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将有12个省(区市)进入新课改,新课改背景下的 高考更加令人关注, 英语 高考总分减少、综合素质评价和多次考试分批选拔等诸如此类的新鲜词将首次走入公众的视野。纵观各地陆续出台的2010年高考方案,几乎都将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录取标准。新课改形势下,考生的志愿填报方式是否会受到影响,考生该如何做好准备呢?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赵鸣主任为您一一解答。
近一段时期,各媒体对新课改的报道很多,这也反映了社会对它的关注度非常高,尤其是新课改对高考所带来的影响,是眼下广大高三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新课改给志愿填报究竟带来了哪些变化?本文针对某些新课改省份已公布的2010年录取政策,试着从志愿填报角度为考生和家长做一些梳理,以期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对待综合素质评价
不必“小题大做”
目前,实行新课改的一些省份已明确表示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纳入2010年高考录取考评体系。那么什么是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是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包括两个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定等级。目前,各省份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方法和程序各不相同。例如,天津市对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以学年为单位,在学年末采取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基本素质发展评价采取写实性评语,用描述性语言把学生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现简明扼要表达,记入“天津市普通高中学生基本素质评价表”;同时把学生的突出表现如实记录在该表的“突出表现栏”内。安徽省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则采用综合性评语、评定等级两部分表述,综合性评语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评价,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与潜质;评定等级是指每个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定结果,以等级表述,其中“公民道德素养”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其他方面均分为A、B、C、D四个等级。
尽管实行新课改的一些省份将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划分等级,且提出将评价结果纳入高考录取标准,但就目前的配套体系而言还尚未完善。首先还没有哪一个省份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量化;其次社会诚信体系也尚未健全,这就使得高校在录取考生时只能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个重要参考,而无法成为决定录取的充分依据。但是,各高校在录取考生时也会尊重并兼顾各省(区市)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例如,一个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合格的,且高考分数达到报考高校的投档分数线,那么该考生就可能会被录取。也就是说,当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合格时,考生的高考成绩和填报志愿仍将是高校录取的主要依据。
综上所述,对综合素质评价,各位考生和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假如某位考生想报考南京大学,如果你的{dy}志愿或者平行志愿填报了南京大学且服从专业调剂,高考分数又达到了学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只要你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合格的,那么南京大学非常欢迎你。
认清高校对学业水平
标准的要求再填报
目前,也有部分实行新课改的省份出台政策表明,2010年高考录取会将考生的会考成绩,即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校录取标准。但是具体的实施规定还未出台,这里只能以江苏省的2009年高考方案为例说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规定,所有在江苏省招生的高校,公布分专业招生计划时,还要公布对学业水平选测科目和等级的要求。高校的每个专业须在历史或物理中确定1~2门作为对考生的选测科目要求,从而形成1~3个专业类,即以历史为选测科目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类、以物理为选测科目的自然科学专业类、历史或物理作为选测科目均可的兼招专业类。同时,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也规定了考生报考高等院校的
资格线,即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中必测科目(五门)等级须达到4C1合格,其中需要达到合格要求的为计算机水平考试。考生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能报考高等学校。对于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中的选测科目(两门)要求,由各高校根据学科办学需求自主确定。例如,南京大学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AA及以上。对江苏省考生而言,在填报志愿时除了要考虑个人的高考分数、高校往年录取信息等因素外,还要了解报考高校提出的选测科目等级要求。如果选测科目等级达不到报考高校要求,高考分数即使预计能够达线,也不能报考。
志愿选择余地越大越 不可盲目 新课改形势下,部分省份对高考志愿的填报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例如,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对报考高职院校的志愿填报方式进行调整,由填报院校志愿改为填报专业志愿,“1个专业+1所学校”为1个志愿单位,同一个专业志愿下,考生可填报5所学校,每名考生可以选报20个志愿。从表面上看,考生的选择余地更大了,但是,考生在自主选择权增大的同时,须更加理性地看待这种新方式。笔者个人认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更要突出个人的兴趣和特长。个人兴趣这个话题看似简单,考生只要回答喜欢或者不喜欢就可以了,但要真正了解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的考生大学学了四年,也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兴趣究竟在哪,问他为何要选择所学专业时,他可能也不知道,或是父母的选择,或是只考虑了专业的就业较好而已,而论及有没有兴趣时则没有充分考虑。我们常说,兴趣是{zh0}的老师,只有对学科有兴趣,才会有饱满的热情一直钻研下去,并越走越远。其次,考生在了解自己专业兴趣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报考高校的该专业在同类高校中的排名情况,或者在相应行业内的认可程度。高职院校一般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考生一毕业马上就要上手工作,因此专业的知名度和行业的认可度将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就业状况。一般来说,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会{sx}行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比如在西南地区的宾馆如果要招厨师级人才,可能会直接到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因为这所学校的烹饪类专业就是其特色,在行业里认可度也比较高。因此,要想填好这20个专业和20所院校,考生所掌握的信息量是增加而不是减少,如果盲目选择专业,则会造成考生报考专业和院校与本人的实际需求出现差距,不利于毕业后的发展。 志愿填报要早准备早学习 对新课改形势下的录取方式很多考生和家长一定会感到既陌生又担心,不知道很多新名词究竟是什么含义,也担心无法从容应对新的志愿填报方式。其实,正如前面所讲,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新课改形势下的志愿填报方法与以往并没有多大本质区别。考生仍需要首先学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是什么,将来准备做什么,打算在什么地方选择高校;其次,要搜集报考高校和专业以往几年在当地的录取数据,并学会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再次,还要关注报考院校和专业的各类特殊要求,如对考生体检方面的特殊要求(如食品类相关专业要求考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成阴性)、单科成绩要求、进档后专业录取的原则等等;{zh1},要求考生在搜集了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些最常用、最基本的志愿填报相关方法(如报考高校志愿时要掌握梯度,报考专业志愿时要注意冷热兼顾,并慎重考虑是否服从专业调剂等等)。考生要准备参加高考,平时没有太多时间来关注和搜集这些信息,家长应注意与孩子的交流,了解其兴趣、爱好所在,并为其搜集相关高校和专业的信息,xx生一臂之力。 志愿填报是一项系统工作,不是三两天就可以掌握好,希望考生和家长能及早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