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的靴子为何迟迟不落地- 意乱情迷- 佬徐- 和讯博客
加息的靴子为何迟迟不落地 [转贴 2010-05-17 09:13:58]   

提要:今年以来,加息传闻频现,议论纷扬,但如今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连续上调三次,加息却迟迟不见行动——xx加息的传言落空。对于4月CPI数据高于预期,国家统计局人士分析称:油价上调、南方暴雨及旱灾等短期因素影响较大,尚未出现趋势性走势。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视察天津时坦承目前宏观调控面临诸多两难问题。本报也曾于4月12日推出系列报道“解读复杂2010”分析有哪些两难问题,具体难在哪里,其间专题解读过加息。今年以来,加息传闻频现,议论纷扬,但如今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连续上调三次,加息却迟迟不见行动——

  xx加息的传言落空

  A股对此已经很焦躁。上周五,在反弹了两天后,A股市场低开继而陷入震荡整理,{zh1}以下跌0.51%报收。证券分析师们认为,市场普遍担心xx加息,股指反弹无力弱势震荡。

  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连续上调三次,直逼历史{zg}纪录,此外央行也每月回笼大量货币。然而,中国在2008年连续5次降息之后,就再没有进行利率调整。

  {zx1}的4月份CPI已经同比增长2.8%,创出18个月来的新高。当外界一致认为央行将很快调高利率时,加息这只“靴子”却迟迟没有落地。

  对于加息,有关方面为何慎之又慎?

  加息阴影下国债遇冷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CPI数据。CPI同比增长2.8%,涨幅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同时也创出了18个月以来的新高。

  CPI已经连续3个月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2.25%,在“负利率”之下,加息传言再次散布。甚至有言之凿凿的说法称:xx央行将把存xx利率各提高0.27个百分点。

  随后的国债销售也因此而冷冷清清。

  13日,2010年第二期凭证式国债开始发售。按道理来说,在股市节节下滑的情况下,债市应该受到追捧。然而,这次国债却几乎无人问津。

  不少银行网点表示,发售当天仅有三四个人来买。记者看到,不少银行大厅里的电子屏幕上都打着国债销售的公告,但似乎没有人对此在意。“国债1年期的利率才2.6%,CPI都2.8了,买国债实际上是亏钱。”王先生对记者说。“不是都说很快就要加息了吗,现在1年期存款利率是2.25%,加一次息利率就和国债差不多了。”在银行办理存款业务的李小姐说。

  此次发行的两期国债,其中1年期200亿元票面年利率2.6%,3年期票面年利率3.73%。目前,银行1年期和3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25%和3.33%。理财师分析,以10万元存款为例,若加息一次计算,1年期定存利息比购买凭证式国债收益仅少80元;若加息2次,1年期定存利息比买国债还要高。

  央行今年将很快加息的说法,已经深入到许多普通人的理财生活之中。

  使尽招数唯独不加息

  对于目前所处的“负利率”现实,已经无法回避。自从今年2月,中国就再次重现负利率,2月份的CPI增幅达2.7%。

  4月份2.8%的CPI增幅,距离今年中国通胀率控制目标3%,仅有一步之遥。这也超出一年期存款利率0.5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目前负利率为0.55%。

  央行当前采取加息政策,已显得无可厚非。然而,央行似乎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愿意拿出这一举措。

  对付通胀的办法就是回收货币。而回收货币的方法有三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公开市场发行央行票据;加息。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以来,央行就一直在回收货币。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央行分别于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10日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现在17%的存款准备金率,距离历史上17.5%的{zg}水平只差0.5%。

  此外,央行每月xxxx回笼数千亿元的货币。

  在这样的情况下,却一直没有使出加息这最有力的一招。在房地产最严厉的系列调控举措出来的时候,也没有进行加息。这让很多人有点弄不明白,一些人质疑为什么不加息,一些人在推测什么时间加息。

  这也是一个考虑决策者智慧的难题。有评论称:在加息这一问题上,中国在试图让经济活动适度降温的同时,正面临着一些艰难的判断。

  “保增长”还是“防通胀”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真正构成加息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过热,消灭负利率、打压房地产都不是加息的充足理由。“央行的短期货币政策不一定以消灭负利率为目标,我国在2007年就曾经长期处于负利率的状态。”有专家称。另外,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中,对二套房等实行差别利率的举措,在楼市调控中也比加息更具针对性。

  那么,中国经济是否过热?这才是需要冷静分析的核心问题。

  对于4月CPI数据高于预期,国家统计局人士分析称:油价上调、南方暴雨及旱灾等短期因素影响较大,尚未出现趋势性走势。

  目前出现的“温和通胀”,有分析也认为,这并不是实体经济过度繁荣下的通胀,而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在政府强大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基础并不牢靠的通胀。

  加息最怕伤及中国经济的复苏。从目前的经济运行格局看,我国经济依然处在探底回升阶段。专家分析称,在海外市场需求和民间投资依然疲软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距离过热还有相当的距离。当前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仍然是“保增长”,而不是“防通胀”。

  而且,加息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货币政策手段。加息被认为是国家宽松货币政策“退市”的信号。从当前经济形势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还无法轻易言退,否则会导致投资和消费萎缩,影响经济复苏。

  “谁先加息谁倒霉”

  从国际经济大环境来看,中国实在也不愿意贸然先行加息。

  此次欧洲债务危机引发新一轮全球经济再次探底的可能性在增大。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外需必然难以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中国经济前景依然有着很大不确定性。

  如果中国先行加息,必然使得人民币汇率走高。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一方面会对中国出口企业带来打击,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热钱涌入。

  专家分析称,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天量发行货币,当前国际热钱比危机前更多,它们都试图进入中国,如果中国提高了利率,就给这些热钱提供了xxx套利的机会。

  “美国不加息,中国是决不能加息的,谁先加息谁倒霉。”国际金融专家分析说。

  但也不可能一直僵持着不加息。本次加息传言落空之后,业内普遍预计央行将在第三季度首次加息。

  未来随着经济复苏的基础更加稳固,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强,无论是遏制通货膨胀,还是防止经济过热,加息都必将到来,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不少机构认为,第三季度很可能就是央行启动加息的时间窗口,而一个月后的5月份的CPI数据或将成为央行加息与否{zj1}决定意义的指标。不过对于年内可能有几次加息,各方说法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是一次,有的认为2-3次。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

郑重声明:资讯 【加息的靴子为何迟迟不落地- 意乱情迷- 佬徐-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