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茧贵于丝:服装原料投机调查- 简单人生的日志- 网易博客

蚕茧贵于丝:服装原料投机调查

2010-05-31 08:39:31 阅读14 评论0 字号:

蚕茧贵于丝:服装原料投机调查
服装原料投机调查。(图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周呈思,刘晓翠

  “生意一直亏本,我们就等着倒闭吧。”5月26日,广西宜州市恒业茧丝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冰(化名)颇为无奈。他告诉记者,目前广西已经有三分之一的缫丝厂停产,而四川和江浙地区的局势更为严重。

  李冰的焦虑在于日益走高的干茧价格。这种用来生产丝绸服装的原料,一年多以前每吨价格还只是3万多元,但近段时间已经涨到9万元,整体涨幅达200%。

  受到干茧成本上涨的推动,市场上的生丝价格一路高歌猛进,从金融危机时期的每吨14万元上涨到今年年初以来的20多万元。近两个月来,生丝价格一度飙到29万元,以至于“下游服装厂纷纷改用替代原料,高价生丝根本销不动”。

  按照2.5吨鲜茧制成1吨干茧、3.5吨干茧制成一吨生丝的毛折率计算,近期高峰时节干茧价格每吨9万,则生产一吨生丝的干茧成本就达31.5万元。这个成本价与生丝每吨市场价29万元相比,存在2.5万元的倒挂价差。

  由于身处市场链条的夹层,像李冰这样的茧丝绸加工企业苦不堪言。

  记者通过连日来的调查发现,源于蚕茧减产的“抢货”行为,以及在“抢货”中的投机因素,是引发茧丝价格飞速上涨的主因;而由于缺乏下游需求支撑,则出现“茧比丝贵”的反常现象。

  倒挂之灾

  “历史上即使出现价格倒挂现象,最多也就几千元价差,现在倒挂2万元,这使工厂面临绝境。”广西宜州瑞和民茧丝厂总经理蓝绍勇对记者说。

  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公布的全国茧丝现货显示,5月26日,广西干茧每吨报价8.3万元左右,而“3A厂茧丝”的现货价格为每吨27.3万元。

  尽管相对高峰时节略有下挫,但每吨生丝的成本价格仍比其市场售价高出接近2万元。对于茧丝绸加工企业来说,虽面临巨大的亏损压力,工厂仍要尽力进货生产。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信息技术部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停产的损失更大。“员工一旦离开、设备一旦停下,重新启动生产的代价将令人无法承受。”

  价格亦传达到产业链下游。“我们压力很大。”桐乡市钱皇蚕丝被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忧心忡忡,由于原料因素带动蚕丝被价格上涨,这种可被替代的产品的销售情况越来越差。

  记者了解到,此轮茧丝价格猛涨,最初源于原料供应与上游生产环节的供需失衡。

  由于金融危机造成丝绸服装出口业的萧条,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受到打击。2009年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茧丝办的统计资料显示,去年蚕茧的产量下滑了20%。

  “根据我们实地调研的情况,广西地区的减产幅度达到30%-35%。”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的李小姐表示,随着今年以来经济形势回暖,蚕丝需求渐渐回升,供需失衡的局面开始显现。

  不过,李小姐亦表示,“今年西南干旱对蚕茧生产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样严重。”

  跨区“抢茧”大战

  尽管身处内地{dy}大茧丝产地,广西宜州瑞和民茧丝厂总经理蓝绍勇仍然感受到了原料供应的危机。

  “收茧现在已经变成‘抢茧’”,蓝绍勇说,由于看到市场供需差的出现,茧站和缫丝厂一有机会就开始抢茧。蓝绍勇拥有的多家茧站都已关门,“因为抢不到茧子”。

  自国家“东蚕西移”战略实施以来,广西等西南地区的蚕茧产量已超过传统的江浙产区,截至2009年年底,广西全区共有丝绸企业78家、鲜茧收烘站(点)839家,基本上每个蚕养殖地都有一两个收茧站。

  “因抢茧成风,今年鲜茧的价格自一开始就不断冲高。”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的人士对记者说,虽然早有价格走高的预判,但鲜茧30多元/公斤的价格还是大大出乎意料,{zg}的价位甚至一度突破36元/公斤。

  在抢茧过程中,部分抢到先手的规模较大的茧站,进一步抬高生茧价格。

  相对于广西的“自由收茧市场”,江浙地区则对收购企业实行资质管理,每个地级市由一个大的丝绸公司负责当地蚕茧的收购,再由其根据地方缫丝厂的需求进行统购统销。如此,有限的蚕茧收购公司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拥有了市场定价权。

  作为湖州地区{wy}有蚕茧收购资质的企业,浙江中维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其提供的蚕茧数量只能满足当地1/3左右的原材料供应。余下2/3的缺口,由企业自己想办法解决。受制于供茧方的货源与价格的双重控制,江南的缫丝厂纷纷长途跋涉前往广西抢茧。

  “按照地方规定,鲜茧是不可以跨省流通的,但我们注意到,今年上市的鲜茧不少都流向了江浙一带。”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的人士告诉记者,广西本地的一些茧站,开始出现私自对外地客商巧立名目收取调节费的现象。

  投机身影

  在“抢茧”大战中,市场的投机因子开始蠢动。

  “柳江市一家丝绸公司早在年前就囤积了500吨蚕茧,造成市场局部供应不足,如今每抛出一吨茧就赚一万二,一下就赚了几百万。”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一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记者透露,在囤货的过程中,有人在帮其炒价。

  在调查的过程中,多家丝绸公司的负责人均对记者表示,蚕丝价格此轮猛涨过程中,有投机炒作的因素在作乱。

  在桐乡市钱皇蚕丝被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先生看来,尽管有鲜茧减产的因素在先,但其价格一路飙升的幅度仍很不正常,炒作的因素不容忽视。

  “蚕丝这样的小品种很容易进行投机炒作,因为货源较固定,而且产量较低,有点资本的企业xx可以囤积蚕茧、炒作价格。”张先生说。

  广西宜州市恒业茧丝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冰则认为,部分游资借助目前国内的两大茧丝“准期货市场”——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和广西丝绸交易市场——进行投机炒作。

  2006年,市场上曾一度出现过生丝每吨35万元的疯狂价格,位于嘉兴的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被爆“非法组织期货交易、欺诈客户”而被勒令停市,游资账户遭公安、司法机关冻结、查封,相关负责人被调查。

  对于部分厂商的质疑,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的人士则对记者回应:“以我现在的观察,市场上没有谁有能耐把整个茧丝绸产业撬动起来,大家的抱怨不过是想找个替罪羊罢了。”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蚕茧贵于丝:服装原料投机调查- 简单人生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