业的这么挑剔刻薄呢?

    再说非器材党本身,多数极力叫嚣的自己都没有好设备,也许会辩解这个也用过那个也用过,但是还是相机后面的头最管用。但是实际上是最空虚的一类,会以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的空洞,话里话外都说追器材没用,自己没用过,就说谁谁谁的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多数都还在摄影术的基础学习阶段,甚至在理论上并无太多积淀,便能“出口成章”了,这里以学生,文艺小青年,愤青居多。我没有恶意攻击的意思,只是想找出这类分子一点实际的问题所在。

    为什么中国社会需要榜样,因为在中国,一个榜样能忽悠无数未启蒙的人。

    那么,一个不是那么正确的榜样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抵抗?

    作为“榜样”的那句豆瓣名言:重要的是相机后面的那个头,是不是已经被曲解?为什么这话总是单独拿出来用,断章取义的作用不正是和原文相反的么?这话是不是作为反器材党在激烈辩论时{zh0}用的利剑?虽然是双刃的。

    无数次的曲解,被标榜,再曲解,再标榜,使得xxxx木了,对于摄影本身可能已经没有太多人关心。关心的只是话题,关心的只是叙述,关心的只是他人如何描述,对于事物本质和个人的理解,已经被仍到了下水道。变成了派别之间的乱战,如果大家能到达哲学层面的辩论自然再好不过,问题是,全是口水。就器材来说,很明显的道理,其实根本算不上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每次被人提出来便引起一阵大讨论,{zh1}不了了之。个人的修为,知识的吸纳基本上为零,学到的最多则是如何诡辩。

    {zh1},希望大家能够多读书。多研究研究摄影是什么,因为就摄影本身来说,需要大家研究的还很多,大多数人都还处于未启蒙状态,讨论的结果就是让未启蒙的观者看到许许多多的垃圾榜样。

    我知道这些东西会招到众多不满者的口水,但是它是事实。希望有识之士和有思想的年轻朋友们一起能够研究一下当代摄影的方向,而不是瞎胡闹。

    听别人有句话说得好:你没办法和全世界人一起聊天,同样,我也没办法和全组的人一起聊天,因为很多人的自我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聊起来就会乱,这是一个层面问题,就像巴以冲突一样,没法沟通的。

    借楼主贵话题表达一下思想,希望能找到真正有想法的友邻。


    ---------
    本来是个月经贴,还是赞同你的观点。

    很多人只是盲目的讲器材和摄影扯到一起。可能是因为见识,也可能是因为潜意识的盲目仇富。

    器材和金钱相关。摄影和追求相关。xx是两个方向不同层面的事,非搞一起分高下又如何呢?

(29346)
(40137)
(113313)
(15998)
(74005)
(41175)
郑重声明:资讯 【大家真觉得器材对于出好片很重要吗?】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