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文献从书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




5月19日,嘉兴访鸳湖书局苏总承其盛意赠近出嘉兴文献从书:快雪堂日记 明冯梦祯撰 丁小明点校 定价26元229页艺林悼友录 清郭容光 寒松阁谈艺琐录 清张鸣珂 鸳湖求旧录 续录 吴香洲点校 定价32元 332页 六砚斋笔记 紫桃轩杂缀 明李日华撰 郁震宏、李保阳点校 薛惟源点校 定价38元 384页此三套书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会梅里范老师。

转 嘉兴日报《嘉兴文献丛书》, 我们想做一辈子 ■记者 沈秀红 朱梁峰 陈 苏
  苏伟纲,嘉兴一家外贸公司老总,同时是一位古书画收藏家;丁小明,江苏东台人,苏州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在读博士。两个原本素不相识,又涉猎极其宽泛的人,机缘巧合成为好友之后,眼下正做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由苏伟纲出资、丁小明执行编纂《嘉兴文献丛书》。

 建国后嘉兴民间还没人有此作为。

  目前,《嘉兴文献丛书》{dy}辑{dy}册《快雪堂日记》已经出版。
  经历相差如此之大的两个人,编纂这套丛书的动因何在?他们以怎样的眼光来筛选历代古籍?当下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意义何在?4月1日晚上,《嘉兴文献丛书》主编苏伟纲和执行副主编丁小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  部分嘉兴文献既属于嘉兴,又有一定区域超越性,甚至有时候具有全国意义
  记者(以下简称记):知道《嘉兴文献丛书》这套书的人在说,苏州大学的博士在帮忙编这套书,感觉挺意外的。
  丁小明(以下简称丁):其实在嘉兴历史上,很多文献都是外地人在编。比如说光绪的《嘉兴府志》主编是许瑶光(湖南长沙人),比如主编《嘉兴市志》的史念先生(山东滕州人)。我的研究目前有两块,一块是以罗振玉、王国维为主的近现代学术史,另一块就是整理明清江南的文学、艺术文献。这两块研究都有与嘉兴有关的内容,一者,王国维是从嘉兴走出来的学术大师;再者,明清江南文献中嘉兴所占分量是不言而喻的。就我的粗浅了解,明清嘉兴的文献可以说是一口深不见底的矿井,其蕴藏之丰厚恐怕远不是一地人与一代人所能穷尽的。能参编《嘉兴文献丛书》主要是由于我跟伟纲的相交与相知。对我而言,这自是一份荣光的事业;对嘉兴古文化而言,如果说有越来越多的天南地北的人了解她、研究她,则愈能说明其魅力深广。
  记: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  苏伟纲(以下简称苏):是通过书画收藏网站认识的。他不光懂古典文献,在书画鉴赏与古籍版本鉴定方面也有很多实战的经验,这在大学里是比较少见的。
丁:以前跟东台工艺美术厂一些老先生零星学过点写写画画的知识,那个厂子在xx及xx后的一段时期内相当有名,包括嘉兴的沈子丞在内的一大批书画家都曾下放在那里。后来在华师大读硕士时,正逢上海书画古籍拍卖兴起,上手看东西的机会比较多,多少积累了一点经验。
记:你们编这套书有多久了?
  苏:从2008年四五月份开始。
  记:怎么想到要编这么一套书?
  苏:这个问题可以让小明回答。
  丁:从收藏书画到收藏古籍文献,这是一个从表象的审美到深度的文本检索和文本阅读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对古文化逐渐深入的过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张画,你不单要知道审美的东西,你还要知道作者的生平,他的交游,谁收藏过也很重要,这些都要寻找资料,除了现代印刷出版的资料之外,有一些是从来没出版过的以抄本与刻本的形式保存下来的资料,所以收藏书画到一定程度都会积累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同时,嘉兴也有这么一个xx自己的乡邦文献氛围。在我看来,在江南这一带,嘉兴民间目前是做得{zh0}的,有一批人在自发地做乡邦文化的研究。我们不说水平有多高,但至少在做这些事。比如《嘉兴历代人物考略》这本书,他(傅逅勒——编注)做的这个工作,目前在江南这块没有哪个地区的人有这么细的。比如钱霆做的钱氏研究,也出了书(《清芬世守》——编注)。再比如我认识伟纲之前,许多关于嘉兴的人文知识是通过范笑我的书讯了解的。这就是一个大氛围。
  苏:再比如说研究嘉兴古桥的尤裕森,他花了很多工夫去做这个事情。
  丁:伟纲和外面打交道的机会比较多,他比较xx嘉兴文献,目前他在这方面的收藏还是有一定分量的。这也是我们做这个事情的基础之一。但光收藏还不行,你要去接触,你要经常去翻。在翻阅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很多嘉兴文献的珍品,仅仅是以初刻本的形式存在过,在历史上只出版过一次,之后就没有再翻刻,或者再印。就像我们这次出的这本《快雪堂日记》,它是明末万历的一个本子,是冯梦祯《快雪堂集》里面的一部分,是一个刻本,但后来没有刊刻本。它是嘉兴人写的,但是它绝不局限于嘉兴地区。冯梦祯的交游在杭州,在南京,有一个很大的交游圈,通过这些你可以看到晚明社会的种种特质。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是比较多的,而且有一个{zd0}特点,就是部分嘉兴的文献既是属于嘉兴的,又有一定区域超越性,甚至有时候具有全国意义。
  我不想追求轰动效应,不想把这个事情变成一个很大的文化现象
  记:记得史念先生曾经说过,嘉兴明清这一块的内容很具有代表性。
  丁:相较而言,清代嘉兴更具代表性,这一代表性跟嘉兴在江南地区的位置有关。江南本身也有南北之别,而嘉兴则处于南北的交界处,所以嘉兴文化的兼容性较强。比如,嘉兴既有定居西湖的冯梦祯,也有归隐味水轩的李日华,既有定居金陵的王概(清代画家),也有旅食吴门的翟大坤(清代画家),而朱彝尊,他平生莫逆之交则多在吴江地区。同时,xx嘉兴更要注意它是江南文化中的嘉兴,很多时候嘉兴与江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很难分得清一个明确的文化区域。
  苏:冯梦祯其实也一样。这本书中大部分都是写在杭州的生活。在杭州时期他也跟很多嘉兴人接触,官僚界的,僧侣,文人等,所以可以看到明末的一种社会现象,生活方式,人和人之间用什么样的态度交往。
  
  记:有政府在做这样的事吗?
  丁:温州做过《温州文献丛书》,做得较大,前后花了七年时间,共出了40部,48册地方文献。总体来看质量比较好。但是他们有一大批人在做,除了本地文史界的力量总动员外,还联系了不少外地的专家。
  
  记:《嘉兴文献丛书》一共有多少本?
  丁:目前我们所出的是{dy}辑,一共七种,三本。《快雪堂日记》是单独的一本,《六研斋笔记》和《紫桃轩杂缀》合一册,《艺林悼友录》、《寒松阁游艺琐录》和《鸳湖求旧录》、《续录》合一册。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和《紫桃轩杂缀》是“以闲雅之笔,写艺文之事”。{dy}辑所选的内容偏重于艺术。从第二辑开始,我们会着手整理嘉兴有影响的文化先贤的诗文集,比如李良年(清代诗人)、钱载(清代诗人)的诗文集。还有嘉兴在江南地区有典范意义的方志,比如盛枫的《嘉禾征献录》这样极具地方特色的人物志。目前所选的文献大约有50种。
  
  记:对整套书准备投入多少钱?
  苏:我不打算投入很多钱。我这句话可能很奇怪,因为我打算细水长流。投入很多钱不是我的初衷,我就想每年出一套,准备出多久?可能出20年,出到我们两个老了为止。{dy}个我不想追求轰动效应,第二个我不想把这个事情变成一个很大的文化现象。我就是个人的爱好。如果每个人都有我这样的爱好,那么这就变成了一个文化现象。《快雪堂日记》我们投入四五万元,总共就拿了几百本书回来。所以我说要细水长流,每年出个三五种。力所能及,才能做得远。我们是想做一辈子。
  
  记:相对来说,你的初衷不是很功利,不追求短期内的轰动效果。
  苏:我们的初衷xx没有功利,出这本书我们是出了钱给出版社,但整个工作是我们自己做的,卖了书的收入都归出版社。
  丁:我们出这套书主要是爱好,其他的有些附加的东西,在做的过程中可能会显示出来。比如说这套书,是建国后嘉兴私人所编纂的{dy}套大型地方文献,这一点我们还是有一点欣慰的。
  
  记:目前只有你们两个人在做这个事情吗?
  苏:不是,我们也有一个固定的班子,还看有没有合适的人。比如《艺林悼友录》、《寒松阁游艺琐录》和《鸳湖求旧录》是吴香洲在做,马上要出的《六研斋笔记》和《紫桃轩杂缀》是另外三个人在做。我们是用不高的成本在做。
  
  记:出版社能让这本书进入全国的购书网络,肯定也是看中了它的价值。
  丁:对。这本书先后有好几个出版社找我们谈过,这些出版社看过之后都肯定我们的选题。其实我们还在一个探索和调整的阶段,最终目标是要把书做好。
  
  记:说到你们的合作关系,小明为你做这个书,纯粹是义务的,还是有报酬的?
  苏:这是劳务上的,xx不是生意上的东西,应该说等于没报酬。比如他要从苏州赶过来,花很多时间在这里,我们讨论,商量。如果考虑这个(钱),他xx可以去做书画鉴赏那一行。
  丁:正如伟纲所说看重报酬我可以去做字画鉴赏顾问,一年下来,也会有可观的回报。有人说“著书都为稻粱谋”,也有人说“文章千古事”,我心仪于后者的境界,所以我不看重报酬。
  不算是堂•吉诃德,
  尽我们微薄的力量
  为文化的延续做点贡献
  记:你们在编书的过程中,对选题、作者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吗?
  丁:标准肯定是有的。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一般是嘉兴籍的文化先贤;如果不是嘉兴籍的,它的内容也应是与嘉兴有关的。第二个标准是选择内容的时段主要是以明清为主,宋元会兼顾一点。明清是江南文化也是嘉兴文化鼎盛期。第三个是版本的考虑,一般是选初刻本,尽量找好的稿本或者抄本来进行互校。但是也有一些困难,比如《快雪堂日记》它只有一个初刻本,没有其他本子好对校。它有一个抄本,但我们拿不到,因为在日本。
  苏:因为我们是一个民间工程,如果是政府工程,多花点钱,应该能拿到。
  丁:所以民间工程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比如说张廷济的很多资料都在上海图书馆,但是它不可能让你复印,必须要花钱去买,这个费用就不单单是出这本书的钱了。不花钱也可以,但我们人力又跟不上,必须要一个字、一个字去抄,才能获得这个资料。如果嘉兴地区的图书馆文献尽量向我们开放一点,也可以减少我们不少的工作量。在内容选择上,主要是以史部、子部和集部为主,经部的内容以后也会酌情选择一些经典的内容。
  苏:其实我们在选的时候还是要兼顾到跟当代文化的联系。我们做出来之后,现在的人要喜欢看这种东西。比如说这本《快雪堂日记》,看了之后我就会想到我们嘉兴、杭州、南京这块区域的居民当时是怎么生活的。我们要把和我们现代文化有关系的,能跟现代有延续的东西做出来,传播开去。不算是堂•吉诃德,尽我们微薄的力量为文化的延续做点贡献。
  丁:古典教育在我国的某个时期有一个缺失。所以我们还是希望嘉兴的文脉,可以通过这样民间的方式,能有意识地进行承传。
  
  记:整套书会涉及很多的文化名人,其中有比较明显的脉络吗?
  苏:还是以文化的传承为主,比如,由冯梦祯到李日华,由曹溶(清代词人)到朱彝尊、李良年,有一个文化的谱系。
  丁:这是一个角度,还有一个角度就是选一些具有代表性文化先贤的诗文集。出这些人的作品集,是考虑到一个文化的高度,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高度,如冯梦祯、李日华、曹溶、李良年、钱载等人。也会出一些总集,比如槜李诗系,梅里诗集。他们可以体现嘉兴一段时间内的文化总貌,体现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历史的流变。
  
  记:往纵向来说,有一个文化的谱系,从横向来说,是一个时段和区域内的总貌,本身就有立体的考虑?
  苏:是的,还有一些书画家,也会收集进去。海宁和桐乡也在做一部分,如果他们做了,我们可能暂时就不做了。
  我在比尔•盖茨面前还是很穷,在王石面前我也很穷
  记:苏先生你刚才说过,出这套书的目的就是想对现在的文化有一点点的改变,那么在其他地方你还做过类似的努力吗?比如开鸳湖书局。
  苏:其实这是一样的。当时我开书局就是为了推这套书。后来发现其实不开这个书局也没有关系,于是又把它关掉了。我本身资金还比较充裕,亏一点就亏一点。关掉也还有其他因素,比如个人精力不够。
  以后我想开一个博物馆,把书店放在博物馆里面,以资料书籍为主,大部头的。我进来自己也可以看一看,如果有人要就卖出去,然后再进。
  记:博物馆以什么为主?
  苏:博物馆以收藏明清六百年的嘉兴名家书画和文献为主。我想做三个馆。一个是明清嘉兴名家书画,一个是嘉兴文献馆,还有一个是明清文人书法收藏。预计在三年之后开出来,位置在运河新区。
  记:你做博物馆,把这三个主题放在里面展览,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以后是开放参观,是公益的吗?
  苏:免费参观。
  记:你们在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是不是因为物质方面已经富足了?
  苏:没有,我在比尔•盖茨面前还是很穷,在王石面前我也很穷。但是我本身并不喜欢xx,我穿衣服也就几百元钱,吃顿中饭也就20元。有人去一趟KTV,一个晚上3000元,我本身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  记:收藏家、商人、主编这些身份,在你身上各有多少分量?
  丁:我作为伟纲的朋友和合作者,谈谈这个话题。首先我认为他本质是一个读书人,这是根本的。至于他其他的一些身份,商人,只是他的工作身份,跟他的志趣和精神世界无关。从读书人角度看,他有几方面的积累。首先他是外语科班出生,对西方文化的东西,他基本上是懂的。其次,通过古书画收藏,有相当的审美趣味。再次是通过古籍的收藏和我们做文献整理这一块,我觉得他入古也不浅。这三者结合,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算是特立突出的。从大一点的层面上来看,在以前,这一带是有文化基因的,像明清时代,亦士亦商的文人比比皆是,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曾对这一现象作过专门的探讨。虽然由于历史原因,亦士亦商的现象中断了一段时间,但江南地区一直是有这个土壤,一旦有合适的时机,就会有像伟纲这样的人出现。







郑重声明:资讯 【嘉兴文献从书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