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老板

两个老板,一个我。一个是将近四十岁姓金,一个是四十多岁,一个是五十多岁。一个是姨家弟弟,一个是亲弟弟。一个是搞内销的,一个是搞外贸的;一个是精打细算起家,一个是大大方方逍遥。为了一个项目而聚会,冲突多多,精彩多多。

 

11日在沈阳,一个韩资不锈钢加工企业要外兑。三个考察人员从青岛、鞍山、吉林等不同的地方汇聚到这里,进行两天的研讨。这个企业是八年前成立的,按当时的投资看来不下于一千万,当时的设备水平别说是在沈阳,就是在中国也是数一数二的。曾经北京上海的客户,都到过这里来专门加工其他地方无法生产的特殊工艺。

 

画线机、挖槽机、压槽机、压板机应有尽有,都是数控的高{jd0}设备,日本产、韩国产、英国产的设备琳琅满目,而中国产的倒是见不到几个。邀请专门的评估人员来进行过前期研讨,资产初步估计是500到600万。韩国老板急于要到三亚去另外建设一个厂子,何况和姨家弟弟早已认识十多年,所以很希望把这个厂子以{zd1}的价格兑换给他,分期付款也可以,大概在200万左右。

 

从韩国老板的介绍看来,只是用现有的设备等待来人加工,每年的收益25万{jd1}没有问题;要是再加上一套设备,只是加工一项的收益就可以保证50万人民币---而且他可以出钱先买这套设备。假如再增加广告和其他宣传的作用,另外在不远处的钢材市场租用一套房子加工,把现在没有发挥作用的卷拉等设备利用起来,一百万也是可能的事情。

 

中午简单的吃了饭,下午以客户的身份到另一家比较有名的金属加工厂考察。主要是为了弄清加工价格和发展潜力以及攀比优劣。这一家的设备简陋了很多,技术水平也不过是二流水平。临时画上的加工图形,他们几个技术员和老板无论如何也生产不出我们要求的程度---而这个要求我们要承兑的企业是可以轻松地加工的。

 

晚上吃完饭到达商务宾馆是11点多钟,{yt}没有打针的你实在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临时到药店买了一点药吃下后沉沉的睡去。临浦的两个老板,打开电脑寻找沈阳市{zh0}的几家金属加工厂,明天还要进行实地考察。

 

第二天清晨,吃下一碗牛肉面匆忙的向着苏家村方向进发。这里也有一家韩资不锈钢企业,在沈阳也是数一数二的。厂子不错,设备比较简陋,水平也一般。明明都是朝鲜族,中间还设立翻译,可以直接听懂韩国老板语言的前提下再听听技术员蹩脚的翻译也是一种享受。看来商场真的如战场,伎俩多多、方法多多。抓紧时间又参观了一家企业,这里的设备更是简陋。

 

临到中午,赶回{dy}家企业,韩国老板在等待中。长期的谈判,多角度的较量,数据和效益的对比,语言和智谋的比拼。14点,到饭店用餐。韩国老板不善于饮酒,只是陪了一杯啤酒,就开始吃饭;中国籍的年轻老板娘倒是很擅长饮酒,慢慢陪餐和讲解他们以前的经过,也是一种格外的享受。

 

下午三点多钟,三个人各奔东西回家。结果等待电话。

 

考察中发现,搞外贸的弟弟注重的是未来的发展和现有设备的能量和其他工厂的对比;搞内销的弟弟注重的是设备本身的价值和可以发挥的价值。金老板对这个企业是相当熟悉的,知道他们的底细,也知道他们的技术能量。因为他本身也是这里的长期客户和朋友,对沈阳市的市场也是心中有数的。他希望兑换企业过来后,除了依靠现有的加工能力外,积极打进金融市场占有一方战场,在不锈钢门窗的安装和维护上取得相当的成绩。他觉得用现有的设备,每年达不到300万以上的效益,简直是笑话。他也是有了20年以上老板经历的人,真的不可小看了他,他有他的独到的眼光。

 

但他就算是把这个厂子承兑下来,自己的一滩不可能xx放弃,所以这里需要一个董事长来开拓事业。还希望股份制,并且财务透明和其他等等。

 

等着吧,一个月左右会有结果的。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两个老板】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