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灯杂想
□
记忆中,儿时常见天灯飞翔于漫漫夜空。
我家门前便是村里较为宽阔的平地,每逢佳节,村里的年轻人搬来八仙桌,置于平地中央;几人购来一塌“光联纸”桌上一摊;和一碗桑粉糊便可开始制作。几个人剪纸,粘贴;几个人铁丝绕香纸浸煤油做灯芯……忙得不亦乐乎。不久,灯芯搁入天灯里,汗水的结晶便跃上桌面。四个人小心翼翼地抬起天灯,一个人钻进灯下点着灯芯,熊熊烈火便在天灯中燃烧了起来。四人将天灯的四角轻轻摁在桌面上,一忽儿,天灯变得鼓鼓的。
“一、二、三,放!”四人一齐松手,天灯徐徐上升。初始,可见灯口飘出煤油燃烧的滚滚浓烟,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围观的人都仰着头,看着天灯升入漫漫夜空。不久,天灯升入了半空,老人仰望天灯眯眼笑;几个青年人一边看着天灯,一边制作新的天灯;几个小鬼乐得东西南北跳脚拍掌。
……
不久,苍茫的夜空中,天灯和星空融为一体,为漫漫长空增添秀色。
人们喜欢在春节里放天灯。每逢过年,一家人都陆陆续续地从遥远的他乡归来,一家人和乐融融。于是,放鞭炮啊,做天灯啊,出钱邀人做傀儡戏啊……不一而足。乐节的同时,祈福一家人来年幸福安康。
但是,春节里放天灯并不是{zh0}的选择。春节日,空气比较潮湿,天灯飞得不是很稳,往往飞出去不久,便被风刮得东歪西倒,很容易被烧着而被迫降落。大人们便也朝着降落的地方寻找天灯“遗骸”。山里的孩子愿意跑,即便是晚上,也跟着大人们跑出去找失落的天灯。
{zh0}的放天灯时节是“迎神节”。(在我们那乡下,“迎神节”是非常隆重的节日,甚至比春节更让人怀念。那是初秋,农忙结束,秋收未到,但是,各类蔬菜已经大丰收。这个时节是农民们最为忧心的日子,如果风调雨顺,今年便丰收在望;如果,天不应人,则家家有愁。于是,在这个季节里,人们用地里收回来的蔬菜加上自家养的猪来供奉神灵。感恩既有的丰收,祈祷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迎神节的时候放天灯在{zj0}的日子,这个日子,天高气爽,天灯能飞得更高。
佳节赏灯,快意人生。天灯飞翔,与星空同在;茫茫夜空,与天不老。
据说,天灯是孔明发明的,所以也叫孔明灯。一说,天灯形似孔明帽,而名为孔明灯。我不是很信任这说法。
天灯,几乎可以说是最早的利用浮力原理升天的一项发明,我相信孔明有创造发明的本领,但是,我不是很信任孔明能凭空发明出天灯。我更相信天灯是我们智慧的中国先人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孔明只是将这些发明用于现实的战争或后来的宫廷娱乐之中。
当然,天灯挂上了孔明而知名于天下。很佩服中国的先人,大概这也是最早的品牌代言形式,孔明借助天灯而与星空同在。大概这也是中国古老的“共赢”方式。
遗憾的是,还没有亲自做一次天灯。
我想,我差不多也是一只天灯。只是,我这天灯,是雨季里的天灯,没有升到半空,便被刮得东歪西倒,没到预定地点,便熄灯垂落。我希望我是做天灯的人,垂落了,寻回来,捋出灯芯,重新做。
天灯没在高天飞翔不罢休。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