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医药商业回顾与展望

     

2009年,新医改方案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露出其神秘面纱,紧接着一系列相关制度与配套措施相继出台,其中对医药商业而言,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国家基本xx制度和新版GSP认证标准的实施。

国家基本xx制度明确规定:基本xx将实行以省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并规定生产企业为招投标的主体,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xx并实现零差率销售。这意味着对于医药商业企业而言,那些网络覆盖全、配送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全国性医药商业企业和区域性龙头医药商业企业将占据主导优势;对于医药商业零售而言,面对社区医疗机构的竞争,普通单体药店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挤压,而大型医药商业零售连锁企业的抗压力可能更强。

2009年,大多数商业企业将重新换证,而新版GSP认证标准明显提高,其中要求商业企业的“仓储作业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自动仓库堆垛机不少于5台、高架仓库总高不低于8米”等,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来说,要达到现代物流的标准并非易事。

2009年,对于大多数中小型的医药商业企业来说是一个坎,而对于少数大型医药商业企业而言,则意味着一次难得的发展良机。如果要形容2009年的中国医药商业的话,那么“扩张、转型、洗牌”也许是提及最多的三个主题词。

 

扩张

新医改带来了医药市场的扩容,并明确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已跃然纸上,“融资”与“扩张”是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共同的选择。

排名{dy}的国药集团在接连收购了新疆药业、宁夏医药、天津太平医药商业企业后,今年4月,又拿下郑州九瑞公司51%控股权,入主中原。国药集团旗下的一致药业,在年初成立国控广州物流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在华南的物流配送能力,而对重庆医药的收购也正在谈判之中。至此,国药集团已初步完成了商业网络的全国布局。923日,随着国药控股(01099)在港上市,巨额融资又为其下一轮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排名第二的上海医药同样也加快了扩张的步伐。123日,上海医药为拓展河南分销市场,对河南商丘市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进行重组;128日,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苏州上药供应链有限公司,以加快建设华东物流网络;1016日,上海医药成为上实重组上药集团的{wy}上市平台,为上海医药巩固华东市场,向全国扩张,提供强大的融资后盾。

排名第三的九州通医药集团,之前一直专注于第三终端,现在也开始进军占据中国医药市场80%的医院终端。8月份,九州通在广州成立了专门做医院配送的银康药业有限公司;912日,九州通集团受让武汉健民持有的山东药山51%的股权,实现布局山东市场的目标;12月,上海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现代医xx流中心在上海青浦工业园成立。2010年,九州通集团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5家子公司、100家二级配送中心、5000家连锁零售店,实现年销售收入过300亿元,并准备在A股上市。

127,南京医药与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新的物流子公司——南京医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今年3月,中国医药收购华立九州,迅速在一线城市建立起覆盖当地全部三甲医院的分销网络;安徽华源医药在部分省市参股、并购了一些中小商业公司……

在商业零售领域,扩张也同样如火如荼。

今年1月,老百姓大药房斥资2000余万元成功收购了湖南湘潭海诚大药房32家门店,目前老百姓大药房在全国已有300多家门店。2009年全国开店目标是200家,预计今年实现销售额26亿—28亿元。为了加速扩张,老百姓大药房计划在2011年前登陆A股市场。

2009年,益丰大药房连锁公司尽管在浙江余姚、江苏淮安等地的扩张中遭遇新店被砸的阻挠,但丝毫也没有影响其向二三线城市扩张的步伐。

湖南芝林大药房连锁今年除了新组建兴汉药店联盟开展面向全省的“千家加盟”攻势外,已开始走出长沙,进军长、珠、潭等周边二线城市,完成省内各主要地级城市的布局任务。

 

转型

传统医药商业企业的赢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代理销售,赚取进销差;另外一种为依靠物流配送服务赢利。随着国家基本xx制度的逐步落实,“零差率”政策的执行到位,前者的生存空间正在迅速缩小。而未来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基于上下游产业价值链的增值服务必将成为医药商业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南京医药正逐步完成由药房托管药事管理服务外包的转型,以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能力为基础,以专业药学服务为特征,为下游客户提供包括药品管理、药房管理、药学服务在内的药事管理服务。

国药集团通过七大板块业务的协同发展与信息化“贸、科、工、服务”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融合,初步形成“商贸流通体系、科研开发体系、工业生产体系、会展服务体系”的国药价值网络。

面对社区医院的冲击,医药零售企业为提高利润来源,除了加强药品品类管理,部分药店正在由单一药店,向药妆店、健康用品商店等方向转型。为寻求差异化发展路线,零售药店的经营重点正在由重产品,向产品、服务并重的方向转变。

 

洗牌

医药市场的扩容并非一场机会均等的盛筵,“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将在医药商业这一细分领域得到充分验证。

我国现有各类医药商业批发企业大约1.6万多家,{zd0}的前三家所占市场份额不到20%,而美国{zd0}的前三家医药商业企业则占到了95%以上;我国现有各类零售药店36万多家,人均4000人拥有一家药店,已经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政府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势在必然。

除了退出,或者主动寻求并入大型医药商业企业,众多的中小商业企业组成联盟以应对大型商业企业的挑战。而商业零售企业也通过组建联盟,以便在与工业企业的谈判中获得有利地位。

20096月,山东省“齐鲁医药商业联盟”正式成立; 11月10 “浙江社区医药服务共同体”成立;1126日,“中国蓝海医药A联盟”成立;126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由12家商业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河北中健医药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2009年是中国医药行业迈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局之年,相信在随后的三、五年内,医药商业行业内企业的扩张、转型和洗牌仍将持续不断。在这样一个机遇与危机并存的时代,我们坚信,只有那些历经市场残酷洗礼而屹立不倒的企业,才有机会分享中国医药行业的下一个辉煌十年!

郑重声明:资讯 【2009年中国医药商业回顾与展望】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