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伦敦城 (下)_沧海一粟_新浪博客

 

当我们路过伦敦议院大厦塔楼时司机指了指塔楼上的那个大钟(Big Ben)问我看没看过英国电影《三十九阶台阶》我朝窗外的大钟望去,点点头说,看过,很有意思。他的话倒是提醒了我,影片中男主角曾有一段在大钟指针上殊死拼搏的精彩情节,就是在眼前这个Big Ben上完成的。与那巨大指针上相比,人在上面显得那么渺小,像个小蚂蚁

我们到了地点后,纷纷下了车,朝西敏寺大教堂走去。只见大教堂巍峨壮观,外表呈浅灰色,像是用整块岩石雕凿而成,显得格外坚实厚重,凝重之中透着一股典雅之美;教堂拱形大门窗上都镶嵌着彩绘玻璃,个个色彩瑰丽,给教堂蒙上一层浓郁而又神秘的宗教色彩;建筑顶端耸立着狭长塔尖,宛如矛尖,直刺天穹,显示出哥特式建筑的独特风格。

听说这里除了进行一般宗教活动外还是英国皇室贵族、政界要人及社会名人举行国葬和安放骨灰的地方,其中便有英国大科学家牛顿还听说这个教堂已有九百多年历史了,早在十七世纪中叶,英国有位xx科学家为了研究物体重力与地心距离的关系曾经把一架天平置放在了教堂的高高塔尖上,去做物体重力试验。如此等等的历史掌故以及从古至今的尊贵地位,使它长久以来一直遐尔闻名于天下。望着大教堂,我兴奋地想,过去久闻其大名这下可以好好参观它一番了。

刚才在车上时,我向司机了解过,这里人人都可以自由出入,是免费的,因此来到教堂门口,我便毫不犹豫地径直步入教堂,其他船员也陆陆续续跟了过来。入口大门是玻璃的,分左右两侧,左出右进。透过玻璃门可以望见里面的人群。

进入教堂大门,迎面一根栏杆挡住游客,栏杆将人们引入边侧,栏杆后就是教堂大厅。只见厅内灯光明亮,一派富丽堂皇,四周高大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人物浮雕像;大厅中间摆放着一排排木椅,上面已经稀稀落落坐着一些人;大厅周围站着一些身着大红衣袍的老人,想必是教堂里的教徒吧。我见有许多外国游客只站在栏杆外朝里观望,并不往里进,于是心想,既然是教堂,人人都可以进去祷告,我何不进去看看呢?

为慎重起见,我顺栏杆走进一个小门,询问门边的一位红衣教徒,能否去大厅内的椅子上坐一坐。这位红衣教徒礼貌地说,当然可以,请吧。听他口气,好像这是理所当然的,不必问。我谢了谢他,然后走进大厅,来到最前排,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来。

大厅里静悄悄的,隐隐约约听见一阵阵歌声,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圣歌”吧。我前面是一个类似舞台的平台,上面有道小门通向后边一个封闭的小厅;挨着平台两侧下面还各有一条走廊,通向平台小厅后面的另一个大厅。看来这里只是教堂的一个分厅,阵阵歌声就是从平台上的那个小厅里传来的,但只闻歌声不见人。

我正左顾右盼之际,忽听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回头一看,好家伙,我轮船员的“大队人马”像逛大街似的,都跟来了,在我旁边的椅子上坐下了一大溜儿。我见一些外国人正沿着旁边的走廊向里面的大厅走去,便对大伙儿说,咱们分批进去,分开坐;{zh0}两个两个的进,隔开点儿时间,可别一大群人一块儿涌进去,这是教堂,可不是庙会。大家听了都笑了,纷纷说,咱不懂这里的规矩,就按你说得办吧。

我叫上身边的老晏,跟我先进去。我们穿过椅子之间的过道,来到通往另一个大厅的走廊。走廊里站着几个红衣教徒。我在其中一人面前停住身,问我们可不可以进去。他点点头,打了一个请进的手势,同时顺手递给我一份类似说明书的英文小册子。我和老晏放慢脚步,轻手轻脚地朝里走去。当路过平台后边的那个小厅时,从它的边门可以望见里面。里面灯火辉煌,但仍看不到人。

穿过走廊,我们来到另一个大厅。这里的一排排坐椅上几乎都已坐满了人,只有靠后的一些座位上还有一些空座。我们来到后面,悄悄地坐下了。这时歌声停止了,只见前面挨近小厅墙壁处,高高地坐着一位牧师(也可能是主教)捧着一本书,开始吟颂祈祷文。不知他在祈祷着什么,只听他吟颂的声调好像和尚念经一般,但声调悠扬顿挫,挺好听的。他声音一止,歌声又起,是姑娘们在齐声吟唱。歌声合谐曼妙、优美动听,回旋在大厅上空,宛如来自天堂。

这时,身边的老晏捅捅我,又指指前面。只见一个老人正跪在椅子前面的地板上,手扶着前排椅子的靠背,低头祈祷,在他膝下垫着一块小长方形软垫。我恍然明白了,在我们前排座椅背上挂着的一个个小垫子原来是干这个用的。老晏笑着悄声对我说:“老管,是不是咱也得跟着拜一拜?”我说:“你这不是瞎搀和吗?这是基督教,你信么?”老晏满不在乎地说:“嗨,管它什么教,既然来了,先磕一个再说。”说罢,扯下前面的一个小垫子丢在地上,扑通一下跪倒在上面,模仿那个老人祈祷起来,逗得我忍俊不禁。

我朝四下里望了望,只见有不少人都跪在了地上,都在默默祈祷着。我寻思,老晏说得也对,既然这么大老远儿来了,又是来到这么个举世闻名的大教堂,平生{dy}次做xx,何不向上帝表表自己的虔诚,许个愿什么的呢?古人言:“信神尤觉神灵在”,此时姑且让我信一回吧。想到此,我伸手取下前面的小垫子,放在脚前的地板上,然后跪在上面,合住双手,闭上眼睛,默默祈祷起来:“祈求仁慈的上帝保佑我们船员海上平安、无灾无难,保佑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圣歌在耳畔缭绕,人人在默默祈祷,厅内气氛神圣而虔诚。我不禁感慨道:人们不辞辛苦、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个个xx虔诚,xx将这里视为一个安抚心灵、摆脱痛苦的精神殿堂,不像我和老晏在这儿只是入乡随俗地走走过场罢了。

少顷,我觉得腿有些酸了,便起身坐回椅子上。这时,老晏也已经把他的事办完,回到椅子上。然而大厅内的其他人仍一大片地跪在地上默默祈祷,一动不动。很快圣歌停止了,牧师又吟颂起祈祷文。这时我低头仔细看了看刚才那位红衣教徒送给我的“说明书”,只见上面印着:

Westminster Abbey

30 October, 1983,

Eighth Sunday before Christmas

Matins1030. 

We welcome you most warmly to our Morning Service in this historic church founded by St Edward the Confessor in 1065.Some of you will have come from overseas; others from various parts of the United Kingdom, including of course London.Therefore, unlike a load congregation we are not known to each other, but it is our hope that in this act of worship we shall feel ourselves intimately united in a common membership of the world-wild Christian family...

<译文

西敏寺大教

19831030

圣诞节前第八个星

我们以{zd0}的热忱欢迎你们前来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做晨祷这座教堂由忏悔神父圣·爱德华於一零六五年创建。你们中间有人来自海外,有人来自英国各地当然也包括来自伦敦市的人,因此我们与当地教徒的集会不同。我们彼此并不相识,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这次xx活动,使大家感受到,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基督教大家庭的共同成员,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一起...>

 

不等我看完“说明书”,牧师的吟唱又告一段落。只听他唱了声“阿门”,大厅里所有的人便对照着每人手里的“说明书”低声祈祷起来,顿时嗡嗡的祈祷声连成一片。我急忙在“说明书”上寻找他们祈祷的那段文字。可不等我找见,人们的祈祷声随着口中的一声“阿门”又戛然而止了。

这时我看了看手表。糟糕!不知不觉时间已过去了半个多小时,我们该走了。我和老晏商议了一下。老晏说,他早就呆得不耐烦了,只是没好意思说罢了。说来也是,你想么,我们在国内也不是吃斋念佛人,对洋人的宗教更是一窍不通,看看就行了。可真起身准备走时,我又有些犯难了。这会儿人人都在专心致志祈祷,我们怎能突然中途退场、抬脚就走呢?退场要从人们中间的过道穿过去,这么做会不会失礼呢?

就在我左右为难之际,圣歌又停止了,众人的祈祷告一段落,一些外国人站起身向外走去。我见状赶紧拉上老晏,抽身站起来,随着这些人向外走去。分坐在角落里的其他船员也站起身,跟了出来。

当我们走到先前给我“说明书”的那个红衣教徒前,他拦住我们,引我们转向边侧的一扇小门,告诉我这是通向外面的出口。

出了教堂后,大家纷纷上了车,我们的司机已经等得有些着急了,他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逗留这么久。当车子路过伦敦塔桥和海德公园时,司机没有停车。他向我解释说,这些地方不准停车,否则罚款。其实我心里明白,他一来是嫌麻烦,二来是时间确实不多了,不然他xx可以在附近找个地方停下来,逗留片刻。不过这些地方我们好多人都曾经去过,我也就不再勉强他了。

当我们沿泰晤士河畔行驶时,司机告诉我说,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上有十三座桥,从东边数伦敦塔桥是{dy}座,伦敦大桥是第二座;泰晤士河下共有三条河底隧道,都在使用中。说话间,车子已经走过了两条,剩下的那条隧道也许就是我去年徒步走过的那一条了。

这次重游伦敦城虽然不及去年来时观光的地方多,但毕竟去了两处未曾去过的地方(xxx墓和西敏寺大教堂),也算是大有收获。美中不足的就是未能进入大英博物馆,听说那里陈列着无数奇珍异宝,其中包括许多当年英国从我们中国掠走的国宝,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去看看,要亲眼目睹,毋忘国耻。还有就是xxx生前常去的英国图书馆,听说那里至今仍旧保留着xxx他老人家当年读书的固定座位。 

    下午三时车子开出了伦敦市区朝大宁轮停泊的Tilburry港口驶去再见了,又一次再见我会再回来的,会再次拜访你——古老而又现代的伦敦城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重游伦敦城 (下)_沧海一粟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