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别名菊华、秋菊、九月菊、日精、九华、黄花、帝女花、笑靥金、节花、鞠、金蕊、甘菊。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分类菊科,菊属,有时也作菊科所有花卉品种的总称。
菊科是种子植物{zd0}科,其花卉种类也很多,仅次于兰花。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
菊花是多年草本植物,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
菊花是中国xx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开始。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
菊花盆景追求多花,故应选用分枝多、开花繁密的小花品种,如金钱菊、小红菊等。人们运用小花型菊花培植成主干粗老苍劲的树桩式菊花盆景,是艺菊栽培中的精品,欣赏趣味主要在作品的整体意境、菊桩形态及满树繁花,其次是花色、花形、附件及盆架等等。
桩菊培养通常采用三种形式。一是青蒿培养式,以菊科蒿属的青蒿作砧木,人们在其茎不断长高的情况下,在主干的侧枝上嫁接各种花色的小型菊花,根据意愿和构思不断地修剪、造型,就能莳养成一盆酷似树桩盆景的桩菊盆景来。二是穿石培养式,人们利用黄蒿抽枝多、宜拔高的特点,将黄蒿的侧枝穿于中空的芦笋石或人工凿成的砂积石的管道中,在设计的部位引出黄蒿枝头再行嫁接小花型菊花,以理想的木本盆景为蓝本养护而成。三是附树干式,人们利用直径3厘米左右的皮表龟裂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树枝段,运用圆凿在其背阴面开一长槽,挖去2/3的木质,将这如开膛挖心的管状树枝干,嵌上被嫁接小花型菊花已生长成型的黄蒿砧木,用棉绳或铜丝捆紧,使其与黄蒿砧木生长合成一体。也有人用被害虫蛀空的树枝段,将黄蒿的侧枝从蛀空的树枝干中引出,再行嫁接小花型菊花,培养而成。常用的树枝干有松类、榆类、朴类、重阳木等。
菊花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zh0}。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菊花喜肥,尤其营养液中的氮成分应增大。常用的营养液配方中每升中含有硫酸铵 0.23克,硝酸钙1.68克,硫酸钾0.62克,磷酸二氢钾0.51克,硫酸镁0.76克,微量元素按常量加入即可。
菊花喜光,要求充足光照和通风良好的环境,每周浇1次营养液,平时补水保持根系处于湿润,随着菊苗长大,适时对主干和大枝进行拿弯造型,形态初具时就可以促生分枝,不断摘心以促进丰满得体的树冠,{zh1}盘扎绑缚,形成理想的桩菊。
菊花严重的病害就是菊花叶斑病,该病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发生,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退绿斑,而后变为褐色或黑色,病斑逐渐扩大成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严重时病斑成片,叶枯下垂,倒挂于茎上,影响整个植株。该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或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由风雨传播,气孔侵入。每年4-10月为发病期,尤其5-8月高温潮湿季节发病严重。所以平时应加强管理,浇水时忌喷溅浇灌弄湿下部叶片,加强通风透光,一旦发现病叶要及时除去销毁,并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的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即可控制病情,或在发病前喷50%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菊花常见的害虫有蚜虫和红蜘蛛。蚜虫自幼苗开始到开花结束都有发生,春季发芽时蚜虫出现,群栖在嫩茎叶上,吸食液汁。秋季可繁殖数十代,危害芽心与花瓣。被害植株发黄变形,花蕾败坏,花期缩短。发现蚜虫后用40%氧化乐果1500-3000倍液,25%亚铵硫磷1000倍液,50%灭蚜松乳剂1500倍液均可。红蜘蛛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干燥季节,潜伏于叶背,刺吸叶汁,使叶片干黄枯死。花期也危害花瓣,使花朵很快凋谢。发现红蜘蛛危害后,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或40%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液,均有显著效果。夏季高温干燥时期,常用清水喷雾也有一定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