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产业亟待破“东强西弱”局面

中国体育产业亟待破“东强西弱”局面

2010-05-18 13:09:37 阅读9 评论0 字号:

中国体育产业亟待破“东强西弱”局面

2010年05月17日16:00新华网(广州)蔡敏 姬烨 詹婷婷

新华网合肥5月17日体育专电 正在此间举行的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论坛上,专家们指出,中国体育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目前已有六个省市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百亿元。但中国体育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体育产业亟待突破“东强西弱”局面,实现更大发展,从而促使中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鲍明晓研究员指出,中国建设体育强国必须补齐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二个基础性短板。

一般来说,体育产业的上游产业为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中游产业为体育中介、体育培训、体育媒体、体育服装、体育鞋帽、体育器材、体育保健康复、体育场馆运营等,下游产业为体育食品、体育饮料、体育旅游、体育xx、体育房地产等。

据了解,中国体育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200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仅为590亿元,到2008年上升至1554.97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17.09万人。目前已有六个省市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包括北京、上海、福建、江苏、广东、浙江。

但是鲍明晓指出,中国体育产业在地域上存在明显的“东强西弱”特征,京津城市带、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带”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则明显落后。此外,中国体育产业的主业不强,体育服务业只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20%左右,体育用品制造销售则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80%左右。

上海体育学院刘清早教授等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体育产业出现了一些好的发展态势:大众健身产业快速发展,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拓展;竞赛表演市场不断拓展,项目联赛和商业赛事不断活跃;体育用品业成长迅速,xxxx涌现,品牌国际化开始起步;包括体育明星、赛事等在内的体育无形资产的价值不断提升;体育彩票销售额迅速提升;外国职业体育联盟、俱乐部、明星开拓国内体育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大;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传媒等相关产业相互融合、混业经营的趋势开始出现。

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体育产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全球体育产业年增加值超过8000亿美元,中国仅占2%左右。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2000年就达到2125.3亿美元,占该国GDP的2.4%,而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约占当年GDP的0.52%。

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首次明确了体育的产业地位,要求各级政府要把体育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成为行业振兴、起飞的信号。

体育专家们指出,群众体育是公众以多种形式广泛参与的一项健身娱乐活动。如果把群众体育视为单纯的公益事业,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和包办,不重视发挥市场在开展群众体育方面的作用,会带来两个后果:一是政府单一的供给能力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参与性健身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制约了大众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展望中国体育产业的未来,专家们认为,要把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作为首要任务。在加强城乡居民基本体育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培养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加强群众体育俱乐部建设;积极稳妥开展新兴的户外运动、极限运动等项目的经营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市场开发、推广。

同时,鼓励支持群众性体育组织发展。改革和创新体育社会团体管理模式,在加强业务指导和依法监管的同时,完善体育社团法人治理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发展体育产业是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快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必须有产业意识,要学会利用市长和市场两个渠道、两种资源来加快我国群众体育的改革与发展,”鲍明晓说。

 

 

全民健身发展带来新契机 健身路径出现升级版

2010年05月18日09:49人民网-《人民日报》许立群

  安徽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市民广场、美丽的天鹅湖畔,一场别开生面的展示会不仅吸引了各路媒体,更让周边的居民欣喜不已。由国内21家体育器材生产企业提供的150多件“全民健身路径”器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湖畔四周,市民广场变成了健身运动广场。

  其实,人们对“全民健身路径”并不陌生,很多人早已享受到这种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设施所带来的快乐。我国{dy}条“全民健身路径”于1996年在广州诞生。在一条路径上,依次设置了多件具有不同锻炼功能的健身器材,人们一路走过,可以从头到脚锻炼一遍,就如同走上了“通往健康之路”,因此这种路径被称作“全民健身路径”。

  迄今为止,国家体育总局已投入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6.4亿多元,资助全国各地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万多条,带动、引导各地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5万多条。这些建在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改变了城乡居民的健身环境,彰显了党和政府的亲民形象。

  而此次在第四届体育大会上展出的器材堪称“全民健身路径”的升级版,90%的产品都是首次亮相,在结构、外观、材料和生产工艺等方面都有创新,代表了国内室外健身器材研发生产的xx水平和{zx1}成果。

  在现场,一位厂商代表正向众人介绍新产品的独到之处,“过去的器材大部分都是钢质的,易腐蚀生锈变形,不仅影响锻炼效果,更存在安全隐患。现在的产品以不锈钢、铝和实木作为主要材料,不仅更耐用,材料还能回收再利用。过去器材使用寿命大概是5年左右,而现在可以用上10年。”

  “我们打算在一些新建路径上使用这些创新器材。”广西体育局局长容小宁说。而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续川则表示:“让人民群众用上更优质、xxx的健身器材,不断提高大家的锻炼意识和锻炼成效,是政府部门应尽的职责。”

  在这些新型器材背后,是一批正在迅速成长的中国企业。据统计,目前国内有近千家从事健身器材生产的企业,全世界70%至80%的室外健身器材是“中国制造”,健身器材产业已成为中国体育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全民健身的蓬勃开展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而体育产业的兴旺发达又会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跃上一个新台阶。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体育产业亟待破“东强西弱”局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