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顽痴----王刚自转(48)(49)(50)_稻谷香_新浪博客
48.我当爸爸了

  剧院门口赤膊上阵这一回,实际效果不太好——{dy},这种亮相于我的身份不太符合;第二,给王静增加了心理负担,以后再说什么,她会不会考量哥哥的火暴脾气?

  要说后悔得了不得,那也谈不上。有人说东北人“虎”,我觉得“虎”倒未必,说我们东北人普遍感情比较炽烈,爱憎分明,这倒是真的,眼里揉不得沙子。我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我可以负重,但不能忍辱。我忍不了,大不了翻脸真刀真枪地干一仗呗。这个逻辑,肯定粗鲁了一些,这种脾性,也一直对身边人造成诸多困扰。没奈何,只能任由时光磨平棱角。

  反正,我的这个特点,对王静的生活难题并没有太实际的帮助。然而,兄妹的亲缘,xx的感情依恋,注定了她对外人(甚至对母亲)无法倾诉的事情,为兄的当然是{wy}倾听者。说到关情处,痛哭失声的情形也是有的。

  从青年到中年,都是如此。而我的脾气又不太好,我听了以后就要急,就要找某某算账去,她反过来又得宽慰我。每当这节骨眼儿,角色又有了置换,常常都是这样。

  世事沉浮,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风风雨雨中,我对我与王静的兄妹情感有了新的体悟。念到王维的诗句:“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今来始离恨,拭泪方殷勤。”我总能忆起那个瘦瘦小小、整天问我这问我那的小丫头。这是一种融合了手足之情、患难之交乃至舞台契友等情感的复杂体验,我一直由衷地希望她永远幸福。

  现在说说我的孩子。对我的孩子,起码对女儿婷婷,我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在她长大之际,一方面,我希望她能够尽早完满地独立,但永远又牵挂着——当她真的走出我能掌控的世界,我又满心酸涩,说不出的失落。

  记得婷婷刚出生的时候,我们按照当年东北人的风俗迎接这个小生命的到来,我拿着一个暖瓶,里面是小米粥,还揣着红皮鸡蛋。我真想朝大街上喊一声:“我有女儿了!我当爸爸了!”

  她上小学时,我每天接送,骑着自行车,在家和学校间来回驮。我暗忖:哪天我试试,看看她自己能不能走?

 

-------------------------------------------------------------------------------------------------

49.实行“双语教育”

  这天放学了,我躲在马路对过大树后面观察她的表现。那是冬天刚下过雪不久,我看各自家长都带着孩子走了,婷婷也出来了,东张西望的,一脸的迷惑:咦?这是怎么回事啊?

  我躲在树后偷偷乐:小小年纪,思想激烈斗争还要故作xx的样子就这么可爱啊。终于,就剩她一个人站在校门口了,她觉得没什么指望了,眼睛拼命眨巴,小嘴还撇了一下,想哭出来,却没有人接招,忍了。这时候我就想冲上去,可是,理性占了上风,为父的我忍了。终于觉得没什么盼头了,婷婷辨别了一下方向,奔家那边走。不赖啊,判断明晰,知道家在南八马路。就这么走,穿一件羊毛的小大衣,摇摇摆摆地走着,我在后面跟着。终于走到还剩下一条街就到家了,那有堆起来的雪堆,白天日照稍稍化了点又结冰了。到那儿她一下滑倒在地上,然后就“嘿咦嘿咦”哭了起来。我噌的上去把她拉起来,一把抱了起来。婷婷特委屈,捏着小拳头轻轻打我,我乐呵呵说:“行了行了……爸爸就在这儿,一直看着你呢。”我永远记得这一次,她的小胳膊小身子和我贴得特别紧。

  从小我就尝试着对她实行“双语教育”,一度把这孩子弄糊涂了,刚会说话的时候,有时候“Hello”,有时候“你好”——在语言教育专家看来,这样教孩子语言是比较犯忌的。但是我当时不懂,也并非预想到她长大会去留学。

  当时《英语900句》那本书刚出来,特别火。父女识字,由这“900句”开始。寓教于乐,父女俩像演小品似的,我来叫门,她来开门,在戏剧化情境下两人用英语对话,特好玩儿。估计,婷婷大胆报名演小品,就是从日常性的“戏剧模拟”中萌发念头的。

  1990年,央视《综艺大观》上档,我是首任主持人。婷婷爱看这个节目,有一次到北京录播,11岁的婷婷非要跟我一块去。我说:你去也没事。她转了转眼珠子:爸爸,咱俩不能演个节目吗?我:……你行吗?——你说演什么吧?嘿,这丫头。她这个突发奇想把我思路也给“盘活”了,我连夜想了一个小品,叫做“父子对话”。

-------------------------------------------------------------------------------------------------

 

50.把她送到英国读书

  婷婷挺有状态的,对了对词第二天就上飞机了。两天以后直播,她上来了。我先做一个开场白,我儿子如何如何,然后提高了声调说:他来了——婷婷上场了,以一个小男孩的模样亮相,戴个帽子,戴了个眼镜框。全场所有人都笑了。孩子一点不怯,演得大胆、舒展。事后我夸女儿:真给爸爸长脸。

  时过境迁,今天可以尽量以轻松的口吻谈论往事。然而,往事并非总是轻松愉快的。在她13岁的时候,我跟她谈过一些沉重的话题。我说:爸爸是一个好爸爸,妈妈也是好妈妈,然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有很多矛盾,有些矛盾是根本解决不了的。但是你放心,尽管我跟你妈妈分开了,今后,爸爸还是你爸爸,妈妈还是你妈妈。这是从道理上讲,然后在行动上也要让她有这种感觉。

  离婚的确是对孩子的一个伤害。怎么尽量弥补?个人的恩怨千万不要带到孩子身上,两人离了,但是这孩子还是你们的孩子。

  还有一种“关切”也是大可商榷的。孩子本来对这个事情并不总挂在心上,而长辈如街道大妈,总要带着哀怜的神情问这问那:“你就跟你妈一块儿?”“你爸常常看你吗?”“孩子你想爸爸吗?”诸如此类,以为这是关心,其实很残忍。

  一转眼女儿15岁,该上高中了。我把她送到英国去读书。这种选择与我自己年轻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离婚的时候,考虑到一个父亲带着这么大的女孩,13岁了,有诸多的不便,觉得从生活角度看,她还是跟她妈妈比较好,更方便照顾她。而到了后来,我老了,女儿就越来越多和我在一起。放假从英国回来的时候,基本上是一半时间跟妈妈,一半时间在我这里。

  孩子和我很像,她渐渐长大后,甚至连说话节奏、气韵气质都和我别无二致。朋友们都说她“活脱脱一个小王刚”。就这么一个女儿,她走出去了,要面临什么样的世界?要面临什么样的男人?要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不得不想,不得不忧。

  大概是1997年那年,女儿回北京,我偶然进她的房间,闻到一股淡淡的烟味。她妈并不抽烟啊,我一愣:“你抽烟了?”女儿垂下眼皮,默认。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我本顽痴----王刚自转(48)(49)(50)_稻谷香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