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中国城市馆--11 安徽馆

 

 

安徽馆展示水墨文化 可持虚拟宣笔挥毫泼墨

在上海 会安徽馆,游客的剪影将映照在黄山山水画和新安江水墨画上,形成“人在画中”的奇妙感受。

安徽馆以“徽文化让生活更多彩——无徽不成镇”为主题,展示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和长江、淮河、新安江为代表的“三山三水”,并带游客体验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来一次安徽的人文体验之旅。

粉墙黛瓦突显徽派建筑

安徽馆占地600平方米,形如矩形,外观提取明清徽派建筑的标志性元素作装饰,于粉墙之上表现山水意境,以粉墙黛瓦之美来诠释,恢弘、大气又尊贵、精细。

对这些传统文化,安徽馆注重将其与现代高科技相融合,用视觉盛宴调动观众,再通过互动环节,体现安徽的历史厚重感和自然山水。

安徽馆的展示分为“印象安徽”、“多彩城市”两大部分。其中,“印象安徽”由“迎客松”、“三山三水”、“和谐之源”、“四水归堂”四大系列展项组成,彰显安徽历史文化中“和谐”、“创新”理念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多彩城市”则通过环形多媒体剧场,展现安徽的发展成就、未来的宏伟蓝图。

“迎客松”开门迎客

安徽馆的等候区与展厅大门均采用传统徽派砖雕装饰,游客进入大门,首先将看到一面纱墙,墙上矗立着一棵高大挺拔的黄山“迎客松”,用激光线条勾勒出枝繁叶茂,枝叶上还逐一闪现合肥、芜湖、安庆等安徽各城市的名称。

考虑到世博会的巨大客流,安徽馆内设有两条内场等候通道。通道两边是整幅的落地山水画和视频,山水画行云流水,视频则呈现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和长江、淮河、新安江为代表的安徽“三山三水”,让游客在等候时也能领略安徽奇特秀美的山川风光。

“持宣笔蘸徽墨写字”

安徽有秀丽的风光,也有宣纸、宣笔、徽墨等人文遗产。游客不仅能看到不同的文化展示,还能在互动展项中“挥毫泼墨”。

走进“印象安徽”展区,游客首先来到“和谐之源”展项群,这是一个幽暗静谧的徽派建筑天井,中央摆着一个古朴的石鼓,四周地面铺陈着“荷花”、“螃蟹”等画面,寓意“和谐之源”。

在这里,游客可以手持虚拟的宣城毛笔,蘸取“歙砚里的徽墨”,在石鼓表面“书写文字”,并即时投影在纱网成像幕墙上。

徽派建筑天井蕴含“水为金、雪为银、汇集财富”的建筑理念。透过四周朦胧飘渺的塑形纱网幕墙,位于纱网后方等待进场的观众剪影将映照在黄山、新安江“山水画廊”之上,形成“人在画中”的奇妙感受。

安徽馆解读

主题:徽文化让生活更多彩——无徽不成镇

位置:世博园A片区中国地区馆内

面积:600平方米

造型亮点:提取明清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粉墙黛瓦”

跟早报游安徽馆

和谐之源:四只水缸放视频展示安徽

安徽馆“和谐之源”展区的四角端坐着四只大水缸,这是安徽民居里常见的防火缸。

这四只水缸分别用砖、石、木、竹雕刻而成。最奇特的是,四只缸的缸体表面都有互动触摸屏,游客可以点击屏幕,游览“城市”、“经济”、“人文”、“风光”等四个展示主题。

“城市”主题将以合肥都市圈为核心,通过发展规划中的城市轴线,逐一介绍安徽各城市的发展概况。

“经济”主题打破城市顺序,以“861”行动计划为核心,按照经济产业类别,介绍安徽的八大重点产业基地、六大基础工程。

“人文”主题汇集了古今安徽灿若繁星的名人、学术著作、戏曲、传统美食。张小泉剪刀、余氏当铺、安徽会馆戏楼等徽派印象将不断闪现,带领游客在文化的长河中自由徜徉。

“风光”主题以安徽省三大旅游板块为核心,展示“大皖南国际性旅游区”、“巢湖国际级旅游区”、“新皖北区域性旅游区”的美丽风光。

多彩城市:“水晶瓶”上七彩水墨作画

一阵清脆的鸟声传来,一群鸟飞入天井,时而掠过水缸,时而飞上竹枝,汇聚成一道绚丽的彩虹,xx游客进入安徽馆“多彩城市”展区。

该展区有一个巨大的五彩斑斓的包装礼盒,伴随着咿咿呀呀的学语声,礼盒的包装缓缓落下,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瓶呈现在游客眼前。

悦耳的音乐响起,七彩墨缓缓出现在如同钻石般璀璨的硕大瓶塞中,随后沿瓶壁缓缓流下,幻化成七彩颜色,像水墨画般均匀地铺洒在瓶体表面。在这一过程中,水晶瓶的颜色也在不断变幻,最终变为绿色。

随后,一双胖乎乎的小手在瓶体表面轻轻抚过,瞬间勾勒出一幅黄山水墨画。

水墨画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介绍安徽旅游的视频画面——七彩墨代表七个不同主题,介绍具有安徽特色的工业、农业、对外开放、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七方面内容。

最终,游客将看到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辰,向四周铺散,如漫天花雨般洒落。同时,印有安徽风光的书签缓缓落下,游客将带着礼物走出安徽馆。

 

 

郑重声明:资讯 【上海世博中国城市馆--11 安徽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