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红楼与汝窑_红楼梦世界园_新浪博客

闲说红楼与汝窑

                                   李一之

 《红楼梦》第三回中,黛玉首次进入 王夫人的内室,只见“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毯,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线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摆着文王鼎,鼎旁匙筋香盒,右边几上摆着汝窑美人觚,里面插着时鲜花草;地下面西一溜四张大椅,都搭着银红撒花掎搭,底下四副脚踏;两边又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显然这是迎送内眷家客的会客室。后来吃饭则到东廊三间小正房内。

别的不议,这里有一只“汝窑美人觚”却值得注意。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而且汝窑在北宋前后仅存几十年,器物相当有名。数量却很少,能流传存世的则更少。尤其是汝窑中的“觚”型作品,简直凤毛麟角,何以在荣府竟然出现,又恰恰是“美人觚”这类{jp}。

这种汝窑美人觚在第五十回又出现了。那是李纨命贾宝玉到栊翠庵向妙玉要取腊梅花枝,李纨 “命丫环将一个美女聳肩瓶拿来,貯了水,准备插梅,因又笑道:‘回来该吟梅了。’”这个“美女聳肩瓶” ,也属汝窑制品,后世又习惯称为“梅瓶”。

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到北宋时,尽管窑场万千,南方北方皆设窑制瓷,极为兴盛繁荣。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中国六大瓷窑体系:即越窑系、定窑系、钧窑系、磁窑系、龙泉窑系、青白窑系。其中又以官窑、汝窑、定窑、哥窑、钧窑五大名窑最为xx,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竟相收藏。除“官窑”,系明确的皇家用窑,任何人不得指染外,其他四个名窑均属民窑。但是有的民窑一旦接到圣旨,也必须上贡优秀瓷器,或承担皇家下达的制瓷任务。因此一些民窑也间断性、阶段性的,带有“官窑”、“半官窑”的性质。可以讲北宋时的五大名窑也好,六大窑系也好,多多少少也制作过不少的皇家瓷器用物。把官窑、民窑截然分开,泾渭分明是难以做到。尤其当时光流逝了一千余年后,人们来议论官、民瓷之分别和鉴定,其评判往往推测成份多,不一定真的符合历史的当时。尤其近年来的“鉴定”,常常由几个专家来判定历史上众多窑场瓷器的真伪,把历史文物僵化凝固,成为定式,应该指出是违反历史真实的一种时代倾向。

但是汝窑却有些不同。北宋时官窑设在开封,后来在定州、曲阳也置官窑。定窑当时以烧制白瓷闻名,有所以“白如雪,薄如磬”之誉。定窑依胎质、刻花、釉色分为“粉定”、“白定”、“土定”三种品质,又以碟、盘、盏、杯为多,尤其是娃娃枕,更是独具风华,为定瓷中的珍品。不过定瓷在挂釉后,是采取反扣烧制方式,这种装窑方式的优点是器物装得多,每窑可多烧许多瓷器坯体。可是把器皿反扣过来,口沿就不能上釉,不挂釉而烧成的瓷器口沿便形成芒口,自然不好,于是又在口沿边加镶嵌金、银口。类似古代金银扣器,金银错的装饰方法,表面上瓷器镶上了金银,以为更华丽贵重。其实破坏了瓷器本身自然的形态和质感,反而受到朝廷冷落,后来定瓷的“官窑”便被取消,又由官转民。

          
                                       汝窑 莲花式温碗
    这样一来,却给汝窑代来机遇,皇宫抛弃定窑改为用汝窑作为贡品。南宋叶真《坦斋笔衡》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就是说定窑的瓷器口沿不好,不上釉,有芒口,皇宫不要。便下旨让汝州烧造贡瓷。因此发展成河北唐山、邓县、耀州均为禁中烧制。不过{zh0}的还是汝窑。这种情况在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也有反映:“故都中,定窑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自然是事实。可并不是原因,原因在于北宋宫廷不喜欢定瓷的白色,独偏爱青瓷之釉色。过去常讲“雨过天青”,便是指的汝窑的天青釉色。当时在北宋除了南方的越窑,景德镇(当时叫新平)烧制青瓷,北方有汝州、耀州、邢州也制造青瓷。正因为皇宫贵族对天青色瓷器的偏爱,致使汝窑名声大噪。

汝窑,系河南汝州,现为河南临汝县。北宋时,汝窑初为民窑,因其釉料之中掺入玛瑙粉,使得瓷器釉色凝流有痕,莹泽润厚。除天青色外,还有的呈现羊肝色,釉色中还出现一定的蟹爪棕眼等自然纹理,深得皇家青睐,便将民窑改为官窑。汝窑的瓷器入窑时,是用细小铁钉支架,所以汝窑均是满釉烧制,仅在支针上留下轻微痕迹,这种烧窑办法,也限制了制作的数量。这种支撑瓷坯的铁钉,俗称“芝麻钉”。支钉在烧制过程,铁钉残渣留在胎坯中,日久天长,便成为一种抹不去的铁痕,反倒成为鉴别古汝窑的依据之一。

               
                                           汝窑 盘
    汝窑的器型以盘、碟为主。又由于宋代的出土文物中,挖掘出现了大量的古青铜器,因此在瓷器的型制中,增加了许多古青铜造型,如炉、觚、尊、洗、盂等。这股仿制古青铜的瓷器风,在南宋时兴。汝窑自从取代定窑,成为北方官窑之后,仅仅不到五十年,所制作的汝窑数量本来就较少。北宋王朝覆灭,“靖康之乱”,不但成为北宋灭亡的转折,也成为汝窑急速衰败的重大转折,战火毁灭了汝窑。逃往杭州的南宋政权,虽然在杭州凤凰山重建官窑,然而汝窑绝技和瓷工已失,再也无法得到旧日汝窑,所以,从南宋起便有许多人发出汝窑“难得之叹”。

从目前考古发现,流传至今的汝瓷不超过百件,是古代所有名窑留世最少的。就是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存世器物也是最少的,因而历来人们以汝窑为贵,收藏汝窑之瓷最难,为此汝窑反而更加珍贵。古代青铜器,在荣国府、宁国府中有不少,如鼎、彝、炉。“三尺多高青绿古铜鼎……錾金彝”,“左边几上摆着文王鼎”,“将那龙文鼎放在桌上”,“月台上设着古铜鼎彝等器”,“他借香炉烧香”等等。不过书中没有出现古青铜觚,却出现了汝窑的觚。

“觚”是远古人们饮酒的xx青铜器物。除了青铜觚之外,还有爵杯、斝、角、觯等,是饮酒器。而盛酒的器物则是尊、彝、壶、卣、觥、罍等。所以汝窑觚是宋代仿古青铜觚造型的瓷器,也是一种再创作的新品种觚:腔空、立直、敞口,中腰细,是手握之外。后世用来陈设、插花,十分典雅庄重;适宜在严肃、隆重的正式活动和场所摆放。瓷器在二度创作中,没有简单照搬古青铜原器,而是依据宋代人的理解喜好,充分利用原觚器型的瘦长细腰,进行改进。把宋代追求女子聳肩、细腰的美学理念揉入瓷器的创新中,因而饮酒的觚就变成了美人觚、美女的身材形象。宋代一反唐代以胖为美的观念,却继承了唐代洒脱自由的风格,因此宋代的工艺艺术便有一种高雅飘逸的韵味,极为适应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品味和欣赏心理。李纨拿来插腊梅的“美女聳肩瓶”,就是再次从古代陶器或青铜器中转化出来的创新瓷器。与“美人觚”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美女聳肩瓶,更符合现实生活,仿古的痕迹减少,现实美的情趣增加。因此当大家在飞扬大雪中欣赏美女聳肩瓶中的腊梅时,胸中便涌动着诗的冲动。在洁白的大雪中,远山近舍,皑皑一片,猛然间,众人看到一片白色世界里宝琴身披凫裘斗篷,金翠辉煌,后边一丫环抱着一瓶红梅的美好景象。贾母高兴的笑道:“你们瞧,这雪坡儿上,配上他这个人物儿,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象个什么?”(第五十回)只要读者细心品味,就可以领悟到这花、这人、这瓶、这景之间的和谐关系,由此才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更深层的故事情节。从某种角度上去想,或许这场景也正是对“美人觚”、“美女聳肩瓶”的一种艺术铨释。

汝窑中的瓷盘是宋代的珍品,由于汝窑用釉厚,釉下有斑斑小点,婉如梨皮;素胎烧制时,又产生细碎冰纹,好似螃蟹爬过,xx构成自然的纹样,历来被鉴赏称为“梨皮、蟹爪、芝麻花”。釉色有天青、天兰,形成粉青、虾青、艾青和炭兰、豆绿等丰富冷色,颇为世人追逐宠爱。王熙凤房中便陈设一块汝窑大盘。“你到我们家告诉你平姐姐,外头屋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架儿底下放着一卷银子,那是一百二十两,给绣匠的工价,等张材家的来,当面秤给他瞧了,再给他拿去。”(第二十七回)在一个文化层很低,办事能力又格外强大;一个极贪婪霸道,又十分风趣机灵;出身名门,又粗鄙泼辣的大女管家的房中,陈设着珍稀罕见的高贵汝窑瓷器,可是下面又放着银钱,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比和讽刺。再加上王熙凤那种管家加商人的口吻,处处提防严谨的行为,更使得这件似乎在无意间添加进去的汝窑瓷盘,在无意间却担负了他本来无意担当的戏剧角色,耐人寻味。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闲说红楼与汝窑_红楼梦世界园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