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材料学2-Fragola Blu-搜狐博客

    

无纺织物,又名非织造布。是指不经传统的纺纱、织造或针织工艺过程,由一定取向或随机排列组成的纤维层或由该纤维层与纱线交织,通过机械钩缠、缝合或化学、热熔等方法连接而成的织物。与其它服装材料相比,无纺织物具有生产流程短、产量高、成本低、纤维应用面广、产品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等优点。无纺织物的发展速度很快,已成为一项新兴的产业,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服装行业的各个领域中。

无纺织物的结构,按纤网的组成及形成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纤网结构无纺织物

(1) 纤维粘合法 是将短纤维铺叠成薄片状的纤维网,通过把纤维网本身或纵横的重叠使纤维相互粘合而制成布状。包括粘合剂粘合和热熔粘结。

a. 粘合剂粘合 指采用合成树脂或合成纤维粘着剂来固定纤维层,使纤维网被固化粘结而变成不能分离的无纺织布。根据粘合剂类型和加工方法,可分成点粘合、片膜粘合、团块粘合以及局部粘合等结构(见下图)。这种类型的无纺织物具有较好透气性,但手感较硬,多用于墙布和用即弃产品中。

(1)点粘合结构 (2)团块粘合结构 (3)局部粘合结构

粘合结构示意图

b. 热熔粘结 指预先在纤维网中加入热熔性纤维,当重叠的纤维网通过加热轧光机时,在轧点或轧纹作用的区域内的热熔纤维熔融产生加固作用,从而与其他纤维相互粘合。这种无纺织物有较好的过滤性能、弹性和蓬松度,以及较好的透气性、吸湿性,适于制作冬季服装的絮填料、被褥料、过滤布、汽车用布及簇绒地毯基布。

(2) 相互纠缠纤维的粘合无纺织物 指将适当的纤维网重叠,通过一定的方式(如针刺、缝编等)作用,使纤维相互很好的纠合而制得的类似于毡结构的无纺织物。依据作用方式,可分为针刺法、射流喷网法、纺粘法及编结法无纺织布。

a. 针刺法无纺织物 采用数千枚特殊结构的钩针,穿过纤维网反复做上下运动,使整个纤维网变成相互缠绕、纠缠、彼此不离的致密毡状无纺布。该类产品有很广的用途,可广泛用于土工布、床毯、过滤材料、针刺毡及人造革底布等。

b. 射流喷网法无纺织物 也称无针刺法非织造布。它是利用许多束极强的水流射向纤网加固成布。它具有较高的强力、丰满的手感和良好的透通性,适用于服装的衬里、垫肩等。

c. 纺粘法无纺织物 合纤原液从纺丝头压出制成长丝的同时,利用产生的静电和高压气流,使纤维无规、杂乱的落在金属帘子上,然后经过加热滚筒进行热定型制成无纺织物。纺粘无纺布具有通气性、透水性等优点,大量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的保温材料。

d. 缝编法无纺织物。指将无规排列的纤维网,用多头缝纫机多路缝合,使成为结构较紧密的无纺织布。这类布有接近传统服装材料的外观和性能,被广泛用于服装面料和人造毛皮底布、衬绒等。

2. 纱线型缝编结构无纺织物

(1) 纱线层——缝编纱线型缝编无纺布 由经纬纱铺层,缝编纱按经平组织编织,进行加固纱层的无纺织物,如左下图所示。该织物兼有机织物和针织物的外观,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较高的强力,适于外衣面料。

(2) 纱线层——毛圈型缝编无纺布 如右下图所示,纬纱铺叠成网,由缝编纱形成的编链组织所加固。毛圈纱在缝编区中进行分段衬纬,使布面上呈隆起的毛圈状。可用于装饰布、服装衣料等。

纱线层缝编布的结构 纱线层毛圈缝编布结构

无纺织物的兴起虽然不过半个世纪,但发展速度很快,其产量已占世界纺织品总量的1/10。与一般的交织布比,由于其结构和加工方式的独特性,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迄今为止,其产品已广泛地应用到民用服装、装饰用布、工业用布、医疗用材料及军工和高{jd0}技术等许多领域中,发展开发的产品有几百种,如各种服装衬料、窗帘、医疗保健用即弃产品、土工布、过滤布、坐垫、墙布、地毯、婴儿尿布、妇女卫生用品、包装材料及农作物保温棚等。

裘皮与皮革是珍贵的服装面料。一般将鞣制后的动物毛皮称为裘皮,而把经过加工处理的光面或绒面皮板称为皮革。裘皮是防寒服装理想的材料,取其保暖、轻便、耐用,且华丽高贵的品质。皮革经过染色处理后可得到各种外观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毛皮与皮革服装成为流行的主流,因此有必要对其结构作一了解和认识。

毛皮兽的毛皮是由毛被和皮板组成的。毛被由针毛、绒毛和粗毛等三种体毛构成,它随着毛的生长过程而变换。针毛生长数量少,是长而伸出到最外部的毛,呈针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鲜丽的光泽,给毛皮以华丽的外观;绒毛生长数量多,是在针、粗毛下面密集生长着的纤细而柔软的毛,主要起保持调节体温的作用,绒毛的密度和厚度越大,毛皮的防寒性能就越好;粗毛的数量和长度介于针毛和绒毛之间,毛多呈弯曲状态,具有防水性和表现外观毛色和光泽的作用。

皮板是由表皮层、xx层和皮下层组成的。表皮层很薄,主要起保护动物体免受外来伤害的作用,其牢度很低,在皮革加工中被除去。xx层是原料皮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鞣制成皮革的部分,分上下两层。上层的乳头层具有粒状构造,形成皮革表面的“粒面效应”。下层的网状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呈网状交错而构成,起使皮革结实、有弹性、能整体抗击外来冲击的作用。皮下层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非常松软,制革工序中要除去。

xx毛皮主要来源于毛皮兽。一般兽毛皮是由表皮层及其表面密生着的针毛、绒毛、粗毛所组成,但因动物种类不同,则这几种毛组成比例不同,因而决定了毛皮的质量有高低、好坏之差异。用作服装材料的毛皮,以具有密生的绒毛、厚度厚、重量轻、含气性好为上乘。就服装用毛皮来说,有以下种类:

1. 貂皮 分紫貂皮、白貂皮、黑貂皮、水貂皮等。其针毛粗、长、亮,毛被绵软,绒毛绸密,质软坚韧,为高级毛皮。用于服装的外套、长袍、披肩等。

2. 水獭皮 毛被密生着大量的绒毛,其中含有粗毛,属针毛劣而绒毛好的皮种,其皮板坚韧有力。多用于服装的长、短大衣、毛皮帽等。

3. 狐狸毛皮 因生长地区不同,有各种品种,如红狐狸、白狐狸、灰狐狸、银狐狸等,其质量有差异。一般北方产的狐狸皮品质较好,毛细绒足,皮板厚软,拉力强。狐皮的毛色光亮艳丽,属高级毛皮。多用于女用披肩、围巾、外套、斗蓬等。

4. 羔皮 指羔羊毛皮,其毛被花弯绺絮多样,无针毛,整体为绒毛,色泽光润,皮板绵软耐用,为较珍贵的毛皮。一般用于外套、袖笼、衣领等。

5. 绵羊皮 属中档毛皮,其毛被毛多呈弯曲状,粗毛退化后成绒毛,光泽柔和,皮板厚薄均匀、不板结。主要用来做帽、坎肩、衣里、褥垫等。

6. 貂毛皮 皮大绒厚,皮色鲜艳,斑点清晰优美,绒毛短平油亮,较为珍贵。因属野生动物保护品种,目前很少使用。

7. 狗毛皮 毛皮特点是针毛峰尖长,毛厚板韧,颜色甚多,一般用在被褥、衣里、帽子上。

8. 兔毛皮 属低档毛皮,毛色较杂,毛绒丰厚,色泽光润,皮板柔软。可用于衣帽及童大衣等。

各种兽皮、鱼皮等的xx层厚度比较厚的原皮,经单宁酸鞣皮或重铬酸钾的铬鞣、明矾鞣、油鞣等方法制成熟皮革,作为服装材料使用已有着悠久的历史。衣用皮革主要是服装革和鞋用革,多以猪、羊、牛、马、鹿皮为主要原料皮,此外鱼类皮革、爬虫类皮革也用于服装的装饰革及箱包等的加工制作。各种服用皮革的分类见下表。目前,我们常见的几种服用皮革是:

服用皮革分类表

1. 牛皮革 牛皮革的结构特点是xx组织中的纤维束相互垂直交错或略倾斜成网状交错,坚实致密,因而强度较大,耐磨耐折。粒面毛孔细密、分散、均匀,表面平整光滑,磨光后亮度较高,且透气性良好,是优良的服装材料。常用于袋料、运动上衣、鞋类及皮包类等。

2. 猪皮革 猪皮的结构特点是xx组织比较粗糙,且又不规则,毛根深且穿过皮层到脂肪层,因而皮革毛孔有空隙,透气性优于牛皮,但皮质粗糙、弹性欠佳。粒面凹凸不平,毛孔粗大而深,明显地三点组成一小撮则是猪皮革独有的风格。主要用于制鞋业。

3. 山羊皮革 皮身较薄,xx层的纤维皮质较细、在表面上平行排列较多,组织较紧密,所以表面有较强的光泽,且透气、柔韧、坚牢。粒面毛孔呈扁圆形斜伸入革内,粗纹向上凸,几个毛孔成一组呈鱼鳞状排列。被用于做外套、运动上衣等。

4. 绵羊皮革 绵羊皮革的特点是表皮薄,革内纤维束交织紧密,成品革手感滑润,延伸性和弹性较好,但强度稍差。广泛用于服装、鞋、帽、手套、背包等。

5. 马皮革 比牛皮革组织稍粗,特别是后背部分的皮质细密坚实,可用于制鞋。其毛孔稍大呈椭圆形,斜伸入革内,形成波浪形排列。马皮革在服装上用的较少。

此外,鹿皮革、蛇皮革、鳄鱼皮革等也常在衣用服装和装饰用具上有应用。

裘皮与皮革服装的xx优越性,加深了人们对它的偏爱,其价值也随之大幅度地上涨,到今天,一件做工精细的xx裘皮服装,价值连城,已成为一种富有、高贵身份的象征。为了降低xx毛皮与皮革产品的成本,扩大其来源,近年来,人造毛皮与皮革有了较大发展。

1. 人造毛皮

人造毛皮是指采用机织、针织或胶粘的方式,在织物表面形成长短不一的绒毛,具有接近xx毛皮的外观和服用性能。

针织人造毛皮是指在针织毛皮机上采用长毛绒组织,由腈纶、氯纶或粘胶纤维做毛纱,在织物表面形成类似于针毛与绒毛的层结构。其外观相似于xx毛皮,且保暖性、透气性和弹性均较好。

机织人造毛皮是采用双层结构的经起毛组织,经割绒后在织物表面形成毛绒。这种人造毛皮绒毛固结牢固,毛绒整齐、弹性好,保暖与透气性可与xx毛皮相仿。

人造卷毛皮是采用胶粘法,在各种机织、针织或无纺织物的底布上粘满仿羔皮的卷毛纱线,从而形成xx毛皮外观特征的毛被。其表面有类似xx的花绺花弯,毛绒柔软,质地轻,保暖性和排湿透气性好,不易腐蚀,易洗易干,被广泛地用在各个方面。

2. 人造皮革

人造皮革主要是在棉布、化纤布等底布上,涂有乙烯、尼龙等,使表面具有类似于xx皮革的结构。乙烯涂制的人造革与xx皮革相比,有许多优点,如耐用性好、弹度、弹性好、不易变形、耐污易洗等,但缺少透气性和吸水性,影响穿着的舒适感。尼龙树脂制成的人造革比乙烯涂层人造革有所改观,增加了一定的透气和透湿效果。

聚氨酯合成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造皮革,目前使用较为普遍。原因是这种合成皮革采用了具有微孔结构的聚氨酯作面层,以聚酯纤维制成的无纺织布作底布,既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耐磨性,又提高了其透水汽性,仿真效果好,有类似于动物皮革的纤维结构,加之,易洗、易缝、易修补、价格便宜,因此成为一种广泛、普遍使用的产品。

思考题:

1. 解释下列概念:机织物、机织物结构、织物组织、经面织物、纬面织物、同面织物、针织物、经编针织物、纬编针织物、无纺织物、裘皮、皮革?

2. 说明机织物的组织分类及其应用情况?

3. 试从表示方法、交织牢度、手感、表面光泽等方面比较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的不同?

4. 针织物的组织是如何分类的?各自的特点如何?

5. 无纺织物的结构有哪些种类?各自特点、形成方法和用途?

6. 对xx毛皮与皮革的种类、人造毛皮与皮革的种类作汇总表?

经过纺纱织造后,从织布机上取下的织物称为坯布。坯布如何成为最终的服装用材料,这要视材料的最终用途而定。最终用途不同,织品的染整加工也会千差万别,其达到的目标也随之改变。

一、炼漂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1. 炼漂处理的目的

炼漂是煮练(或精练)和漂白的简称。任何纺织纤维除含有主要的化学成份外,还含有各种辅助成份,如灰分、草刺、色素、油脂、蜡质等,这些辅助成份会对后边工序的加工造成不利影响,加上纺纱、织造过程中再次沾污的附加物,这些杂质和不纯物不仅会成为染色的障碍,产生各种染斑,且使纤维原有的特点不能充分发挥,有损成品质量,因此,必须在染色前加以去除。将去除色素以外杂质的工艺过程叫煮炼(或精炼);去除色素的工艺过程,叫漂白。

2. 炼漂工艺流程

不同材料的炼漂工艺不尽相同,但其主要步骤却基本相似,如下所示:

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

┠────炼漂工艺────┨

二、常用服装材料的炼漂方式

1. 棉麻织物的炼漂方式

坯布检验→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

棉麻织物多用xx的淀粉类浆料上浆,因此其退浆较为困难,须在100℃的温度下处理30~60分钟;棉麻织物的煮练须在氢氧化钠强碱浴中进行;棉麻织物的漂白可用氧化和还原两类漂白剂;而棉麻织物的丝光则仅用于需要丝光处理的xx织物中。

2. 蚕丝织物的炼漂方式

蚕丝织物的品种很多,有先染后织的色织绸、先织后染的染色绸,还有毋需染色的白色绸。不论何种产品均需经过精练和漂白工序,使其丝绸脱胶,同时除去污垢。

蚕丝织物的精练脱胶方法很多,有水萃取法、肥皂精练、碱精练、酸精练、酶精练等,使用时,应根据织物最终用途加以选择,因为这些方法分别适合于不同品种的丝绸织物,其精练效果是不同的。如:肥皂精练法精练的真丝绸质量上乘,光泽和手感都好,但成本太高;而碱精练脱胶绸柔软性、白度、光泽和手感都较差,身骨欠佳,但精炼脱胶时间短。适用于蚕丝织物漂白的漂白剂为:过氧化系和还原漂白系两类。蚕丝织物的漂白只对白度要求高和浅色泽产品进行。

3. 毛织物的炼漂方式

毛织物的炼漂方式类似于丝织物,如上所述。

4. 化纤织物的炼漂方式

涤纶长丝织物的炼漂工艺为:坯布检验——松缩——煮练——预定型

由于合成纤维上无油脂、蜡质、蛋白质等xx杂质,只存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的油剂、浆料等,因此,合成纤维织物的煮练工程,比较简单,只需在弱碱性浴中进行。

染色是服装材料进行染整加工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材料天生并不具有色彩或很少带有颜色,唯有纺织印染加工才能使其变得五彩缤纷、花色繁多。同时,染色也可使材料原有的一些疵病得到掩盖和修复,提高了服装材料的服用性能。服装材料染色的效果随所用染料及染品而异,有的色泽鲜亮明快,有的则轻柔和缓,还有的表现出深沉肃雅之风,适合于不同气质的人穿着。

染色的目的明确,作用明显,通常将染色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使染料固着:为此要确定合适的染色条件,包括染色温度、时间及染料的浓度和染浴的PH值。

2. 提高染色牢度:使染料分子充分渗透,增强织物的耐用性、耐穿性。

3. 增加匀染性:使上染均匀,不致出现染花现象,匀染剂的应用很重要。

4. 保证鲜艳度:视产品用途选用合适的染料。

1. 染料分类与染色特性

纺织染料种类很多,一般分为xx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目前使用的大部分为合成染料。按染料的应用特点分类如下:

⑴直接染料:直接染料能溶解在水中,不需依赖其它助剂,经煮沸直接染着在纤维上,所以叫直接染料。其使用简单、价格低廉,色谱齐全,色泽鲜艳,匀染性良好,但染色牢度不及其他染料。目前多用于棉织物、人造丝等纤维素类织物的染色。

⑵酸性染料:酸性染料因为最初发现时要在酸性水溶液中染色,故此得名。酸性染料有强酸性染料、弱酸性染料、中性染料(酸性金属铬合染料)及酸性媒介染料之分。一般适用染羊毛和蚕丝,使染色物保持一定的坚牢度,并获得鲜明的色彩。

⑶活性染料:因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能与纤维发生反应的活性基团而得名,又称反应性染料。它的坚牢度好,色泽鲜艳,匀染性好,使用方便。但由于染料中的活性基团也能和水发生作用,所以在染色过程中,有一部分染料会受到破坏,从而降低染料的利用。主要用于棉 、麻、丝等纤维织物的印染,也可用于羊毛和合纤织物染色,以染浅、中色居多。

⑷还原染料:还原染料不溶于水,需在烧碱和还原剂(保险粉)染浴中溶解并染着纤维织物,因此称为还原染料,也称士林染料。主要适用于棉和粘胶等纤维素织物的染色,色泽鲜艳、耐晒、耐洗,缺点是价格昂贵、工艺繁琐。

⑸分散染料:这类染料不溶于水,但可用分散剂将染料分散成极细颗粒进行染色,所以称为分散染料。适用于合成纤维中的涤纶、锦纶织物染色。

⑹硫化染料:硫化染料不溶于水,染色时需用硫化钠把染料溶解于水,然后染色。它适合于棉织物染色,不适合染蚕丝和羊毛织品。这种染料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染色牢度较好,一般以染深色和黑色为多。

⑺冰染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是一种在纤维上形成的不溶于水的偶氮染料。由于使用时要加入冰块来降低温度,所以又称为冰染染料。其加工工艺较复杂,主要用于棉织物染色。

⑻阳离子染料(碱性染料、盐基染料):阳离子染料是在碱性染料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可溶于水、醋酸和酒精。由于在染浴中可离解阳离子基团,故可与具有酸性基团的纤维织物结合染色。主要用于染腈纶织物,其色泽鲜艳。

⑼中性染料:在制造过程,将染料分子与金属原子以2:1络合而成,所以也叫金属络合染料。由于在中性浴染色,因此也称中性染料。主要用于染羊毛、锦纶、维纶等织物。

⑽媒染染料。植物染料多半系媒染染料,其色泽特别是无化学污染深受消费者赞赏,近年有卷土重来之势。对蚕丝和羊毛等蛋白质纤维织物能充分上染,染色坚牢度好。

2. 染料在服装材料中的应用

各种服装材料应用染料情况列表如下(见表4-2-1)

表4-2-1 纺织染料应用表

服装材料的染色方法取决于所使用染料情况、染织物的类型、染色设备的种类及不同国家的经验习惯等。

1. 按染浴的性质分

⑴中性浴染色法:在染色时染浴中不加入任何碱剂,保持染浴在中性状态下的染色方法。此法合适于多种染料,如直接染料、中性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等的染色。染织物具有耐光牢度高、匀染效果好的特点。因此可染棉、麻、丝、毛及粘胶等许多产品。

⑵酸性浴染色法:就是投入染料和酸性盐,使染浴成为酸性进行染色的方法。此法适于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等的染色,可加工蚕丝、毛、锦纶等织物,使染物不但手感好,且能保持其固有风格不受损,如蚕丝的xx光泽和丝鸣等不受影响。

⑶碱性浴染色法:在染色时染浴中加入碱剂,如纯碱、肥皂等,使染浴呈微碱性状态的染色方法。可染织物品种多集中于纤维素类织物,原因是染真丝绸类织物时,其染色牢度较差,且染料不易上染,易形成浪费,丝绸的色泽也不如酸染法鲜艳。

2. 按染品的特征分

混纺织物染色 一浴法染色:将两种染料放入同一染浴中,并对染物加以染色的方法。

二浴法染色:指毛/涤或毛/粘产品,先用染毛染料在酸性浴中将毛染色后,再用分散或直接染料染涤或粘胶。

3. 按染料类型分

⑴酸性媒染染料的染色方法

预媒法:古老的染色方法,因工艺繁复,手续复杂,已趋淘汰。

后媒法:染色均匀,上染率高,染后织物色光变化小,染深色更好。

⑵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

隐色体染色法:是预先将染料用保险粉、烧碱还原成隐色体染浴,然后进 行染色的方法。此法适合于小批量多品种,既适用于手工工艺染色,又适合机械操作。一般针织品、纱线等采用之。

悬浮体染色法:是将还原染料制成微小颗粒,均匀悬浮于水中,配成悬浮液,然后对织物染色的方法。此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且 对深、浅色泽,厚、薄织物均适用。

⑶分散染料的热熔法染色:需在热熔染色机上进行染色的连续高效生产方法。适用于大染色方法. 批量生产,是目前涤/棉织物染色的主要发展方向。

高温高压法染色:需在密闭的高温高压染色机上进行的染色。此法染色均 匀,固色率高,适用于染深色,为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载体法染色:靠载体(如冬青油、三氯化苯等)进行染色的方法。此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既适用于机染,又适用于手工染色。因其促染效果和染色牢度较好,多用于涤纶及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

此外,还可按染色设备分为浸染、卷染、轧染法;按新染色技术分为连续染色法、染色-化学整理一步法等。总而言之,应依据具体的服装材料品种进行合理选择。

手工染色是指不同于社会化工业大生产的手工印染工艺和产品。包括手绘、扎染及泼染等技术。

1. 手绘

真丝绸手绘产品是艺术与工艺相结合的结晶,具有欣赏与实用的双重价值。一直以来以方巾、长巾、手帕为主,但近年来已发展件料服装,如真丝短袖衫、无袖衫、套装、长裙、茄克衫等女装。手绘的特点:

⑴采用面料:双绉、电力纺、花绉锻、素绉锻、乔其等。

⑵所用染料:主要为酸性、中性、直接和活性等几大类。

⑶常用技法:手指弹射法、泼墨点缀法、喷雾法、勾勒深色法、压印与手绘相结合、扑印与手绘相结合、综合运用法等。

2. 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为我国民间传统技艺。它不同于一般染织美术,不可复制为其重大特色。其形色变化自然天成,非笔墨所能随意画就。扎染的基本原理是防染。借助于纤维本身及运用不同的扎结方法,有意识地控制染液渗透的范围和程度,形成色差变化,从而表现出无级层次的色晕。

扎染的染色方法有:煮染、浸染、套染、点染、喷染、转移染、综合染色法等。

3. 泼染

泼染产品可谓集染色与印花优点之大成,其图案形象生动,色彩丰富,风格多样,且花形抽象随意,造型神奇,收到一般染色和印花所达不到的效果,因而极具吸引力。

泼染的原理:以手绘方式将染液绘制于织物面上,再用盐或其溶液奇取染液的水分,使上染部分的染料浓度增加,直至染液自然干燥。结果形成或如焰花四射、或如奇葩怒放、或如流星飞泻的变化多端的花纹图案。

泼染所用织物及染料:以双绉、素绉锻和真丝锻等厚重织物效果为好。染料以弱酸性染料适宜。

郑重声明:资讯 【服装材料学2-Fragola Blu-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