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炼金丹:81小时“烧烤”GTX480-ZOL博客
自从NVIDIA发布GTX480以来,叫好声不断。凭借全新设计的架构与新增加的DX11细分曲面(Tessellation)专用引擎,NVIDIA能够获得消费者认可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同于传统DX10架构升级,全新架构意味着全新设计,导致NVIDIA GTX480直到2010年第二季度才正式登陆。

    作为NVIDIA新一代旗舰级产品,GTX480在性能方面的优势无需多谈,此款显卡已是目前单卡单芯的{dj0}产品,AMD还没有与之匹敌的产品。不过随之而来的困扰成为阻碍消费者选购GTX480的重要原因,GTX480的发热量实在有些离谱,根据网上三好街的测试经验来看,GTX480的待机温度也达到了50度左右,游戏运行时的温度也有些偏高,对40nm工艺制程的GPU来说,这个温度不算恐怖,也堪称“威力xx”,让许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望而却步。那么GTX480是否真的难以驾驭呢?实际上并非如此,网上三好街评测室为消费者带来了比较偏向真实环境的模拟测试。

    在测试之前,主笔的评测编辑也有些忐忑,毕竟NVIDIA GTX480发热量较大,普通环境是否能够满足显卡稳定运行的需求,我们真的很担心,但通过与NVIDIA 技术工程师交流后,我们决定进行这种模拟测试,旨在为消费者还原真实的环境,NVIDIA GTX480的发热量究竟是否能够控制,以及较大的发热量是否会影响平台的稳定性,都会在测试中证明。

    先来说一下我们的测试平台,这一点至关重要。除了显卡之外,配件都较为普通,Intel的酷睿I5 750搭配技嘉P55芯片组,金邦搭配希捷1TB,这些都是与较为常规的配件,比较有特点的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外置,便于拔插板卡,但为了测试NVIDIA GTX480,我们还是安装在机箱内部,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机箱,零售价格仅为70元,具体品牌不再详细描述,大家需要知道的是这款机箱在沈阳三好街随处可见,根本不是特别xx的机箱。至于搭配的电源,比较头疼,普通的机箱搭配的电源根本无法满足与显卡的功耗需求,因此我们额外使用了xx品牌AX的xx800W电源。

    测试的显卡采用了NVIDIA  AIC合作伙伴Inno3D GTX480公版产品。将这款长度为XXX厘米的显卡放在机箱里面,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机箱内相当狭窄,而且显卡还和硬盘位产生冲突,最终我们选择掰弯机箱3.5英寸硬盘位,才将显卡顺利安置。安装后,显卡上方下方预留空间不是十分充分。相信大多数舍得购买GTX480显卡的玩家都不会在散热方面吝惜,为GTX480找一个好“家”十分重要,不过我们的测试目的是为了模拟散热环境比较恶劣的环境下GTX480是否真的会死机或是烧毁。


GTX480的厚度占用了{dy}个PCI插槽


可以看到廉价机箱已经无法满足GTX480的安装需求了,这里我们选择的是非常规的安装方式


这个角度主要是想告诉大家,显卡距离机箱侧板的高度不足10厘米

    不同于传统测试,我们的这次测试偏向于实际应用,网络浏览结合游戏和benchmark,而且我们的评测编辑还别出心裁的推出了极限压力测试,在长达81小时的时间里,根本不关机,偶尔会让测试平台空闲,但绝大多数时间里,显卡都是在持续运行benchmark,而且{zh1}{yt}晚上的测试同时运行3个benchmark,并且记录GPU-Z的温度变化,究竟Inno3D GTX480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测试,请点击下页。

Inno3D GTX480分析

    众所周知,NVIDIA首批xx产品都是与公版产品,所以在做工方面只需要分析一款产品就可以以点盖面。Inno3D GTX480采用了全铜的镀镍的散热器,热管作为吸热底直接接触核心,散热器拥有35个鳍片。实际上这款产品的鳍片散热只是辅助,帮助六根热管快速散热的,配合7厘米小尺寸的暴力风扇,能够快速带走热管上的热量。虽然散热器空间较为有限,但利用热管与暴力风扇结合的方式确实是比较平民化的解决方案。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四热管的散热器,还有一根热管隐藏在内部

    请大家注意以下文字,这段文字有助于各位理解为我们的测试中,在待机状态下温度为什么会快速下降。

    Inno3D GTX480的散热器底座放弃了传统的铜底座间接接触的方式,将热管直接与显卡核心接触。这种设计可以减少一层热阻,能够更快的散发热量,如果采用传统设计,恐怕GTX480的发热量还会更高。采用这种设计带来的弊端是温度变化过于“变化多端”,所以暴力风扇带来的噪音也是不可避免的。


暴力风扇是解决显卡散热的关键要素


显卡的进风口千万不能被堵


显卡尾部要预留足够大的空间保证散热

评测编辑日记{dy}天:“求生之路”正式开始

    81小时的地狱考验正式开始。测试开始之前,我们评测室的编辑对这次较为变态的测试基本没有太多的信心,甚至有人私下开盘预测GTX480何时会死机。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笔者也没有太多的信心,考虑到这款的散热能力和风道,测试平台的压力很大。而且死机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运行程序时蓝屏,或者是Intel原包风扇无法忍受机箱内的苛刻温度而罢工,都容易被记录在Inno3D GTX480的头上,这样难免有些不公平,但为了为测试稳定性,除非采用专业耐老化测试的加温箱,否则别无他法,所以只能贸然尝试。

    测试{dy}天,以日常模拟应用和整机测试为主。在日常应用时,我们只是打开GPU-Z实时监视GPU核心和PCB版的温度,偶尔运行PCMARK Vantage之类的整机测试软件,目的是为了让机器“热身”。毕竟不是所有消费者购买GTX480平台只是为了玩游戏,毕竟CUDA应用和日常网络、文本等应用多不应忽视。


由于空间有限,我们的机箱是横卧的方式这样对散热成绩没有什么影响

    在2D运算时,显卡的温度始终在70度左右,这个温度已经明显要高于裸机的待机温度,不过相对于箱内待机来说,上升空间还不是很大,箱内空间待机温度也有60度左右,这也侧面反映出我们的机箱的散热能力又多“离谱”。从侧面摸机箱板,温度较高,由于我们没有找到温枪,无法直接测试机箱侧板的温度,比较遗憾。

    当天晚上的测试以常规测试为主,运行生化危机5的benchmark,连续运行不间断,从{dy}天晚上19:00开始到第二天早上9:00结束。在离开办公室的刹那,笔者还是有些犹豫,希望明天早上不要碰到坏结果。

评测编辑日记第二天:残酷的虐待开始

    第二天早上到办公室后{dy}件事情就是去摸的侧板。刚刚触摸确实有些吃惊,机箱侧板有些烫手,要知道GTX480的热管和风扇距离机箱上方有一定的空间,大概在6-8厘米左右,侧板的温度如此夸张,显卡会不会死机呢?打开机箱侧盖触摸显卡,热管和已经无法用手直接接触。打开显示器,发现系统并没有任何问题,还在继续运行,GPU-Z记录温度,大概持续在90度左右,但当benchmark运行间歇的3分钟里,GPU和PCB的温度急速下降至80度左右,再运行测试时温度再升高,如此循环记录可以看出Inno3D GTX480的散热能力还是可以满足显卡连续运行的需求的。

    第二天测试,笔者信心满满,连续一夜的测试没有任何异常,那么日常测试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测试项目还是以压力测试为主,所有测试和游戏的项目都将设置调整为分辨率{zg},开启{zg}倍数的全屏抗锯齿,将画面{tx}也设置为{zg}等级,包括阴影、光源、遮挡光(SSAO),DX11游戏测试时还会将细分曲面的设置开启到{zd0},生成最多的多边形。

    3DMARK Vantage测试可以看到进入物理加速计算的时候,GTX480的发热量就明显下降了。

    CRYSIS的画面极为复杂,在连续多遍测试的时候,开始的温度还好,但抽风扇对机箱通风能力需求较高,所以运行到后期温度就已经超过了90度。

    边境之地游戏的虚幻3引擎对显卡负荷虽然不打算大,但在进入战斗场景后,GPU的温度还是会超过90度。

    尘埃2对温度控制较好,至少在进入游戏之前温度上升比较缓慢,进入游戏中也保持平均90度左右。

    地铁2033作为号称采用DX11引擎设计,在性能方面的优化还是不够明显,而且过多的多边形造成显卡的发热量较高。

    鬼泣4是卡普空公司早期的作品,这款游戏虽然已经不能对显卡造成更多性能上的麻烦,但在消耗显卡资源方面还是有“独特优势”的。

    街头霸王4对显卡的需求较低,所以GTX480的温度没有达到90度。

    生化危机5评测可以看到显卡处于待机状态下的话,温度就会明显下降,但PCB的温度始终保持70度左右。

    石巨人生成的三角形较多,所以对显卡计算需求也比较高。测试可以看到中期温度平均在95度左右。

    DX10.1的游戏本来就属于偏向DX11思路的节省资源设计,而且这款游戏对显卡的需求也不算高,所以温度都保持在90度以下。

    天堂的引擎也是号称面向DX11设计,但在显卡负荷方面的需求并不算高,平均在90度左右。

    现代战争2是一款DX9游戏,不过这款游戏对显卡的需求并不算高,除了战争场面之外,平时的温度几乎始终控制在80度左右。在我们的测试中模拟了实战游戏,当进入画面特别火爆的战争场面之后,显卡的符合加大,导致GPU温度上升。

    连续测试时我们可以看到显卡的温度始终维持在85-95度之间,一旦处于待机状态或是切换游戏时,温度会快速下降,大约需要5-10分钟左右。这说明显卡在工作时确实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但随着工作模式切换可以快速降温,显卡自带散热系统功不可没,如果机箱内拥有更好的散热系统的话,那么效果会更好一些。

    第二天的晚上还是在测试中度过,这次选择的依然是可以持续不断的benchmark 街头霸王4。从压力的角度来说,对显卡造成的影响还不如生化危机5,但考虑到显卡白天已经持续进行高压负荷测试,实在有些不忍心。

评测编辑日记第三天:还能再变态点吗?

    有了第二天的成绩托底,笔者的信心满满。早上到办公室打开显示器,发现程序依然运行,此时的GPU-Z LOG文件已经达到恐怖的20MB,读取曲线发现温度变化与前{yt}的生化危机5的温度曲线几乎一致,在显示测试成绩的时候,温度下降非常快,在运行游戏时的温度上升也比较快。

    第三天测试我们选择了高压测试,在窗口模式下同时开启三款游戏,将分辨率设置为{zg},{tx}调整成{zg}的情况下考察的温度。我们测试的游戏是针对DX11引擎设计的《天堂》、《石巨人》、《生化危机5》,由于前两款游戏可持续不间断运行,石巨人则是始终处于动态不间断运行的情况。测试时间从早到晚,24小时不间断。


{zd0}复杂


    这段截图是一部分的测试曲线,到晚上20点之后温度就有所下降,笔者也不是特别理解,因为测试的Benchmark并未停止运行,所以笔者推测是因为评测室内机器停止工作,而且没有人活动,室温有所下降,导致整机温度下降,GPU温度也随之下降。

    在测试之前,笔者真的为手里这款Inno3D GTX480担心,如此高的负荷对任何显卡来说,都比较致命,笔者自己的显卡就曾因为双开游戏而导致烧毁,那么GTX480是否能够应付呢?

评测编辑日记第四天:居然没死机

    天亮到办公室的时候,发现评测室的同事在围观评测样机,笔者心中一凉。此时笔者担心的是千万不要烧毁,而不是死机的问题了,因为如此昂贵的显卡烧毁,笔者肯定得付出几个月的血汗钱。

    走近一看还好,原来是大家都在摸侧板的温度。机箱侧板的温度非常高,保守估计也在45度以上(笔者酷爱洗热水澡,对50度以下水温把握比较敏感),但与{dy}天刚上机时的温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拷贝GPU-Z温度曲线,发现核心温度和PCB温度确实没有太多的变化,始终维持在95度附近,即使负荷{zd0},对GTX480也没有产生更大的影响。

    第四天的测试以高清播放和转码测试为主,不再进行3D游戏测试。高清播放测试较为费时,但温度曲线与待机并无太大变化,开启CUDA高清加速计算后,温度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提升。至于转码,我们使用了CUDA转码设置,但不知道为什么始终没有太明显的变化,温度到后期直线下降,与待机温度十分相似。

测试总结:GTX480有一颗坚强的芯

    做了上述测试,我们的评测编辑已经达成共识,GTX480真的很热,但并不会因为发热量造成死机,至少在日常应用中,相信不会有什么比我们测试环境更恶劣、更复杂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GTX480也可以稳定运行80小时以上,足以证明的稳定性是可以承受可言的。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GTX480虽然发热量较大,但并非不可接受,40nm工艺制程下30亿颗晶体管这种恐怖的数字的集成度造成巨大的发热量是无可回避的事情,要知道Intel 6核心处理器I7 980X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不过11.7亿,对比发热量,NVIDIA做的还算厚道。

    当然,通过测试可以知道想要GTX480运行得更稳定,额外增加风扇,改良风道或是更换更强悍的才是{zh0}的选择,本文测试并不是想要证明NVIDIA的芯片在高温下不会烧毁,而是想要证明日常使用,至少GTX480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

    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是为GTX480进行散热优化,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留意本站的评测文章,我们将在最近放出后续优化文章。由于本次测试并非专业数据测试,可能各位读者会有疑问,有兴趣与评测编辑交流的网友可以发邮件至,笔者愿意与各位交流GTX480散热的种种相关话题。

  • 我的其它日志...
  • ·
  • ·
  • ·
  • ·
  • ·
  •   
  • 你可能还喜欢...
  • ·
  • ·
  • ·
  • ·
  • ·
  • ·

郑重声明:资讯 【烈火炼金丹:81小时“烧烤”GTX480-ZOL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