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资本能够踊跃进入,说明整体市场还是看好新能源的前景,对电池从业者是个好事。
【《高工锂电》2月刊 文/杨庆亨】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当前动力与储能市场确实都比较火爆,尤其是车用动力电池方面,因而各大电池企业纷纷都在扩产。从整体行业形势来看,电池企业扩产需求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至于怎么扩产, 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电池企业的产品能不能满足客户当前的要求,而且这应当是经过实际检验的,不是在理论推导出来的。电池企业在电池材料体系的选择、工艺路线的选择上要做充分的评价,每种方向都有最适合自己的材料体系与工艺路线。如果不假思索地盲目扩产,可能会给未来挖坑。
如今在电池扩产浪潮涌动之际,笔者注意到,既有上市公司寻求兼并购电池企业,也有电池企业借助资本力量扩张产能。
资本能够踊跃进入,说明整体市场还是看好新能源的前景,对电池从业者是个好事。从新能源行业未来发展的空间来看,资本进入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应当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资本市场的介入。
而电池企业与投资方谈的条件如何,主要还是看电池企业自身的能力与发展潜力。如同找对象一样,双方最终能不能走到一起,取决双方的互信程度,更取决你长得怎么样。
如今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是不争的事实。若电池企业盲目扩产、新建产线,可能导致产能空置、订单不足以支撑、资金链断裂。在此背景下,电池企业扩产还需考虑多方面因素。
笔者认为,电池企业核心还是要清楚自己的市场开拓能力、产品研发能力、资本保证能力到底在什么水平,要客观的去评价自己的实力怎么样。
从当前的市场形势来看,有技术积累、有资本能力的企业扩产,可能是其进一步增长的必要条件,而一些没有雄厚资本与技术实力的小公司扩产,笔者认为只会加快其走向死亡的脚步。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不仅是国内电池企业纷纷在扩产,三星SDI、LG等外企也在中国电池市场进行深入扩张。
客观地说,中国大部分的电池工厂与三星SDI、LG在技术积累、产品质量、资本实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他们在进入中国后,采用本地化的材料、设备、人员以后,其价格竞争力会进一步提升。
然而,笔者认为国内的同行也不必畏惧,大型企业有大型企业的问题,他的优势可能正好也是他的弱势。另外,锂电池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只要国内电池企业做到产品靠谱,确实能够为客户提供价值,相信还是会有非常好的未来。
【杨庆亨 副总经理 江苏中兴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