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早上,上海徽三小学 卞恩伟老师《赛马》(欣赏器乐课,南风鼓)
11月29日早上,上海平利路二小 宋春燕老师《赛马》(欣赏课唱游课)
11月30日下午,上海闸北小学 宋倩老师《童年的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欣赏唱游课)
这3节课都是上海二期课改的新教材课程,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特点,尤其是卞恩伟老师的打击乐南风鼓和欣赏《赛马》的结合,期中2节是唱游课,这3节课里既有同课异构,又有同构异课。
先说卞恩伟老师的这节《赛马》,这节课他侧重的是打击乐的教学,《赛马》是作为复习导入教学的,在这堂课里,卞老师先让学生聆听《赛马》音乐,想象画面,分析乐曲的情绪,情感,跟随音乐的情绪,用南风鼓来表现;在分析乐曲的情绪情感中渗透进乐器的技法,节奏的联系,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南风鼓的节奏、敲击技法,又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在练习过程中还设计了和乐曲风格相匹配的亮相动作,虽然卞老师本人不善于舞蹈,但是他设计的动作则很能表现乐曲的风格,在课的{zh1},卞老师让学生展示了他们经过排练的《穆桂英挂帅》,短短30分钟的课安排的很丰富,既让学生体验了乐曲的风格又学习了南风鼓的技巧技法,卞老师的示范也是很到位了用了对比法来让学生自己体验。这是一堂很有特色的课,将传统的欣赏课和打击乐相结合,给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不过像卞老师这样的课堂需要我们的学校特色和各方面的因素支持,因此,这样的课也不是任何学校都适合上的,只能做为特色课来上。
同样是《赛马》,宋春燕老师则比较倾向于普及性较大的唱游课的形式。首先,宋老师让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给后面的活跃气氛做了一点的铺垫。而律动的这个歌曲是跟导入部分相连接的。在欣赏教学的时候,宋老师创设了一些情境,引导学xx挥想象,并跟随音乐律动,并引导学生轻声视唱《赛马》的主题旋律(从学生的视唱旋律过程中可以看出宋老师平时的教学常规是抓的比较扎实的),这节课中宋老师设计了几个环节,在欣赏名家用二胡演奏的视频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拨弦演奏法,如果这里可以给学生稍微做一些点拨性的讲解,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乐器的演奏方法的了解,在后面的环节中宋老师让学生认识乐器,并给学生以很直接的体验,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触摸乐器,在辨别乐器音色的环节里,如果用音色对比较明显的器乐曲效果会根号一些,而在这里宋老师用的是板胡和二胡做比较,这样的音色如果不仔细的辨别的话很同意混淆,而在这个环节宋老师也只是带过了,这样就容易让学生模糊印象。还有就是在说明二胡的音色虽然趋向于比较悲凉的色彩,但是它也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的环节中,宋老师选的乐曲情绪也有些接近了,比如凄凉悲伤的情绪跟优美抒情的情绪本身就比较接近,而宋老师在这里选择的《真的好想你》这首歌虽然属于抒情的,但是它本身也带有一些凄凉悲伤的感觉,因此这里也是容易被学生混淆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做听辨类的体验的时候{zh0}还是要选择一些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宋老师在做课件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疏忽了,在认识对比乐器的时候,把拉弦乐器打成了拉弦乐,而弹拨乐器打成了弹拨乐,乐和乐器是两个xx不同的概念,所以这个错误是比较明显的。当然宋老师的这堂课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她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有对教学常规的落实上,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曲学习的。
如果说宋春燕老师和卞恩伟老师的课是属于同课异构的话,那么她和宋倩老师的课则是属于同构异课。
宋倩老师也同样是让学生跟随音乐律动进教室,并用了对比2首歌曲的情绪来直接导入新课教学,在欣赏《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时候,她让学生的完整聆听歌曲不少于5次,并且每一次的要求都不一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dy}次聆听的时候要求跟随音乐踏步,师生共同归纳音乐的节拍特点,第二次聆听的时候要求学生做即兴的表演,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即兴生成“小老师”,这个小老师是从即兴表演的学生中挑选的,然后再完整聆听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踏步走到“小老师”跟前学动作,再有老师的有感情的范唱,老师的跟随音乐舞蹈,还有各组学生根据音乐设计创作造型,并给予评价等等,在这些过程当中,宋倩老师始终贯穿着“少先队员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这一主题思想。在每一次的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时候,宋倩老师都是先仔细清楚的讲明要求是怎么样的。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这些提醒都是非常必要的。在后面的升华情感的部分,给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和《红星闪闪》的片断,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时候宋老师一边给学生讲述王二小的故事,这个环节我觉得让学生自己听会更好一些,因为《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在讲述二小的故事,因此没有必要再把歌词拿出来再讲一遍。这样让学生听的时候能够保持歌曲的完整性。在后面的师生共同表演的部分,如果让学生自己学会聆听音乐,不要每次都让老师提醒什么时候该站起来,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动作,而是让学生自己曲判断的话,会更加完整。
以上就是我对这次上海之行听的3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见解,其中的收获不少,在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