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农事安排

食用菌农事安排

2010-05-18 18:27:28 阅读10 评论0 字号:

食用菌农事安排(资料来源于网络)

6月食用菌农事安排    草菇

  一、栽培时间  日气温稳定在23℃~30是草菇栽培的适期。自然条件下栽培,播种期在67月。

  二、品种选择  目前生产上可选用V23(大粒)、V37(中粒)、V20(小粒)、V35(中粒)等优良菌种。

  三、原料准备  选择干燥、无霉变、不腐烂的秸秆,使用前将其暴晒35天,截成1015厘米长的段或打碎,其他辅料要求无霉变、无结块。

  四、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稻草或麦秸75%,畜禽粪5%,麸皮2.5%,肥土10%,石灰5%,过磷酸钙2.5%。配方二:稻草或麦秸75%,麸皮(米糠)10%,石灰5%,尿素1%,过磷酸钙2%,畜禽粪7%。以上培养料的水分含量保持在60%~70%,pH值保持在910

  五、培养料的调配与发酵将秸秆放在2%的石灰水中浸泡68小时,捞出沥水,再与其他料混合均匀,每吨培养料喷250毫升敌敌畏。将混合好的培养料堆成宽、高均为1、长度不限的堆,上盖薄膜进行发酵。当堆温升为65℃~70时,开始翻堆,以后每天翻堆1次。发酵610天,翻堆3次。

  六、铺料播种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铺在畦床上,厚度为1020厘米。菌种挖出后,以10厘米×10厘米的穴距进行穴播,稍压实拍平,用种量为培养料的10%。播种结束后,在畦床上覆盖薄膜保温、保湿。

  七、菌丝生长阶段管理(一)温度调控。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32℃~34,空气湿度保持在80%~85%。当料温超过35时,要揭薄膜通风降温,并用锥形棒在培养料上扎通气孔。水分含量偏低时,适当喷水调湿。若水分含量高,应揭薄膜排湿。(二)检查菌丝定植情况。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天,料温上升,菌丝萌发,3天后菌丝向四周蔓延,5天左右菌丝布满料面并向料层深处扩展。若播种后3天菌丝不萌发,但料温正常,说明菌种老化,应及时补种。(三)加强通风。菌丝定植前,每天早、晚通风,每次通风2030分钟。菌丝定植后,要加大通风量,并延长通风时间。(四)调节水分。当菌丝布满料面并有幼菇出现时,喷1次水,水温要与料温相同。从播种到原基形成需710天。

  八、出菇期管理  (一)揭薄膜增加通风量。当子实体原基形成时,立即将薄膜抬高撑起。(二)勤喷水保持空气湿润。子实体生长要求空气湿度保持在90%~95%,地面和空间要勤喷水,但料面上要少喷水,保持料面湿润即可。幼菇时期不能直接向菇体上喷水,以防幼菇腐烂。阴天少喷水,早、中、晚都要通风,雨天不喷水,风天适当通风。(三)调控菇房温度。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2℃~34。若料温过高,应揭薄膜降温,或在棚顶加遮阳物。当料温低时,要减少通风次数,盖严薄膜保温。

  白灵菇

  一、栽培时间  反季节栽培的接种期在67月,经过2030天发菌,于78月越夏,9月底至10月出菇。

  二、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棉子壳94%,玉米面2.8%,石膏1%,右灰2%,尿素0.2%。配方二:棉子壳40%,木屑40%,麸皮10%,玉米面8%,糖1%,石膏1%。以上配方水分含量保持在60%~65%。

  三、培养料的调配与发酵将易溶于水的糖、尿素等在水中溶化,其余原料混合后加水反复拌匀,堆成宽115、高1215、长度不限的梯形堆。堆上每隔3050厘米打一透气孔,其孔径为710厘米,每侧各打2排透气孔。堆上面盖薄膜保湿,堆下部留3050厘米不盖薄膜。当堆温升为65℃~70时进行翻堆,发酵710天,翻堆3次。

  四、装袋  白灵菇均采用袋栽。栽培袋由厚0.040.06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制成,宽1517厘米、长35厘米。装袋前把发酵好的培养料进行调水,使其水分含量保持在60%,pH值保持在7.585。装袋时,先把袋口一端扎好,将培养料均匀装入袋内,每袋装培养料0.951.05公斤

  五、xx  装好的料袋,高压xx23小时,常压xx1018小时。xx后,取出料袋放在接种室或干净的地方降温。

  六、接种  当袋温降至30时,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打开袋口,在无菌操作下从两端或一端接入菌种,接种量为培养料的10%。

  七、发菌管理  接过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叠放于床架上。培养室在放入菌袋前喷多菌灵xx,放入菌袋后,每57天喷药xx1次。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7,空气湿度保持在70%左右。避光培养。发菌1015天,当两端的菌丝布满料面时,进行翻堆。培养3540天菌丝可发满袋。

  八、菌袋越夏  菌袋放入越夏场所后,应定期检查湿度并进行通风。待秋季气温转凉时,将菌袋移入菇房进行管理。

  平菇

  一、品种选择  夏季栽培平菇应选用高温型品种。常用的品种有红平菇、侧耳5号、凤尾菇等。

  二、培养料配方  玉米心81%,麸皮8%,复合肥6%,石膏1%,石灰4%。

  三、装袋与接种  栽培袋由厚0.02003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制成,宽2022厘米、长4550厘米。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装入袋内,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扎口。平菇可以用培养料直接接种,也可经高温xx后接种。用培养料直接接种时,边装料边接种。即先将塑料袋一端扎好,放入一层菌种,然后装培养料,当培养料装至袋的1/2时,再放一层菌种,继续装培养料,培养料装至距袋口34厘米时,撒一层菌种,扎好袋口。为防杂菌感染,培养料{zh0}经高温xx后接种。

  四、培养发菌  夏季温度高,菌袋叠放层数宜少,叠34层或单层排放。室温控制在30左右。若料温超过30,应加大通风量,同时疏散菌袋散热。发菌1015天翻堆。2025天菌丝长满袋。

  五、出菇管理  菌袋转入菇房后,喷水使菇房湿度保持在85%~90%。早、晚通风,710天可采收{dy}茬菇。采收12茬菇后,将菌筒立放于畦内,排满畦后,用肥土填平菌筒间的空隙。在菌床周围培土及上面覆土,浇透水。覆土可有效控制杂菌感染,也能保温、保湿。覆土后可采收23茬菇。

7月食用菌农事操作

草菇 7月正值高温季节,是草菇栽培的最适时间,菇农应当在6月底开始进行草菇培养料的堆制和栽培种的准备工作。特别注意在菌丝生长阶段和出菇阶段的管理工作。

1. 温度调控。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32℃~34℃,空气湿度保持在80%~85%。当料温超过35℃时,要揭薄膜通风降温,并用锥形棒在培养料上扎通气孔。水分含量偏低时,适当喷水调湿。若水分含量高,应揭薄膜排湿。(1)加强通风,菌丝定植前,每天早、晚通风,每次通风2030分钟。菌丝定植后,要加大通风量,并延长通风时间。(2)要调节水分,当菌丝布满料面并有幼菇出现时,喷1次水,水温要与料温相同。从播种到原基形成需710天。  

2. 出菇期管理  1)揭薄膜增加通风量。当子实体原基形成时,立即将薄膜抬高撑起。(2)勤喷水保持空气湿润。子实体生长要求空气湿度保持在90%~95%,地面和空间要勤喷水,但料面上要少喷水,保持料面湿润即可。幼菇时期不能直接向菇体上喷水,以防幼菇腐烂。阴天少喷水,早、中、晚都要通风,雨天不喷水,风天适当通风。(3)调控菇房温度。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2℃~34℃。若料温过高,应揭薄膜降温,或在棚顶加遮阳物。当料温低时,要减少通风次数,盖严薄膜保温。 

白灵菇 反季节栽培的接种期在67月,经过2030天发菌,于78月越夏,9月底至10月出菇。加强发菌方面的管理,接过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叠放于床架上。培养室在放入菌袋前喷多菌灵xx,放入菌袋后,每57天喷药xx1次。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7℃,空气湿度保持在70%左右。避光培养。发菌1015天,当两端的菌丝布满料面时,进行翻堆。培养3540天菌丝可发满袋。

发满菌后,菌袋放入越夏场所后,应定期检查湿度并进行通风。待秋季气温转凉时,将菌袋移入菇房进行管理。

十月食用菌农事巧安排 

    秋高气爽的10月,是食用菌生产比较热闹的时期。秋季出菇异彩纷呈,冬季栽培的制种如火如荼,较多品种的发菌正在进行。本月应以发菌管理为重点,正在出菇和准备出菇的应不失时机做好管理,确保理想出菇。

    出菇管理 早秋平菇:该阶段的管理重点应强调一个“水”字:常规栽培的,出菇后菌袋失水严重,应采取浸泡或注射等方法予以补水,以期获得较高产量。暴发出菇生物学效率在{bfb}以上的,可清理菌袋,及时将下批平菇转入出菇管理。9月播种的平菇,应尽量控制,使之进一步菌丝后熟,{zd0}限度地积累营养,为10月出菇奠定基础。金针菇:大部分金针菇出菇已进入尾声,约有1/3的金针菇还在出菇。用冷库反季节栽培金针菇的{zd0}难度是水分管理,据8月调研,部分金针菇出菇场所湿度偏低,导致产量不尽人意。其中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湿度测量时主要位置多在1.5高度,而冷库内的温度呈上高下低状态,用水多采取地面洒水的办法,使得高层的温度偏高而湿度偏低。二是目前棉子壳原料多为大壳、短绒,吸水率低,约30%左右,而且持水性差,导致菌袋内水分“先天不足”。双孢菇:9月上旬播种的双孢菇,10月中下旬出{dy}潮菇。注意出菇后对畦床进行有效补水,以利出第二潮菇。木耳类:由于温差较大,无论是黑木耳还是毛木耳,生长速度都变慢,此时不要喷水过多,以延长生长期,{zd0}限度地提高产量。香菇:高温型香菇已进入末期管理,由于温度变低、温差变大,香菇质量将会因此而提高。但要注意,10月初进行{zh1}一次泡袋后,强化低温管理,可以长出一批高品质的鲜菇,随即应清棚,进行xxxx处理,10月底即可准备将低温型香菇菌株的菌袋移进棚。

    发菌管理 菌种:无论二级种还是三级种,均应注意,湿度大对菌种是不利的,应加强通风管理,有条件的应进行降湿处理。要严格剔杂,尤其要防范链孢霉等毁灭性杂菌的发生,一旦发现,要立即用塑料袋慢慢套住污染菌袋,移到棚外进行销毁处理。香菇:低温型香菇发菌多已完成,此时应密切注意温度变化,本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调整发菌温度,宁可延长发菌时间,也不要因温度高导致菌袋受损。个别地区的香菇进入后熟期或转色期,应设法降低温度,根据菌丝的生长状况,适时适度打孔,并拉大温差和湿度差,以利菌丝的生理转换。中低温型平菇:常规管理即可,注意不要码袋,严防烧菌。发菌棚覆盖防虫网,并每3天左右喷洒1次高效氯氰菊酯,以防菇蚊等害虫的侵袭。双孢菇:部分延期栽培的双孢菇可于10月中旬前后播种,管理重点是防止病虫侵袭。每5天左右喷洒1次百病傻300倍液,预防杂菌滋生。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食用菌农事安排】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