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自4月份反弹至1000美分上方后,明显乏力,基本面缺乏利多刺激,以及资金后续推动力不足使得美豆在1000美分的高位岌岌可危。
美豆自4月份反弹至1000美分上方后,明显乏力,基本面缺乏利多刺激,以及资金后续推动力不足使得美豆在1000美分的高位岌岌可危。进入5月,欧洲债务危机深化促使美元被动大幅上涨,商品市场受系统性风险影响全线大幅下挫,美豆顺势打开了下跌空间,主力合约{zd1}下探至930美分附近。目前来看,美元的强势对商品的拖累作用将逐渐减弱,美豆在前期底部区域也将受到较强的支撑,随后将有反弹的可能。期价短期若能突破950美分附近的压力,则有可能再次试探970—980美分一带的压力位。目前资金有重新流入美豆市场的迹象,后期美豆反弹能否持续仍需关注资金的变化。
美元上涨告一段落,商品逐渐回归基本面
欧元区债务问题引发市场对全球经济的担忧,避险资金不断流入美元市场,欧元的不断走低更是推动美元不断被动上涨,投资者参与商品市场的信心遭受严重打压。资金的流出加速了商品的下跌,自5月初至今,原油下跌了15%,美豆跌幅也在5%左右。近期由于市场传言欧央行将采取措施支持欧元,使投资者对美元的避险需求减弱,而德国宣布禁止部分作空交易也使得避险买盘逐渐减少,美联储{zx1}发布的会议纪要暗示还将延续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也使美元承压。从技术上看,美元近期加速上涨已经接近2008年11月的阶段性顶部,我们认为5月19日的大阴线有揭示美元短期基本见顶的迹象,至少商品市场在经过前期大幅下挫后,继续受美元拖累的影响将会减弱,期价更多地将逐渐回归基本面。
供应庞大施压远期合约,基本面利空压制美豆反弹空间
USDA5月份的供需报告显示,按每英亩42.9蒲式耳推算,2010年美豆收获面积约为7710万英亩,产量预计为33.1亿蒲,比2009年减少4900万蒲。但由于考虑到逐年增加的期初库存,大豆总供给将会比当前年度仅仅减少200万蒲。在出口方面,去年美豆因南美供应减少出口大幅增加,但2010/2011年度的出口需求却不容乐观,年底之前南美大豆的供应将会相对宽松,美豆出口将会从今年的14.55亿蒲下降至13.5亿蒲。由于美国农业部5月份供需报告相对偏空,远月合约将会表现相对弱势,利空因素仍将压制美豆反弹空间。
天气炒作仍有可能成为引发美豆反弹的导火索
目前美豆的播种顺利进行,美农户已完成38%的大豆作物的耕种,略高于正常水平。但由于未来还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生长季节,2010年新豆作物仍需克服很多障碍,2009/2010年度年末库存预估偏紧,使得交易商仍然愿意为期价增加部分风险升水,关于天气的炒作仍有可能成为引发美豆反弹的导火索。
资金有重新流入美豆市场的迹象
美豆自四月初以来的涨跌除了受基本面的影响以及美元的打压外,资金对期价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从美豆期货总持仓来看,资金从4月初开始逐渐流入美豆市场并助推美豆创下阶段性的高点,主力合约挑战1020美分失败后资金逐渐流出,期价也黯然回落。目前来看,美豆7月在5月19日止跌企稳后总持仓有小幅增加,美豆能否顺利再次启动反弹行情仍需关注资金的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美豆仍可能再创新高
我们对CBOT大豆近40年的交易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在每年的极值月份中,5月、6月、7月是形成当年极值高点次数较多的月份,分别占总样本概率的17.5%、15%、17.5%。从我们统计的概率上讲,今年4月份美豆指数形成的1005美分附近的高点构成2010年高点的可能性不大,未来三个月内,美豆价格仍有新高出现的可能性。
国内市场下有支撑,但上方压力很大
减产担忧为连豆提供底部支撑。受今春不利天气影响,黑龙江大豆播种较往年延迟10—15天左右,对天气的炒作一度助推连豆1月合约大幅走高。截至5月13日,黑龙江省大豆播种已完成2675万亩,占应播面积的42.2%。近几日天气情况有利于农民抢播,市场对国产大豆产量下降的担忧减弱。但由于天气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后期市场仍然保持一定的风险升水,这将为连豆提供一定的底部支撑。
供应面宽松压制期价上涨空间。截至5月14日,国内港口大豆库存为5510740吨,处于历史相对高位。5—7月份预计大豆平均到港量为500万吨,而国家临储大豆还有近300万—400万吨的库存尚未释放,随着大豆到港的不断增多,国内大豆的供应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进口大豆进口成本环比下降也将继续施压国内大豆市场,5月份到港的巴西大豆成本区间集中在3350—3400元/吨。源源不断涌入的低价进口大豆对国内大豆以及下游产品价格的压制效应短期难以缓解。
技术上看,连豆1月合约已经回吐了自4月初以来涨幅,期价在3月份的振荡平台3800元/吨附近有较强的支撑;连豆粕1月、连豆油1月合约分别在2820元/吨、7500元/吨附近获得较强支撑。但是库存压力以及国内股市未稳令市场的投资兴趣大幅减弱,期价的反弹将会受到较大的拖累。连豆1月合约未来一段时间将更多地维持在3800—3900元/吨区间内振荡,而高企的进口大豆库存压力更多的将通过压榨环节转移到下游产品豆粕身上,预计未来油强粕弱的格局将会延续一段时间,油粕比值有望振荡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