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郴州白腊水锡矿矿床地质特征_jxyskkyqj_mwnfd_新浪博客

一、前言

白腊水锡矿是1999年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期间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锡矿床。该矿床赋存于骑田岭复式花岗岩岩体南部的中粒斑状角闪黑云母钾长(二长)花岗岩中,部分产于内外接触带。勘探发现构造蚀变型锡矿、蚀变岩体型锡矿和花岗斑岩型锡矿3种类型的矿脉25条。其中以19号矿脉规模{zd0},走向长>1340米,矿化蚀变宽50-100米,单工程见矿厚9.6-57.41米,平均品位Sn 0.688%,{zg}品位可达20.86%,其远景资源量大于20万吨,南段尚有找矿潜力。矿石类型为磁铁矿-锡石矿石、透辉石-透闪锌矿和毒砂等,脉石矿石主要为绿泥石、透闪石、透辉石和绢云母等。矿石结构主要有结晶结构和交代残余结构,块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它的发现对研究锡成矿规律、指导找矿具有现实意义。

二、区域地质简介

白腊水矿床位于郴州市西南约40公里,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岭纬向构造带中段北缘、郴州-邵阳北西基底构造岩带与炎陵-蓝山北东向基底构造岩浆岩带的交汇部位,骑田岭复式花岗体南部, 是南岭中段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



 

矿区出露地层有早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滨海沼泽相粉砂岩建造、海相碳酸盐岩,旱二叠世至早三叠世闭塞台地相硅质岩建造及滨海相砂页岩建造,早白垄世山麓-湖泊相碎屑、泥质建造及第四纪洪积、残坡积建造岩体等。




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从印支期到燕山期均有活动,但以燕山期为主,具多期次、同源间歇侵入的特征。矿区所在芙蓉超单元副矿物种类多、含量高,锡石含量{zg}可达62-78克/吨,Sn、W、Bi、Cu、As、Nb等成矿元素含量远高于维氏值。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显示,W、Sn、As、Bi、Cu、Pb、Zn、Nb等元素富集异常,其中Sn异常范围大、峰值高,是区内主要的成矿元素异常。

受岩浆热力及热液活动的影响,区内岩石普遍蚀变,蚀变强度大,蚀变种类多,其中绿泥石化、绢云母化、云英岩化、矽卡岩化与成矿关系密切。

三、矿区地质概况

1.地层

出露有中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海相碳酸盐岩、滨海沼泽相砂页岩建造、闭塞台地相硅质岩建造(图2)。由新到老概述如下:


  (1)上二叠统大隆组,深灰色薄层状硅质页岩、硅质泥岩及硅质岩;

  (2)上二叠统龙潭组上段,灰黄色薄-中厚
层状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炭质页岩和煤层;

  (3)龙潭组上段,灰黄色薄-中厚层状粉砂质页岩夹粉砂岩及细粒石英砂岩;

  (4)下二叠统当冲组,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硅质岩、硅质页岩;

  (5)下二叠统栖霞组,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

  (6)上石炭统船山组+黄龙组,灰白色、灰色厚层
一块状白云岩、云灰岩。

  2.岩浆岩

  矿区内芙蓉超单元形成于燕山期,按其形成先后顺序分为礼家洞单元细中粒斑状角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五里桥单元中粒多斑角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南溪单元中粒斑状角闪黑云母钾长花岗岩、荒塘岭单元中细粒少斑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和回头湾单元细粒含斑钾长花岗岩。

  3.构造


  矿区断裂发育,以北东向为主,次为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向断裂以压扭性为主,多呈舒缓波状延伸,其伴生的低序次构造形迹较发育,为矿区最重要的控矿构造,控制着各锡矿富集带呈北东向展布,低序次断裂控制着矿脉(体)的分布。南北向F30断裂延伸长约6千米,北与F31断裂相接,往南延伸出图,见宽数米至10余米绿泥石化破碎角砾岩带,该断裂在矿区南部为赋矿构造。矿区北西向断裂不甚发育,但亦为矿区的控矿构造之一,以大坂上的42号矿体为典型代表

  四、物化探异常

  1.高精度磁测异常


  该矿区高精度磁测以l、7、8、9等4个异常最重要。

  1号磁异常:分布面积大,呈北东向展布,异常形态不规则,以正异常为主,有多处峰值出现,经工程验证由蚀变花岗岩型锡矿脉引起。

  7号磁异常:强度高,正负异常相伴,经工程证实由磁铁矿锡矿化引起。

  8号磁异常:正负异常相伴,异常强度高、梯度大、形态复
杂,分布面积大,有多处峰值,埋深浅,走向和倾向延深较大,为多个磁性体叠加异常,经工程验证与磁铁矿化、矽卡岩化锡矿化有关。

  9号异常:分布面积大,形态较规则,为8号异常的南延部分。

  2.土壤测量异常

  Sn元素异常:呈带状展布,具分带性和浓集中心,内带>20OWb/10-6(下同),中带100-2OOWb/10-6,外带<100Wb /10-6,。而南北两区在强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南区异常范围大,强度高,经工程验证,在I、Ⅱ、V、VI、Ⅶ等异常内均有锡矿脉产出,异常(内带)多与锡矿脉有相同的分布空间。

  五、矿床地质特征

  矿脉主要赋存于中粒斑状角闪黑云母钾长(二长)花岗岩中,部分产于内外接触带,通过前段工作,已发现了锡矿脉25条(见表和图3),可分为构造蚀变带型锡矿、蚀变岩体型锡矿和花岗斑岩型锡矿3种类型,现将19、10、32号主矿脉介绍如下。



                         

  1.19号矿脉

  该脉为构造蚀变型锡矿,位于铁婆坑-屋场坪一带,受近南北向破碎蚀变带控制,总体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矿体走向长>l340米,单工程见矿厚9.6-57.41米,矿化蚀变宽 50-100米,单工程Sn品位0.101%-1.361%,平均品位Sn 0.688%,{zg}品位可达20.86%。经钻孔验证,在延深100米处尚有厚大矿体。19号矿脉是该矿区{zd0}的矿脉,其远景资源量大于20万吨。踏勘调查及土壤测量、高精度磁测显示,19号矿脉南段尚有分支和延伸,其远景有待进一步查明。

  矿石中矿物种类较多,金属矿物主要是锡石,次为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辉铋矿、钛铁矿、赤铁矿和白钨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是透闪石和透辉石,次为绿泥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绢云母和石英等。

  矿石结构有结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矿石构造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脉状及网脉状构造等。锡石呈黄褐-棕褐色。多为自形-半自形晶粒状,部分呈他形晶粒状,粒径一般0.1-0.5毫米,少数>1毫米,多呈浸染状、集合体状、细脉状及网脉状分布于矿石中。

  矿石类型以磁铁矿-锡石矿石、透辉石-透闪石-锡石矿石为主,局部可见毒砂-锡石矿石、方铅矿、闪锌矿、锡石矿石和黄铜矿-锡石矿石。

  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矽卡岩化、硅化和角岩化,锡品位与蚀变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2.10号矿脉

  该脉为典型的蚀变岩体型锡矿,位于奇古岭-羊角冲一带,受北东向断裂及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蚀变带控制,矿脉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走向长1320米,平均品位14.60米,出露标高1045-1110米,出露高差65米。Sn品位0.12%一1.447%,沿走向和倾向变化不大。伴生Cu、Bi、Pb、Zn、W、Ag等有益组分。矿体与围岩界线较清晰,局部地段与围岩渐变过渡。在某些地段,矿体上部可见厚度<10米不具蚀变矿化的花岗岩顶盖。

  矿物成分较为简单,金属矿物以锡石为主,另有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绿泥石、绢云母、长石、石英等。

  矿石结构有结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显微鳞片结构等,矿石构造有块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等。

  矿石类型以锡石矿石为主,局部出现黄铜-锡石矿石和方铅矿-闪锌矿-锡石矿石。

  矿体普遍具强烈的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局部蚀变极强者过渡为含锡绢云母绿泥石岩。锡品位与早期绿泥石化呈正相关关系,当与云英岩化、萤石化及黄铜矿化叠加时矿化{zh0}。

  3.32号矿脉

  为花岗斑岩型锡矿。位于羊角冲-棉花冲一带,受北东向花岗斑岩脉控制,岩脉本身即矿体。矿脉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已控制走向长425米,平均厚度1.33米,Sn平均品位0.663%。

  六、找矿意义

  前人在芙蓉矿田中的白腊水矿区做过大量工作,但都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囿于岩体中找矿观念的束缚,多年来未能打开局面。1999年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开展以来,提出了“大岩体中的后期小岩体成矿”的找矿思路,在大岩体中找到了与断裂构造有关、包含不同锡矿床类型的超大型锡矿床,由此取得了重大突破。

  (1)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的1:5万永春、宜章幅的区调联测为矿区提供了翔实、准确的基础地质资料,提供了大量的找矿信息,为该区地质找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在覆盖严重的成矿区,如何进行理论创新,运用物探、化探、遥感信息提取及科研等综合找矿手段,寻找半隐伏-隐伏矿体,白腊水矿区10号矿体、19号矿体等半隐伏-隐伏矿体的发现和勘查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3)白腊水矿区锡矿的找矿突破为省内及全国其他地区的地质找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对南岭地区锡矿找矿工作在区位、规模及类型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l]湖南地矿局湘南地质队.1:5万永春-宜章幅区域报告[R].1991
  [2]湖南地矿局413队.湖南郴州芙蓉锡铅锌矿田白腊水-安源地区物化探报告[R].2002.12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郴州白腊水锡矿矿床地质特征_jxyskkyqj_mwnfd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