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锂电》2月刊 文/胡博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对中国锂电市场的统计及预测,2014年中国锂电池产量已接近30GWH,达到29.9GWH,预计2015-2017年将继续保持每年30%以上高速增长,到2017年中国锂电池产量将接近70GWH。
这给国内材料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2014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销售量已达到5.2万吨,按照锂电池的增长率不难预测,到2017年中国市场对负极材料的需求量将达到12万吨以上,为2014年的2.5倍。
笔者认为GGII对未来锂电池的增长预期相对保守,中国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可能会超过每年30%的增长率,有可能达到40%甚至更高。面对如此千载难逢的机遇,国内负极材料更是摩拳擦掌,大有各显身手之势,纷纷扩产或建设新的生产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任何时候的扩张都必须对业内各方面的信息有充分的了解。现在国内低端负极材料主流报2.5万元/吨,中端产品主流报4.5-6.5万元/吨,xx产品主流报8-10万元/吨。2014年除了3C产品需求外,动力电池市场需求量开始释放,在原有基数不大的背景下大幅增长,负极材料的出货量比上年都有大幅度增加,预计40%左右。
据行业的排名前两名企业BTR和杉杉的非官方数据,2014年两家的销售量分别是23000吨和12000吨,销售额分别是10亿元和8.5亿元,都比上年大幅度增加。但同时行业利润率继续下降,负极材料价格普遍下滑10%-15%左右。
事实上,负极材料企业和中国锂电池制造企业一样,xx产品产能不足,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一些低端电芯企业的经营困难,拖累相关负极材料企业,造成相关企业回款难、坏账多、流动资金紧张,甚至造成亏损。
据GGII预测,未来几年动力电池对锂电池的需求增长率将超过30%,锂电池增长主要来自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对材料的循环、倍率和低温性能要求较高,同时又要求有较高的容量和压实密度,目前使用的负极材料多以改性人造石墨和中间相碳微球为主。
除了对负极材料性能要求较高外,对成本要求也在挑战现有材料企业的控制极限。这要求负极材料企业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技术功底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同时又要具备强大技术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研发检测设备,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方能满足动力锂电池对负极材料发展的要求。
负极材料企业与动力锂电池厂的合作,相比与消费电子锂电池厂,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更长的培育期,其合作相对更加紧密。因此,对负极材料厂商来说,具有一定的动力电池客户资源,将能助其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先胜出。
同时,由于动力电池对负极材需求量更大、价格更低,账期甚至更长,这对进入动力电池领域的负极材料厂商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资金压力。因此,未来动力锂电池负极材料将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
未来对负极材料企业是巨大的机遇,具有极强研发实力、优秀客户资源和雄厚资本的企业将能在竞争中具备优势。因此,产能的适度扩张、理性扩张、有序扩张将有利于企业和行业的良性发展。
【胡博 总经理 湖州创亚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