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收到在 Apple 网站订购的 15 寸 MacBook Pro,自订规格是 Intel Core i7 处理器、8GB 记忆体、7200 rpm 500GB 硬碟及高解像度镜面显示屏。在订购 MacBook Pro 之前原本买了上年 10 月推出的 27 寸 iMac,不幸地屏幕有死点和偏黄问题,向 Apple 更换第二部后轮到风扇有问题,无论当时内部温度有多高或有否开启任何程式,风扇只会维持着差不多 4000 rpm 的水平,除非关机,否则风扇根本不会慢下来,十分嘈吵。于是便致电 Apple 要求退款,一来担心第三部 iMac 依然有问题,二来将到外国升学,笔电当然比台机适合,更何况同时管理一部笔电一部台机对我来说相当费神,所以一部笔电另加一个 24 寸 LED Cinema Display 显示屏便是最理想的组合,回家时将 MacBook Pro 接上随之变成台机,出门时只须拔掉 3 条缆线即可,俐落非常。

处理器
同样也是 Intel Core i7,但此 i7 不同彼 i7,iMac 的 i7-860 是实体的 4 核 8 线程而 MacBook Pro 只是虚拟的 4 核 4 线程,换句话说 Intel 配置给 MacBook Pro 的 i7-620M 其实是实体双核,只是透过 Hyper-Threading (超执行绪技术) 模拟成 4 核,将执行工作平均分配给更多核心;Core i 系处理器的另一项特性 Turbo Boost,在开启 Final Cut、Photoshop 或 Aperture 3 等对处理器要求较高的程式时,该特性便会将处理器时脉提升至单处理核心的 3.33GHz 或双处理核心的 3.06GHz。坦白说,开启 Aperture 3 的速度相对上一代 MacBook Pro 并没有很显著的分别,顶多是载入大量照片及输出照片时快数秒,反而 iMovie 09 在影片输出的速度较上一代 iMac 及 MacBook Pro 有明显的优势,在 2.0GHz Intel Core 2 Duo 的 iMac 上输出一段解像度为 960 x 540 的 3 分钟影片大概需要 6-7 分钟, 2.8GHz Intel Core 2 Duo 的 MacBook Pro 缩短至 4 分钟,而 Core i7 2.66GHz 的 MacBook Pro 则只需 2 分钟。除了影片剪接,影片转档亦是十分消耗处理器资源的程序之一,就以一段 90 秒短片为例,转档时间视乎程式而定,约 30 秒至 2 分钟不等,期间处理器 4 条线程均被转档程式占满,{zg}达 93%。


在 Core i7 下输出一段 3 分钟的短片只需 2 分钟左右,比 Core 2 Duo 快了一倍。

转档向来是对处理器负荷很大的工作,无论是哪个转档程式,占去处理器 80-93% 资源是等闲事。由上而下,转档程式为 HandBrake、PEnGUIn Encoder MP4 及 QuickTime Player X。

显示屏
新 15 寸 MacBook Pro 可加 HK$ 780 或 HK$ 1,160 升级至 1680 x 1050 的高解像度镜面或雾面显示屏,这是当年 20 寸 iMac 才配备的像素,如今将之配备到 MacBook Pro 上,影像自然比标准的 1440 x 900 更清晰细致;虽然高解像度能给予更多桌面空间,但字体也相对缩得更细小,如果需要经常浏览文字或处理文书工作而又不抗拒镜面的话,应选择 1440 x 900 的标准像素。许多人常问应选择镜面还是雾面显示屏,这关乎个人的使用习惯,纯粹观赏相片或影片,希望获得较锐利的颜色和较浓郁的黑色,环境光线又可被调节的当然选镜面;但需要准确色度及色温,或经常拿到户外作流动工作站的就应选雾面。要留意的是雾面显示屏只有高解像度的 1680 x 1050 可选,而且外框为银色,有别于镜面显示屏以一整块玻璃覆盖的黑边设计。可视角度方面,因 MacBook Pro 还在使用 TN (Twisted nematic) 屏幕,未一起随 iPad、新 iMac 及 LED Cinema Display 更新至 IPS (In-plane switching),所以新 MacBook Pro 仍无法表现 IPS 达 178 度的可视角度。

左为镜面,右为雾面。个人认为镜面的黑边设计与机身较统一,但就要忍受反光之苦,名符其实的爱靓唔爱命。
Image courtesy of ENGADGET

电池
续航力和充电次数是笔电相当关键的一环,尤其在越来越讲究笔电效能的今天,若续航力只有 3 数小时,纵有实体四核处理器和高阶显示卡也是徒然。苹果称新 15 和 17 寸 MacBook Pro 充满电一次即可使用长达 8-9 小时,记住只是“长达”,就一般使用如浏览讨论区、处理电邮、文书工作而言,的确可用上如此时间,期间须把屏幕亮度调低至 40% 及xx关闭键盘的背光照明,否则续航力会缩短 1-1.5 小时;但播放 Flash 影片,转档或执行大型程式如 iMovie、Final Cut、Aperture 等的话,续航力则大幅下降至只有 2-3 小时,不过有时就算没有执行大型程式,只执行通讯工具如 Skype、MSN Messenger 或不插电源线接驳外置显示屏,续航力都会因这些程序xx了独立显示卡的切换而下降。至于充电次数方面,MacBook Pro 依然没有令人失望。承继 iPod、iPhone、iPad 和全线笔电上年始用的内置式电池,全新 MacBook Pro 的续航力得以提升之余,充电次数亦能保持上一代的 1,000 次。因为都是内置式电池,所以长期插着电源线使用电脑是很多用家担心的问题,怕会充坏电导致储电量下降甚至加速电池老化,其实苹果笔电的智慧型充电技术正有效透过管理晶片解决该问题,充满电之后晶片便会启动断电机制停止充电,配合新电池先进的化学物料,能有效减低充坏电的可能及有助延长电池寿命。保养很简单,如苹果网站所述,记得{dy}次使用电脑前将电池xx充满,日后使用电脑时不要长期插上电源线,让 Jelly 状的电子保持流动就可。

别以为没执行大型程式便不会自动切换至效能高、耗电大、升温快的独立显示卡,只要接驳外置显示屏一样会xx其切换。要检查正在使用哪张显示卡很简单,进入 System Profiler 之后在左面选 Graphics/Displays,除了 MacBook、MacBook Air 和 13 寸的 MacBook Pro 外,15 和 17 寸 MacBook Pro 均会在右面显示两张分别为整合式 Intel HD Graphics 和独立式 NVIDIA GeForce GT 330M 的显示卡。点选其中一张后其 Online 状态为 “Yes” 的话,表示电脑正启用该显示卡。

Adaptive Charging (智慧型充电技术) 先进之处在于利用系统管理晶片与订制锂聚合物电池保持沟通,充满电池后会自动断电。

已知问题
归纳了自己和网友使用时遇上的问题,发现原来都是老毛病。升级后纵然效能表现没令人失望,可是新酒旧瓶,上一代为人垢病的硬件问题看状还未有改善,收取优质的价钱却提供差劣的品质,iMac 如是,MacBook Pro 亦然,苹果昔日引以为傲的 QC 随日渐壮大的步伐反向倒退,无奈地只能慨叹失望。以下是资料搜集期间比较常见的问题,到店铺选购或从苹果的网上商店收到电脑时不妨测试一下。

一、铰位发声

轻轻按下或电脑开合时,连接着屏幕与机身的黑色塑胶铰位 (Hinge) 会发出 click click 声,据外国的苹果职员所言,按下会发声是因为铰位太紧,开合会发声则是因为铰位下电线移位或组装时出现偏差所致。

二、不能吸入或读取光碟

吸入式 SuperDrive 一向瑕疵多多,有别于数年前小白 iMac 飞出光碟和铝版 iMac 不能退碟的问题,发生在 MacBook Pro 身上的是不能吸入或读取光碟,尽管那是随机付上的安装光碟。

三、无故当机

难道{dy}批机有问题是必然?外国用家与自己的经验相若,在没有开启大型程式或多工作业的情况下,简单如浏览网页、MSN、听歌看电影、甚至是关机途出也会当机或出现沙滩球,Core i5 i7 的何种机型皆无一幸免。故此刻建议为多等一会,下一批新机可能有改善;返朴归真选择仍在使用 Core 2 Duo 的 13 寸 MacBook Pro。有关系统无故当机或出现沙滩球的详细讨论可参阅:


总结

尽管在网上看见新旧 Mac 用家对新机的各种投诉,但总括而言,新 MacBook Pro 依然令我满意。剪辑影片、修饰相片和观赏 YouTube 高清短片等日常程序在 Core 2 Duo 下已有不俗的表现,如今升级至 i7 处理器和 8GB 记忆体后表现更上一层楼。这个月来几乎天天开着电脑 10 小时,时而多工作业时而简单应用,除了在一次系统重启期间遇上沙滩球而要强行关机外,幸运地再没有发生外国用家常见的其他问题。{wy}要挑剔的是机身重量和温度,先说前者,对不背背包的我来说,携着一大块 5.6 磅的铝合金上街一会还可以,一旦路途遥远就会双臂酸软,汗流夹背,烈日当空的夏天情况更甚。另外就是机身温度,众所周知,苹果为求无缝设计的美观,散热自然较差,所有笔电跟 Time Capsule 及 Apple TV 一样热到烫手,没有夸张,真的热到可在机壳上煎蛋,根本不能放在膝上使用,Laptop 之称名不符实,领教过此等灼热后,iPhone 的所谓“好热”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冬天用于暖手的程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