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世纪地理教育的新思维(转)_地理教育研究_新浪博客

新世纪地理教育的新思维

李功爱

(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上海  200129)

                                                                                                                                                                                                                                                                                                                               

1.地理教育对中国学生的独特思想教育作用。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互联网进入中国千家万户,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进程将越来越快,在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深化的意义上,世界越来越小,似乎在互连网上就可以触摸它;中国越来越大,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因为某些突发性事件(如科索沃、东帝汶)而变缓,互联网的信息流使远隔千山万水的各民族人民打破时空界限站在国际竞争的前沿。面对如此现实,中国人对本国的世界的地理知识的背景及其应用能力将决定其对信息的反应速度、筛选能力和决策的正确性,将是竞争成败的条件之一。

    中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情特殊的大国,要以较少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较快的发展,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民的中国地理知识背景及其应用能力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地域广博、地区文化经济和自然差异很大,既不能照搬国外经验也不能照搬国内经验,必须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决定具体选择。而这正基于地理教育中的两个基本思想:“区域差异性”和“整体综合性: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多民族的国家,在汇入世界潮流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中国的特色和民族情感,将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对下一代的竞争不再是“主义”之争,而是实实在在的地域文化背景之争。每一种民族情感都源于该民族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只有了解本民族的地理环境,才能更自觉的维持民族情感。身居美国的华人下一代“黄皮白心”现象应该值得深思。

    因此地理学科在新世纪的公民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大局感、空间感方面的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轻视甚至放弃地理学科教育,将会违背时代潮流。

    早在1992年发表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

   “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须。

    意识到: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知道:在一个日益缩小的世界上,学生需要更多的国际交往能力,以便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安全等广泛的项目上进行有效的合作。“

    问题在于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很快,地理教育的现状却是变化很慢。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法难以激起大多数学生的共鸣,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意识的培养更加难以落实了。课程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对课程失去了兴趣,其他就成了无源之水。

    事实上,许多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已经有意无意地进行改革了。有创新意识的教师言传身教本身就是学生的榜样,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教育。

 

 

2.教学内容的新变化

    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还应该注意地理能力和地理观念的培养。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往往将知识的传授看作“硬任务”,能力和观念的培养视为“软任务”。因此,教材中知识点多面广,内容庞杂,难以割爱。尽管知识的掌握是学生素质形成发展的必要基础,但地理知识的掌握实在是难以穷尽的,在地理知识容量异常丰富多彩,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时代背景下,地理知识的掌握不应该作为学生的{dy}学习目标,{dy}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以适应新世纪终身学习的趋势。

    所以,在新世纪的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中,增删和编排的考虑角度不是从学生可以通过地理课本获得多少地理专业知识这一点出发,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地理专业工作者,而是从学生如何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来发展地理学习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这一角度出发的。因此,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将不局限于地理教材,而赋予地理教师更大程度上的选择空间,可以在教学中引进新的地理事实和地理科学进展,使整个地理教学“活”起来。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以后,知识传授的媒体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地理教材不会再是纸质媒体的一统天下。纸质教材仍然具有其传统的优点,但容量更大,界面更灵活的电子教材将更多更好地走进课堂。其栩栩如生的画面、声情并茂的结束语、浩如烟海的资料、方便快速的搜索引驚等等优点是传统教材不能比拟的,其在网上远程教育中的作用更是传统教材所不能替代的。相信随着我国计算机教育软件水平的提高以及规模的扩大,电子教材会更多地为学校和家庭采用。计算机软件开发商(如北京科利华、上海金仕达)已经认识到教育是潜在的{zd0}的软件消费市场。

地理教材的表述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过去的地理教材以文字说明为主,培养人们的线性逻辑思维,一步一步推理分析;但图像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可以培养人们更直接更综合的网状思维(尽管人们的语言文字由于表达方式和表达速度所限难以反映大脑的强大的思维能力)。即使在纸质教材中也将出现更多更好的地图和图像,否则难以反映日趋变化、日趋丰富多彩的地理事实。在电子教材中的地图更令人耳目一新。电子地图可以放大缩小、可以漫游、可以定位、可以量距、可以直接查找资料、可以转换成不同的专业地图等等。在美国微软公司出版的ENCARTA2000地图集的多媒体地图中,随着鼠表的移动,在不同的地域出现各地特有的图像和乐曲,不仅在教育手段方面更灵活、更重要在于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环境多样性和综合性的观念。

对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而言,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地理教育中的天文学部分教学始终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矛盾。有关天文部分的教学一次一次精简,实际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天文实践观察的学校也很少很少。而《高中地理》{dy}章1--4节都是有关天文的内容。无奈之下,很多学校师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对付天文部分的教学。即使是六年级的《自然地理》教学,也很少有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室外观察实践活动。一些农村小学六年级甚至只发书不上课。从实际教学状况看,地理教育中的确普遍存在强调记忆地理事实地理数据的现象,忽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倾向。在新世纪的地理教育中,地理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将课堂教学的现实目标和远期目标都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就高中地理天文部分的教学而言,教学软件《天空探索》(北京金洪恩出版)可以用来模拟星空,可以模拟调节地点、时间、望远镜角度、观测站方位,可以即时显示星座和恒星名,相当于一个“天象馆”。学生利用教学软件在学校在家庭进行观察实践活动,无疑有助于形成独立的人格、培育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从中所获得的乐趣对其终生有益。

地理学科的特点在于对人地关系的综合认识。随着地理科学发展,象其他学科一样,不断有新的地理分枝学科出现。地理分枝学科分类的方法也有不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常用的两大分类。在大学和研究所里,分类更加细致,专家学者从事更细的专业研究。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研究,因此新世纪的地理教材应该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更注意引导学生xx上海、中国、世界的经济文化自然变化以及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打破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分割,用过去和现在的地理事实帮助学生建立综合的动态的人地观念,在中学阶段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

随着新世纪地理信息的日益膨胀与迅速变化,需要地理教师不断向学生更新纸质教材中的事实与数据。地理教师也可能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不同的地理课程。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可以进行增删处理。事实上,不少地理教师已经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改革。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教就是学生的榜样。地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个人教学风格同样会令学生终身难忘!

 

3.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新变化

狭义地理解课堂教学教学就是坐在教室里进行教学。在新世纪,地理教师不应有这样的理解。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要扩大化。根据教材或者课题的需要,校园、野外、社会、家庭、网络都可以作为地理教学的课堂。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多种。其中状态(教学欲望)、策略(教学方式)、内容(教学课题)、环境(教学场所即课堂)是主要因素。扩大了的课堂使得地理教师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在课本作为{wy}教学依据、教室作为{wy}教学环境的情形下,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而在新世纪新教材新环境下,师生互动学习将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教师不可能象学生一样重新学习系统的基础知识,但在本专业学科中,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专业的眼光来浏览、挑选、组合对学生适合的材料,更多地考虑如何组织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发生哪些问题。

在互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从以往的个体为主转向个体、小组相结合。有一些探讨性问题,如地震,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自己挑选角色,或者是地质学家、或者是建筑师、或者是抗灾专家、或者是当地政府首脑等等,他们有各自的探讨提纲以及要求,既有独立、又有合作。可以预计,新世纪地理教师传统意义上的“教”和“讲”将日趋减弱,而xxx、组织者的作用将日益加强。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技能和观念,而且得到更多愉悦情感。

地理课堂教学更多倾向于在地理专用教室中进行。从经济成本考虑,建设一个多媒体地理教室比建设一个天象馆投资额要小得多,维护费用也小得多,但实际功能却强大得多。地理教室可以模拟天文、气象、地质、水文、城市、乡村等地理环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地理环境,从而弥补地理教学实践观察不足的现象并大大减少组织室外野外实践考察所需的时间和经费支出,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并使之成为上海中学地理教育水平达到世界{yl}的硬件标志。

 

4.地理教育手段的新主流

    强调地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并不意味地理教学可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事实上,随着社会改革更加深入开放,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地理知识越来越容易为公众所获得。原有的仅仅依靠书本、依靠课堂讲授的地理教学方法以经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兴趣,不但不能起到地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反而令人感到守旧。这并不是说地理教育可有可无,而是说学生认为可以自发地、散乱地从其他途径获得地理知识。但学生的这种自我习得是低效率的,而且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其地理背景是十分浅薄并且缺乏地理技能和地理观念。

    由于地理教学的特殊性(区域差异性和要素描述性以及空间综合性),其教学内容的组织很难象其他学科那样通过学科逻辑来进行,特别在当今世界地理信息多样化多彩化的背景下,地理教学必须运用能够引起学习者xx的、能激发学习者“内驱力”的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将学习者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出现为地理教育的进步提供了契机。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信息网络为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地形、气

候、水文、土壤、生物和人文地理要素-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工农业等等,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利用数字地图的的层叠功能进行展开或者复合,不同国家或地区也可以更直观的进行比较分析。利用“虚拟地球”,也可以到世界各国各地区“旅游”考察。对地理学科来说,多媒体和国际信息网络既是地理教学内容的{zh0}表现手段,也是地理能力和地理观念的{zh0}实践途径。

    新世纪的地理教学手段的主流将是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国际互联网这一全球{zd0}的计算机网络上的地理资源库进行地理教学是新的潮流。网上的信息每天都在不断扩充和更新,网上的信息、数据、软件等十分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库,对于电脑程度愈来愈高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条通向现代地理学的宽阔大道。对于地理教师而言,无疑是促进地理知识和技能更新的催化剂,而且提供了网上思想交流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提供了国际国内合作的机会,提供了更多更好更新的地理信息和地理教学手段。

    网上的地理教学资料库有如下内容:

    虚拟地理图书馆。在一些网站,地理信息按专业被分类集中放在共享区供人们免费调用。随着中文信息网络资源的开发,中文地理网站也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遥感图像和遥感数据库。在美国,相当多的人访问这一类既精彩又部分免费的网站以获得高清晰度的新的地理图像。1998年,拥有25万张太空地球照片的“从太空看地球”和拥有大量配景说明宇宙照片的“NASA观测台”被《大众科学》评为{zj0}科学网站。

    电子出版物。如中国的《地理学报》、美国的《全国地理》。

    电子论坛。如BBS公告板、用户新闻组可以用来发布地理信息并进行讨论。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资源。

    远程地理教育课程及有关教学资料库。

当然,还有其他教学手段可以辅助地理教学。如卫星电视广播和有线电视节目。也许这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目前在相当多的学校由于硬件问题看来似乎实际推广应用的价值不大,但是这种转变的到来将会很快。电脑、电视进入教室或地理专用教室在不少学校已经成为现实。几年以前有多少人想得到电脑那么快进入家庭进入教室呢?

地理教师必须尽快地掌握这种多媒体技术,使这种最适合表现地理事实的技术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不会使用这种技术而去嘲笑它。甚至认为自己不用这种技术也可以上课效果很好。如果地理教师能运用新技术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将会更好。而且由于教学手段的变化,地理教师必然会考虑相应的教学内容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教师的地位也将发生变化,地理教师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不是地理知识的{wy}拥有者,教学过程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寻找地理信息,怎样分析这些信息,或者将经过教师优选的地理信息供给学生评判。因此,地理教师就将成为学生的“指导员”和“合作者”。在这种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地理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既可以获得合作的愉悦,又养成独立的人格,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

    新的地理信息收集分析手段的应用,既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又促进地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技能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地理时空大局观的形成。

 

5.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的新设想

     在新世纪,地理学业评价的编排不再是从学生通过地理课本获得多少地理专业知识出发,不是考虑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地理专业工作者,而是考虑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地理考试不再是“死记硬背”。

以高中地理学业评价为例。假设现有教材与教学标准不变。由于优质学校可以申请不参加会考(上海市已经试行),这部分学校的学业评价应该更能反映推进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地理学业评价将出现电子xx。评价的内容将更注重地理实践能力。评价的时间可长可短,评价的对象可集体可个人,可以选择部分进行书面评价也可进行实际操作。

     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这种素质对学习者而言,集中体现在学习素质上。如何将内在的高中学生的学习素质用某种形式描述出来,如何进行全面的评价,是教育界尚未圆满解决的问题。同样高中学生的地理素质及其评价也是地理教育

界尚未解决的问题。实际上,这种问题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终结性解决,时代发展变化对人的素质会提出新的要求。

    按照高中地理教育目标,应该有情意、知识、能力三方面的评价。情意是一个因时因地而变化的因素,难以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往能力高低的评价主要通过读图识图来进行,知识多少的评价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来制定。

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情景下,学业评价的目标、方法、手段以及内容都应该与传统的一张考卷有所不同。

    在xx中应体现如下考核特点:

    联系中国和本地区实际。

    注意地理观念的考查。

    注意地理能力的考查。

    鼓励创新思维。

    注意高中地理知识的完整性。

    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广博度,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环球旅行”。

    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利用计算机上网采集与分析地理信息甚至制作相关地图。

    集体或个人可以用提交小论文的方式供教师进行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唐文忠等      《教学环境论》  江西教育出版社

陈友飞、许世远《因特网上的地理学资源及其开发》1999第53期《地理学报》

诸亚平等        《地理学科教育学》首都师大出版社 

钟启泉        《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新世纪地理教育的新思维(转)_地理教育研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