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国内主产区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的平均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12.6%。5月5日,国家发改委总结了一季度粮食市场价格情况,并预测二季度国内市场粮食价格将继续稳中略升。需要让全社会了解的是:绝不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推手,其价格也并未随零售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出现上涨。
今年以来,粮食及蔬菜价格上涨明显。除了气候及人工费用原因,中央电视台等xx媒体或借某些专家之口,或直接把化肥涨价也作为了重要原因之一。甚至就是在温总理去安徽考察春耕生产时,农民关于化肥涨价的抱怨也赫然响在总理耳边。对此,化肥业界实在是有些百口莫辩。只要稍稍关注一下最近半年不断下降的化肥价格,明眼人就该知道,今年以来的粮菜涨价{jd1}不能归罪于化肥!
事实真相是:在煤、硫等化肥原料不断涨价的情况下,化肥价格在最近半年保持了下跌的状态,而且至今没有明显的回升。从今年春季全国多个省份的化肥价格来看,{dy}季度,主流批发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零售价每吨倒挂50~100元,、、主流批发价同比大幅下降,每吨降幅分别在300~500元。结合各地春季各地农民因气候原因用肥量偏低的情况来看,今春以来,化肥是量价齐降。因此农民在化肥方面的投入不仅没有与粮菜价格同步上涨,反而有相当幅度的减少。
化肥制造企业在经济链条上,是一个中游位置。其上游是能源、资源;下游是农业生产。目前的化肥产业处于上下游的共同挤压之下,根本无法把上游资源产品涨价合理适当地传递到下游市场。
面对上游的涨价,化肥企业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削减自身利润。对此,石化行业专家白颐有一个精准的描述:石油价格下降迅速向石化产业下游传递,化肥等化工产品价格的下跌幅度远高于油价跌幅。
从上下游产业链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特点是,当处于经济上行价格上涨时期,上游的价格涨幅逐级高于下游的涨幅,下游企业承担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当经济下行价格下跌时期,上游的价格降幅高于下游的降幅,上游企业的利润降幅高于中下游。
但是,目前化肥作为中游行业,做不到将成本上涨传递到下游。其成本传导不畅主要原因是,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竞争激烈,况且其下游行业承受能力弱。
从整个产业链看,处于中游的化肥制造业由于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议价能力较弱,在成本上升时想通过提价向下转移难度很大,更多的只能是自我消化承担,其结果便是利润率下降。而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行业因其占有资源优势、加之行业集中度较高等具有明显优势,涨价更为容易,况且油、煤、矿石等已与国际市场接轨,价格能够随国际价格上涨。
化肥作为下游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而且是中国消费能力较低的群体,其盈利空间更小,对成本变动敏感。数据表明,在直接面对终端消费的8个行业中,今年前3个月工业增值同比增长幅度普遍较低,增幅在20%以上的仅有两个。化肥的价格则根本没有进入上行通道,还在降价与持稳的区域徘徊。
当然,作为化肥下游产品的农作物如果价格能够持续上涨,对化肥的价格也能起到一个xx提升的作用。但目前国家对于农产品价格的稳定程度极为关注,从政策的引导来看并不希望大宗农产品价格有随行就市的上涨。而小杂粮等小品种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而多地是源于{dy}手收购商的囤积抬价所致。
这样看,无论是上游资源涨价,还是下游农产品涨价,化肥均不可能随势调价。在这种尴尬的境遇下,如果还要承担粮菜涨价推手的名声,实在是冤枉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