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宇宙经典实验设计与指导
2009年科学培训讲座稿
芙蓉区
流程设计:
1、
2、
3、
一、
1、《地球与宇宙》包含哪些内容:(以教科版为标准,说明其内容的年级分布情况。)
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概貌:内外部的构成
物质:岩石、沙、土壤、水、空气等。(自然形成的不可分割的)古希腊学者亚利斯多德(Aristotle)提出自然界由不能再分隔的五种物质组成,它们分别是:fire,air,water,earth,quintessence。直到十七世纪开始,矿物学研究才真正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
运动:自传、公转
变化:自传引起的昼夜变化;天气变化如雨、雪、风的形成,温度的测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岩石的风化等;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内部运动引起的地震、火山;
天空中的星体
太阳和月球:太阳和月球的概貌
太阳系和银河系
探索宇宙的历史
2、哪些内容是经典的实验
这些经典的实验有:
水:认识水的性质、水的蒸发、水的沸腾、水的沸点测定和水蒸气、水凝固成冰河冰点测定、水蒸气凝结成冰、云和雾的形成、雨的形成、冰和霜的形成、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用蒸发法析出溶于水中的杂质、水的沉淀、过滤、蒸馏、谁的压力、浮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物体的沉浮条件、制作小水轮。
空气:捕捉空气、我们周围存在空气、空气占据空间、压缩空气、空气的浮力、空气有重量、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空气流动形成风、空气的成分、氧气能支持燃烧、制取氧气、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岩石和土壤:土壤的成分、底层模型、火山喷发模拟实验、岩石崩裂、矿物的识别、岩石的识别、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天文气象:测风向、自制干湿球温度表、雨量器、测量太阳高度、月相变化、昼夜和四季。
现行一些版本中涉及的一些实验:
项目 |
各版本教材都有的实验设计 |
不同教材的实验设计 |
||
教科版 |
江苏版 |
河北版 |
||
水 |
观察比较水,了解水的基本特征 |
与食用油比较、测量水的多少 |
挤出植物体内的水、小草每天喝多少水、水溶解物质、水表面张力、毛细现象 |
榨果汁、水有浮力、小水轮转起来 |
蒸发,沸腾实验;凝结实验。 |
测量水常温下、温水、结冰时、冰融化时的温度;水的蒸发;水的凝结; |
测量连续变化的水温;造云造雨造露造霜; |
化冰、沸腾过程中测量水温;雨的形成模拟; |
|
溶解实验;过滤实验。 |
物质溶解比较;过滤;加快溶解;蒸发分离溶解的物质; |
不同物体溶解。不同分离方法; |
溶解。 |
|
|
材料的沉浮;测浮力;改变物体的沉浮; |
物体的沉浮;改变沉浮; |
材料的沉浮;改变物体的沉浮; |
|
空气 |
空气占据空间 |
测空气重量、与水比较 |
空气流动;空气流动影响物体运动;压缩空气有弹性; |
找空气;与水比较;做风车模型;做纸飞翼。 |
土壤 |
土壤的成分;水土流失模拟。 |
土壤的成分;模拟水土流失;河流中沉积现象 |
观察土壤里有什么;落叶变成腐殖质;认识不同的土壤 |
观察土壤,了解组成;模拟水土流失; |
岩石与矿物 |
观察识别岩石;矿物的识别。 |
观察岩石,分类,认识常见岩石;观察矿物; |
观察岩石,分类;模拟花岗岩的矿物组成;观察认识矿物的性质。 |
观察认识岩石特征;矿物识别 |
岩石风化;流水冲蚀。 |
风化作用; |
模拟风化作用;模拟流水对地表的影响; |
模拟风化作用;流水冲刷作用;溶解侵蚀作用; |
|
火山与地震 |
|
|
火山模拟实验;模拟地震形成; |
模拟地震;模拟火山。 |
昼夜与四季 |
模拟昼夜形成 |
模拟昼夜交替;模拟见到日出;模拟地球公转;模拟极昼极夜现象 |
模拟昼夜的形成;阳光直射斜射模拟实验; |
模拟昼夜的形成; |
天气 |
制作风向标;制作雨量器并测量。 |
测量室内外温度;制作风向标;制作雨量器测降水量; |
测室内外温度;制作雨量器测降水量;制作风向标; |
制作简易风向仪;制作简易雨量器;风的形成。 |
宇宙探索 |
|
造环形山; |
观察影子的变化;测量太阳高度;模拟月相变化;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制作火箭模型。 |
测量温度和影长;制作望远镜;制作火箭模型;模拟人造卫星飞行; |
水的蒸发、沸腾、水蒸气在物体上的凝结、云和雾和冰和霜的形成、溶解和加快溶解、过滤、空气占据空间、岩石的识别、岩石的风化、沉积岩的形成、土壤的成分、昼夜四季的形成模拟实验
二、受训教师进行实验操作:
1、准备工作:实验操作表格、实验器材
表格:
实验标题 |
实验目的 |
器材 |
操作与注意事项 |
水的蒸发 |
了解水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水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
玻璃片4块、酒精灯、试管夹、塑料片、火柴、水等。 |
|
水的沸腾 |
了解什么是水在蒸发和沸腾 |
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水、火柴等 |
|
水蒸气在物体上的凝结 |
了解水蒸气在物体上凝结的条件 |
两个玻璃杯、两块玻璃片、温水、热水、酒精灯、试管夹 |
|
云和雾的形成 |
了解雾的成因 |
两个烧杯、冰块、温水 |
|
冰和霜的形成 |
了解冰和霜的成因 |
试管、烧杯、温度计、单孔胶塞、冰块、食盐等 |
|
溶解和加快溶解 |
了解水有溶解别的物质的本领、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
烧杯、试管架、玻璃片、玻璃棒、酒精灯、细盐和砂子,角匙、冷水和热水、肥皂 |
|
过滤 |
知道水的过滤方法 |
漏斗、滤纸、烧杯、方座支架、玻璃棒、沙子等 |
|
空气占据空间 |
理解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 |
塑料袋(不漏气)、玻璃水槽、玻璃杯 |
|
岩石的识别 |
了解几种常见岩石的特性,初步学会一些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 |
岩石标本、放大镜、滴管、白醋、钢制小刀、铁钉、硬币、小锤子、胶带、抹布、实验报告单 |
|
岩石的风化作用 |
了解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
岩石标本、烧杯、酒精灯、放大镜、镊子、饮料瓶、碎砖块、石子、砂、黏土 |
|
沉积岩的形成 |
了解沉积岩的形成 |
能渗水圆纸筒或纸盒、小石子,沙、粘土(或水泥)、盆 |
|
土壤的成分 |
了解土壤中含有空气、沙、粘土和腐殖质等成分 |
土样、量筒或烧杯、玻璃棒、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小镊子等 |
|
昼夜形成模拟实验 |
用模拟实验法了解昼夜的形成 |
小地球仪、蜡烛及烛台、火柴,大头针 |
|
四季的成因模拟实验 |
了解光的直射和斜射与光照面积和温度有关。 |
手电筒、带有方格坐标图纸、铅笔 |
|
2、请有一定经验的老师选择实验进行操作展示。
老师们请浏览实验操作表,有谁对其中的实验操作比较得心应手的,我们请他来给大家讲解操作和展示。
要求:进行2-5个实验的操作,讲解出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我在旁边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老师们进行操作。
3、对另外的部分实验进行讲解。
要求:对5-8个实验进行操作,对一些关键的操作进行讲解。受训请老师仔细观察操作,说一说认为应当注意的地方。然后老师们进行操作。
三、实验设计与操作
2、分组进行讨论。将一些要点简要记录在实验操作记录纸上。
3、进行交流:每组一个人员讲解。其他组成员可以提出建议和改进的办法。
四、综合交流与整理。
请老师们说一说在《地球与宇宙》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根据时间调整)
备注:
1、降低难度部分:删去常见岩石(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的特征和用途及识别岩石和简单方法。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与中学地理内容交叉,另一方面这些内容也与儿童的生活相去甚远。
2、删去空气组成成份及氧气、二氧化碳性质及用途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和中学交叉,而且由于缺乏化学元素概念,氧气、二氧化碳对于儿童来说只是一种语言符号。
3、删去了一些过容易的内容,如“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及空气是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这些要求应是低年级甚至幼儿园的要求。
4、把握地球系统的组成物质(岩石圈、水圈、气圈)。
5、 矿物一般都有自己固有的形态,但在自然界产出时常不完整, 只有部分矿物如水晶、金刚石、黄铁矿、方解石、黑云母、石棉等少数矿物易形成其固有的形态特征。
7、数十年来,科学家普遍认为有,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的发现,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因此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是否要给冥王星“正名”成为了大会的焦点,为此,天文学家给出了各种方案。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经两千余天文学家表决通过—— 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因为根据“保守新行星定义”:一是必须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二是足够大,能依靠自身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
冥王星对{zh1}一条条件不符,冥王星的轨道是和海王星有所交集的
水的蒸发
1、在四块玻璃片上各滴几滴等量的水。一块用来对比,另外三块用来进行实验。
2、用试管夹夹住其中一块在酒精灯上用微火均匀加热,观察水滴的变化,发现水很快蒸发掉了,而没加热的水滴仍未干。
3、用不吸水的塑料片,把第二块玻璃上的水滴涂散开,尽量扩大其面积,过一会被涂散的水滴很快蒸发掉了,而未涂散开的水滴仍未干。
4、把第三块玻璃上的水滴用书扇或用电扇吹风,由于空气流动加快,被吹风的水滴很快蒸发掉了,而没有吹风的水滴仍未干。
【结论】
水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水与空气接触面越大,蒸发越快;水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水的沸腾
1.在试管内装入约三分之一的水,并在试管上标明水的高度。
2.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上端,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要略为倾斜,试管口不要对着人)。
3.试管内水中上升的小气泡开始少而小,后来多而大,{zh1}则水沸腾。
4.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水的变化。
【结论】 蒸发和沸腾都是水由液体状态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水沸腾时,由于水受热多所以变成水蒸气的速度快。
【建议】
1、水沸腾时容易从试管里溅出沸水,要注意安全。
2.本实验只观察沸腾现象,不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
3、实验完毕,先移开酒精灯,熄灭火焰。然后将试管插入试管架上,不要立即用手拿试管,以避免xx。
水蒸气在物体上的凝结
1、在两个杯中各倒入同样温度、同样数量的温水(水量约半杯,水温以不冒“白气”为宜)。
2、把一块玻璃片,用试管夹夹好,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见图二-55)
3、把两块冷热不同的玻璃片,同时分别盖在两个玻璃杯上。过一会,可以看见冷玻璃片上有水珠出现,而热玻璃片上没有水珠。
【结论】水蒸气遇冷才能凝结。
【建议】给玻璃片加热时,应使玻璃片离酒精灯火焰高一些,并不停地晃动,使受热均匀;以防玻璃片因受热不匀而破裂。
云和雾的形成
1、在一烧杯里装入半杯冰块,在另一个烧杯里装入1/4不冒“白气”的温水。
2、将烧杯里的冰块倒出,立即倒扣在温水上面。这时烧杯里会出现“白气”,并充满整个杯子。
【结论】
烧杯里的温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上面的烧杯中,突然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充满杯内的空气中形成雾。云和雾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白气”。在高空是云,在低空就是雾。
冰和霜的形成
1、在试管中倒入一半冷水,把插有温度计的胶塞塞在试管口上,使温度计浸入水中(不要触到试管底部),记录下水的温度。
2、将碎冰块放入烧杯里并加食盐混合,然后将装水的试管插入冰块里,当温度计逐渐下降到零度时,马上取出试管,可见试管中的水xx结为冰,试管的外壁上则附着一层白霜。
【结论】
水温降到摄氏零度时就会结冰;水蒸气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结成细小的冰粒即是霜。
【建议】1、试管不要太粗。
1、
溶解
1、在三个烧杯里各装约1/3的清水。用角匙分别取少量细盐、高锰酸钾和砂子放入两个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动后,静置一会。
2、观察两个烧杯,细盐不见了消,而沙子仍留在烧杯里。
3、从溶解盐的烧杯中取出一滴溶液,放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慢慢烘干玻璃片上的滴液,发现在玻璃片上留下有白色的痕迹。
【结论】
盐能被水溶解而沙子不能被水溶解。
加快溶解
1、在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冷热不同的水,同时在两个杯中各放入一块大小相同的肥皂,观察哪个烧杯里的肥皂溶解得快。
2、在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冷热相同的水,同时在两个杯中各放入一块大小相同的肥皂,一个烧杯静止不动,另一个烧杯里用小棒搅拌,观察哪个杯里的肥皂溶解得快。
3、在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冷热相同的水,同时在两个烧杯中各放入一块大小相同的肥皂,其中一块肥皂切碎,然后分别用小棒搅拌一会,观察哪个烧杯里的肥皂溶解得快。
【结论】
1、在水量、物体颗粒大小相同的条件下,热水比冷水溶解得快。
2、在水量、水温、物体颗粒大小相同的条件下,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
3、在水量、水温相同条件下,物体的颗粒越小溶解得越快。
过滤
【目标】
知道水的过滤方法
【器材】漏斗、滤纸、烧杯、方座支架、玻璃棒、沙子等。
实验过程
1、先将滤纸叠好,用水润湿后放入漏斗中,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2、将沙子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动,使水成为浑浊液。
3、再将玻璃棒紧靠滤纸上侧,略为倾斜,把浑浊的水,顺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滤纸中,让水通过滤纸流入下面烧杯里。
4、观察烧杯中经过滤纸的水与未过滤前的水浑浊程度明显不同。
【建议】1、不要将滤纸弄破,以免过滤时脏水直接流入杯中。
2、水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3、过滤只能滤去水中杂质,至于溶解于水的物质则不能滤去。
空气占据空间
【器材】塑料袋(不漏气)、玻璃水槽、玻璃杯。
【过程】
1、把塑料袋张开口向空中一兜,然后用手捏住袋口,便“捉”到了一袋空气。用手按一按,可以感到袋内有一个软软的东西把塑料袋撑得鼓鼓的。
2、把盛有水的玻璃杯倒扣入水槽中,再把盛满空气的塑料袋按入水中,使袋口对着杯口用手捏袋,即可见许多气泡升入杯中,同时杯中的水慢慢减少。(见图二-66)
【结论】
塑料袋里的空气赶跑了杯中的水,并占据杯内的整个空间。
岩石的识别
1、标注:在岩石样品上用胶带粘上标号。
2、外观观测:观察每种岩石的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滑度、光泽、花纹、结构等,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中。
3、破碎测试:用抹布将一小块岩石样品包裹严实,然后用小锤子敲打。打开抹布,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破碎后的样子。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中。
4、坚硬度测试:根据硬度等级表,判断每一种岩石的硬度。将观察到的代表该岩石硬度的数字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中。
岩石硬度等级表
5、酸性测试:用滴管在岩石样品上滴几滴白醋,仔细观察岩石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将测试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中。
6、比较、寻找各种岩石的相似处与不同处。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几种常见的岩石。
常见几种岩石特征
岩石的风化作用
步骤一
【过程】
1、先用放大镜观察岩石有无裂痕。用力用手捏,能不能将岩石捏碎或折断。
2、用镊子夹住岩石碎片,放在酒精灯外火焰上烧。当岩石碎片被烧红时,迅速浸入烧杯的冷水中。待冷却后取出再加热。重复做几次后,再用手指用力捏冷却后的岩石碎片,看看有什么变化?
【结论】
岩石受冷热的剧烈变化的影响,岩石迅速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步骤二
1、观察碎砖块的棱角,数一数某些砖块的棱角数目,摸一摸棱角的锐利程度。
2、将一些棱角鲜明的碎砖块放入瓶中,向瓶中倒半瓶水,再加少许沙,盖好瓶盖,用力摇晃瓶子约3分钟。
3、然后把水倒出,捡出碎砖块,可以见到砖块的棱角大部分已被磨掉,成为圆形或椭圆形。
【结论】
水的冲蚀作用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岩石在水流搬运过程中,受到流水冲击和互相摩擦,使其变成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石块。
2、沙不宜加得太多,水{zh0}加到半瓶,这样容易振荡。
沉积岩的形成
1、将粘土(或水泥)、沙、石子,按l:1:l的比例放在盆中,加水搅拌,倒入纸筒。
2、将装满混合物的纸筒静置,水中的物体会逐渐沉降下来,水则不断经筒壁渗出和从表面蒸发。
3、二三天后,等粘土将石子、沙胶结固定后,按前面两个过程再沉积一次。等沉积物胶结固定后,撕掉纸,就可以得到一块“沉积岩”。
4、观察“沉积岩”的断面,在两次沉积物中间有明显的界线,每次沉积的物体问也都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石子在最下层,石子上面是沙层,沙层上面是颗粒最小的粘土层。
【建议】1、石子应尽可能选颗粒较小的,只要与沙的颗粒有明显的区别便可以。
2、水不能加得太少,纸筒也不能太矮、太小,否则沉积成层的现象不明显。
土壤的成分
1、在烧杯中装大半杯清水,把凉干的块状土壤放进杯内,仔细观察,发现杯中冒出许多气泡泡。【结论】
土壤里含有空气。
2、在量筒内倒入三分之二的水,把土样慢慢倒入水中,一边倒,一边用玻璃棒搅动水(玻璃棒要伸入水底),使水出现漩涡。把量筒放在桌子上,使水中的沙和粘土慢慢地沉降。等水变清后,可以观察到颗粒较大的沙沉在量筒的底部,颗粒较小的粘土沉在沙的上部,沙与粘士的分界非常明显。比较沙层和粘土层的厚度,可以知道沙和粘土含量的多少。把粘土层上面的清水,用较快速度倒净,用小勺将粘土取出堆在一旁,再将沉在底部的沙取出另外堆一堆。把粘土和沙分别放在手心中,用另一只手指捻开,可以感觉到粘土很细腻,沙很粗糙。【结论】土壤中含有砂和黏土
3、课前,将取来的土样凉干。用小镊子夹几块像玉米粒大小的土块,放在石棉网边缘的铁丝纱上。点燃酒精灯(灯捻要大,火力要旺),用灯的外焰直接烧土块。这时,能看到土壤冒烟,并闻到一股糊臭味(烟和糊臭味是腐殖质燃烧时产生的)。过一会,熄灭酒精灯。灯土块变凉,把它放在白纸上,与未烧过的土块进行比较,颜色显著变浅。这是因为土壤种的腐殖质被烧掉的缘故。【结论】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建议】1、土壤颗粒不宜过大,否则烧不透。
2、火焰温度一定要高,否则腐殖质不能充分燃烧,会炭化变黑,土块颜色不但不会变浅,反而会加深。
昼夜形成模拟实验
1、将地球仪放置在桌面上,辨别地球仪上东、西、南、北方向。
2、将烛台放置在离地球仪约10厘米处,调整烛台高度,使烛焰与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点燃蜡烛,观察地球仪上是否有明暗区别,指出明暗分界线。说明哪面是白天,哪面是黑夜。
3、在地球仪的北半球插一枚大头针,使大头针与球面垂直。
5、研究一下,地球仪应该怎样转动,立有大头针的地方才能先是早晨、正午、傍晚,然后是黑夜。(由此可知,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6、使地球仪自西向东连续转动,可以观察到立有大头针的地方会交替出现昼夜现象。
【建议】 1、做这个实验{zh0}选用阴面教室,或有遮光设备的教室。
2、如果在地球仪表面画出政区分界,要尽量使颜色浅一些,否则会影响大头针影子的清晰度。
四季的成因模拟实验
1、在地球仪上垂直竖一根标杆,在教室里放一盏灯当作太阳,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A(春分)、B(夏至)、C(秋分)、D(东至)四个方位分别测量标杆影子的长短。
2、在手电筒上绑上一支铅笔,使它伸出电筒前端外约8厘米。
3、让伸出来的铅笔触到图纸,使手电筒分别以垂直和倾斜不同角度照射在图纸上。注意观察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到图纸上的光亮程度有什么不同?
4、用另一支铅笔分别描出光亮部分的轮廓,然后数出其中的方格数。比较有什么不同?
【结论】
光直射和斜射时,光照面积与温度有关。光线垂直照射,单位面积得到的光热较多,因而所照地方温度较高。光线斜射时,被照亮面积较大,单位面积得到的光热较少,所照地方温度较低。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