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薄膜晶硅谁唱主角_产业经济_行业资讯_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

在晶硅太阳能电站日渐成熟的形势下,薄膜太阳能电池也开始争夺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而在两种技术争夺的背后,也是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瑞士欧瑞康太阳能公司等国际太阳能电池设备生产商之间的争夺。

5月26日,采用美国应用材料公司设备的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中标内蒙古太阳能电站,采用的就是薄膜电池。此前的敦煌、无锡等国内太阳能电站悉数采用晶硅太阳能电池进行发电。

“这是目前中国{zd0}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发电项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告诉《{dy}财经日报》。这也是国内{dy}个薄膜电池的发电项目。

薄膜电池优势渐失?

新奥光伏中标的项目,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投资,首期项目为10MW,分别为5MW薄膜电池和5MW晶硅电池。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亚太区渠道总监肖劲松告诉本报,相比于晶硅电池,薄膜电池更适合太阳能电站的应用。

“不过我并没有否认晶硅电池的优势,事实上两种电池各有优劣势。”肖劲松说,晶硅电池的发电效率较高,但成本也很高;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虽然低一些,但成本也比较低。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公司总裁办主任姚峰认同肖劲松的观点。“有的人把这两种技术当成了竞争性的技术,事实上不是这样。”姚峰告诉本报,薄膜电池具有弱光应用性强以及温差适应性强的特点,大规模运用于沙漠电站,以及土地资源丰富或温差较大地区的电站建设,此外玻璃幕墙也主要采用薄膜电池;而城市屋顶项目,对发电效率要求高,所以主要还是采用晶硅电池。

不过湘财证券分析师侯文涛认为,随着多晶硅价格的下降,薄膜太阳能电池在成本上与晶硅电池已没有太大的优势。

在金融危机之前,多晶硅价格连续暴涨,为了应对多晶硅高额的成本压力,赛维LDK等国内一些太阳能公司开始上马薄膜电池项目。

2007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400MW,比2006年的181MW大幅增长了120%;2008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92MW,同比增长123%。

在经历几年高速发展之后,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开始逐渐冷却。今年一季度,欧瑞康销售额下降到3900万瑞士法郎(约3398.85万美元),同比下降24%;一季度的订单额也仅为800万瑞士法郎(约697.2万美元),同比下降了27%。

设备巨头争夺中国市场

虽然赛维LDK、尚德等国内公司,成为此轮太阳能爆发式增长中{zd0}的受益者,但是从全球产业链角度看,欧瑞康、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美国GTSolar等太阳能电池设备生产商则赚取了更多的利润。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内部人士告诉本报,一套薄膜电池生产设备需要数亿人民币。

现在,这些公司正逐渐将重心移至中国市场。

2006年,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才进入太阳能光伏市场。为了开拓中国市场,这家公司的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官马克平(Mark R. Pinto,Ph.D.)今年1月开始常驻中国。

目前,这家公司和欧瑞康成为全球{zd0}的两家薄膜电池设备生产商。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既从事晶体硅电池生产设备制造,又从事薄膜电池设备制造。马克平告诉本报:“我们在晶体硅制造设备方面有75%的订单是来自于中国。”

为了更好地抢占市场,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在西安特意设立了一个研发中心。

本月初,在上海光伏大会上,美国GTSolar公司总裁汤姆·古铁雷斯也告诉本报,其公司占多晶硅硅片设备(铸锭炉)的70%国内份额。

今年一季度业绩下滑严重的欧瑞康同样如此。欧瑞康首席执行官Jürg Henz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是我们{dy}重要的市场,虽然说我们现在在德国、在欧洲南部有一些客户,但是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市场。”

目前,欧瑞康在全球有12家客户在量产,其中在中国大陆有两家,台湾有两家,在德国有三家,欧洲南部也有三家。

郑重声明:资讯 【光伏发电薄膜晶硅谁唱主角_产业经济_行业资讯_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