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丽江当和尚(22-23章)

第二十二章   摩梭人

(1) 

 

元月17日,农历腊月初八,释迦牟尼得道日。我带着释下,直奔高原明珠――泸沽湖,正式踏上了寻找千年定者之旅。

我带着释下,一方面是为了能有个伴,有个帮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可以随时对他开示,因为释下出家时间不长,对佛理知道得很少,对修行理解得不深,我带着他,可以随时随地开示他,化度他,使他精进,使他开悟。

释下做和尚,与其他任何人做和尚的缘由都不同。释下出家前是富家子弟,他的父亲是一家地产公司的老总,家产千万。释下贪图享乐、意志不坚的弱点,让他父母很是担心他有没有能力继承千万家业,而他父母对当下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认为目前的应试教育是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才的,甚至不能成人!释下父母都信奉佛教,经常进庙拜佛,他们认为只有到寺庙修行,接受佛陀的教育,才能产生高尚心和淡泊心,获得智力和定力,让释下脱胎换骨,成人成才,这比进什么xx大学都强!经过数年的磨练后,如果释下愿意还俗,必将是家庭、社会的栋梁之才。如果他大彻大悟,灭了凡心,一心成佛,不愿意还俗了,那就更好,到得那时,人间少了一个俗人,世上多了一个大佛,天下幸甚!总之,只要释下通过修行获得了相当大的智慧和定力,知道怎样做人了,懂得怎样修炼了,以后的生活道路由他自己选择。但现在,他没的选择,只有一条道路,就是到寺庙修行!

既然释下的父母如此看重佛陀的教育,我们作为佛门中人,当然不能让他们失望,我要把他带在身边,随时随地用佛陀的思想教育他,感化他,改造他,让他断除贪、嗔、痴,获得戒、定、慧,扫除一切迷障,得大慧,成大才,使他的人生得以升华,我要用事实让世人相信佛陀的教育比任何现代教育都有效!我就是从大学转学过来的!

上路的时候,我让释下带一个木鱼和一个食钵,而我除了带一黑瓷食钵,还带着一大包攀岩用品,另加一根锡杖。锡杖是我心爱的一种法器,它的上部用锡,中部用木,下部用角制成。顶端安有铜环,摇动可发声。锡杖很有些用处:托钵乞食时,用它击地发声,可请人出来,故又称声杖;行脚时可用它驱除野兽毒蛇,保护自己;它还是智慧和道德的象征,很多佛教仪规都离不开它。我所带的攀岩用品有:全身安全带、成型扁带、D型锁、手式上升器、下降器、登山绳、滑轮、安全盔、安全扣、冰川旅行镐、登山雨衣雨披、户外打火机、大快挂指南针、望远镜。

 

路上,我们拦住了一辆去泸沽湖的大巴。上车后,我发现这是一辆某旅行社的车子,车子上有许多外地的游客。

 

我问司机:“到泸沽湖多少钱?”

 

司机说:“僧人就算了吧。”说完回头问游客:“你们没意见吧?”

 

“没意见,没意见!”游客们异口同声地说。

 

虽然如此,我还是从僧袍里拿出钱来,欲交给司机,说:“僧人也不能白乘车啊,我还是买票吧。”

 

司机执意不要,我只得把钱收回,双手合十对车上所有的人致谢道:“谢谢各位施主!阿弥陀佛!”释下跟我一起对游客们合十致谢。

 

一个戴着琥珀色阿麦妮眼镜的女游客说:“僧人乘车要什么钱!算是我们的一次供养吧。”

 

车厢里有几个空位,导游招呼我们坐下,然后对游客们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了:

 

“泸沽湖畔的摩挲人是母系社会结构,他们至今保持着走婚制度,男不娶,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男女双方终身都居住在母亲家里。小孩子在满月酒之前,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即使知道也不能认亲。女孩子初长成,到了可以走婚的年纪,就会有自己的花楼。男孩子十二岁成人礼后,就和家里的成年男人一起住,再大些,白天在家里干活,日落后,就去喜欢的女子家里走婚。每当日落,摩梭村子里有篝火晚会,男女青年盛装来到晚会的场子里,一起跳起欢快的集体舞,集体舞的名字叫锅庄舞。如果两情相悦,在跳舞拉手的时候就互相抠抠手心,确定继续发展,就会试着走婚。如果一方抠了,另一方没抠,表明对方没答应,那就不能走婚了。”

 

一个戴鸭舌帽的男游客问:“要不要领结婚证?”

 

导游说:“摩挲人走婚,不用领结婚证,也不用举行结婚仪式,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姻亲关系,走婚的男孩子只需晚上去一下就可以了,生下孩子由女方抚养,男方不用买奶粉,不用买尿不湿,不用买娃哈哈,不用买学步车,不用买变形金刚......”

 

“那也太便宜男的了吧!”戴眼镜的女游客叫道。

 

男游客个个洋洋得意,哈哈大笑道:“我们男人就应该这么牛!”

 

“男人没占便宜!不是没人喊他爸爸吗?爸爸不是好喊的!”导游说,“而且摩梭人的走婚是注重男女感情的,感情是婚姻的{wy}纽带,男女之间感情没有了,双方说清楚了,就平静分手,没有任何财产和利益的纠葛。”

 

“这么说离婚也挺简单的吗。”男游客说,“我们离个婚都烦死了!要吵嘴,要打架,要请律师,弄得鸡飞蛋打的,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看来此人离过婚。

 

乘客们哄堂大笑。

 

 

(2) 

 

又一男游客问:“男的晚上到女的那里去,要不要带东西啊?”

 

导游说:“当然要带,不过不是给女孩的,也不是给女孩家人的,而是给女孩家的看门狗。”

 

“啊?!给狗带礼物啊?”男游客的嘴巴张成了O形,“我们汉人到女方家去,都是给丈母娘带礼物的。给狗带礼物,不给丈母娘带,丈母娘知道了还不气死了!”

 

乘客们又哄堂大笑起来,车子的气氛十分热烈。

 

导游也笑笑,说:“不能拿你们汉人的风俗做比拟,我们摩挲人的走婚,是不考虑任何姻亲关系的,什么丈人,丈母娘,小舅子,大姨子,都不存在!为什么要给狗带东西呢?走婚的男孩子要在夜晚才去爬姑娘的花楼,花楼都有看门狗的,狗看到有人走婚,肯定要闹洞房的,是不是啊?于是大咬大叫,这么做的意思无非是要东西,要什么呢?狗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所以你不用给它喜烟;它也知道吃糖对牙齿不好,所以你也不用给它喜糖。它最喜欢什么?它最喜欢吃大松果!所以男孩子要想让狗不咬不叫不闹,去时必须要带涂满猪油的大松果。爬上花楼,要用xx拨开门闩,再把自己的毡帽挂在门上,告诉其他人名花有主了,去寻其他姑娘吧。凌晨时,小伙子要趁天未亮时离开姑娘的花楼。临走时,还要把一些松果给狗,否则,它会追你的。你想啊,你在花楼里干好事,它在外面替你望风,走的时候,你一点表示都没有,它能不追你吗?男孩子一定要大方一点,否则狗会反对这门亲事的。”

 

导游的几句话,让游客们再度哄笑。

 

导游问游客们:“你们感觉摩挲人的走婚怎么样?”

 

“太浪漫了!”

 

“这是世界上xxx的婚姻制度!简单、纯正!没有任何附属的东西。”一个满身皮衣的男游客激动地说,“导游,听了你的一番解说,我才发现别的地方的婚姻都不是真正的婚姻!已经违背了婚姻的本义。”

 

一个女游客问这个皮衣男道:“那你说婚姻的本义是什么?”

 

“婚姻的本义有二:一是爱情,这是基础。二是传宗接代,这是任务。”皮衣男说,“可别的地方的婚姻有几个有爱情的呢?有多少人的婚姻成了政治的附庸!成了财产的附庸!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有了,全变味了,全变质了!这是真正的婚姻吗?你看人家摩挲人,多进步啊!”

 

皮衣男说完,一拍旁边一男游客的大腿,叹息道:“老兄,我们都白结婚了!”

 

“很多人认为走婚是人类婚姻的未来。”导游说,“不过,走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月黑风高,翻山越岭,高墙大院,烈狗猛犬,很辛苦的!要有胆有略,身强体壮,才能翻进阿夏的闺房。”

 

“阿夏?阿夏是什么?”游客问。

 

“摩挲男子称自己所爱的女子为阿夏,夏这个词在摩挲人的语言中是‘躺下’的意思,阿夏的原意是‘共宿的朋友’。摩挲女子称自己所爱的男子为阿柱,走婚文化也叫阿夏文化。”导游说,“{dy}次走婚,男女双方要互送定情物,男的送xx,女的送自己亲手绣的荷包。”

 

“摩挲人送的定情物都是那么的浪漫,有诗意!哪像城市人,什么金戒指、金项链、金脚链、金手镯、金耳环,定一个婚,都可以开五金公司!”皮衣男的几句话又让满车的人大笑起来。

 

“男女不在一起,就失去了监督,如果一个男人同时和几个阿夏走婚,怎么办?”游客问。

 

导游说:“摩挲人是母系社会,婚姻由女人主导,如果男人三心二意,就会被阿夏休掉!再说了,泸沽湖区域,地广人稀,路途艰险,一个男人同时和几个阿夏走婚,就是不被发现,也会累死的。女人一般都很温良,如果水性杨花,就会被村人骂死!被唾沫淹死!”

 

导游是个摩挲小伙子,皮肤黝黑,眼睛清澈,鼻梁挺直,很有男人味。游客问:“你走婚了吗?”

 

“我走婚了,姑娘是湖对岸的外村人。”导游腼腆的说。

 

“那你今晚走婚吗?”一个男游客满脸狡黠的问。

 

导游说:“今晚要陪你们这些贵宾,我抽不出来身啊。”

 

“如果你真的想你的阿霞,不陪我们也没关系的。”

 

“不想!不想!没有那么想!”导游摆摆手说。

 

“你们为什么叫摩挲人?”那个戴眼镜的女游客问导游。

 

“因为走婚啊,晚上小伙子要摸索着进姑娘花楼,清晨天没亮,要摸索着回家。摩挲就是摸索!”导游的解释不无道理。

 

“你们摩挲男人也怪辛苦的,白天要干活,晚上要爬楼,女人太享福了。”游客道。

 

“那有什么办法?谁叫我们是母系社会呢?”导游说,“人们都说泸沽湖是人类{zh1}的女儿国,女性当家作主,女儿传宗接代,每个摩挲大家族里都有一个老祖母当家,舅舅是劳力,谁家没有女儿,谁家就要绝代。这和你们汉族正好相反,我知道你们汉族是靠儿子传代的。而且我们摩挲人不跟父亲姓,都跟启蒙老师姓,比如我的启蒙老师姓杨,我就是姓杨。所以父亲在我们摩挲人这里,真的没地位。”

 

在游客的说说笑笑中,大巴不知不觉间上了xx的盘山路十八弯,这里山高路险,金沙江在山脚下时隐时现,激流浩荡,路两旁成片的野生向日葵肆意的盛开在金色的阳光里,鲜艳、蓬勃。

 

这时车子里忽然没有了谈笑声,所有的人都在注视着车外的情况,看金沙江,看向日葵,看明亮的阳光,看盘旋的公路,看陡峭的山崖。大巴在这样的弯道上行驶,稍有闪失就会粉身碎骨,所以游客们无不为自己的安全揪心,人人提心吊胆,个个胆战心惊。

 

――车里的空气霎时凝结了。

第二十三章  惊艳女记者

(1)

 

 

我们是下午三点抵达泸沽湖的,泸沽湖就在宁蒗县境内,它犹如一块明珠镶嵌在群山怀抱之中,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景色绮丽,风光迷人。泸沽湖俗称女儿国,沿湖居住的摩梭人是我国现存{wy}的母系氏族群落,号称“母系社会活化石”,他们一直保持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这一切,使泸沽湖对外界有着极高的诱惑指数。长久以来,一拨拨的游人,带着对暧昧的渴望和猎艳的野心,从四面八方赶来猎奇。

泸沽湖我以前曾来过,现在可以说是旧地重游了。当我再次目睹它的芳容,我还是被它的美震撼了!它的外形十分优美,周围山峦环绕,苍翠神秘,多姿多态,湖岸曲折婀娜,逶迤伸展。它有十几个沙滩和海湾,湖中散布着多个全岛和半岛,这些岛屿远看像一只只绿色的画舫,浮游在湖面上。

下车后,游客们跟着导游到落水村办理住宿去了,司机在车子上等候。我问司机:“师傅,听说这儿有家客栈挂着某人的长头发,您知道这家客栈在哪儿吗?”

“我们落水村好象没有,你到里格村去问问。”司机说。

这时,释下叫唤肚子饿了,我说:“要不我们先去化缘,吃饱了肚子再到里格村去。”

我们从褡裢中取出食钵,用手托起,向附近的一农户走去。

释下对托钵化缘的做法一直不太习惯,总觉得不好意思。他说:“化缘不就是要饭吗?我们竟然跑到泸沽湖要饭。”

释下说出这种话,表明他对佛学领悟得不透,我边走边说:“我承认化缘是要饭,古印度的僧人就是托钵乞食的。但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做,内涵是不一样的。就说哭吧,有的人哭是因为悲哀,有的人哭是喜悦,有的人哭是感动,有的人哭是同情。虽说眼泪都是一种水,但含义是不一样的,有悲哀的眼泪,有喜悦的眼泪,有感动的眼泪,有同情的眼泪,是不是啊?同样是要饭,但僧人的要饭与俗人的要饭也是不一样的,俗人要饭,是因为他太穷了,没有吃的,不得不乞讨,我们僧人要饭不是因为我们没的吃,出家前,我是大学教师,有房有车,你是富家子弟,家产千万,我们怎么可能没的吃呢?僧人托钵乞食,是一种修行方式,通过托钵乞食可以让你放下架子,你叫释下,释下就是放下,你不习惯托钵乞食,表明你还没有放下,没放下什么?没放下你富家子弟的架子!托钵乞食还可以培养出家人俭朴生活的品格,让出家人清心寡欲。另外,乞食可以去除你的嗔怨之心,培养你的大度之心,不管人家给的饭菜是多是少是好是坏,你都要感谢人家,千万不可这一家给的饭菜好,我们就吃,那一家给的饭菜不好,我们就不吃,那就没有修养了,就不是修行了。僧人为什么不做饭?不是僧人懒,因为做饭免不了要杀生的,你用火就有可能烧死蚂蚁虫子等小生物,就杀生了,所以古印度僧人乞食是为了避免杀生,那就更是一种修行了!僧人要饭为什么不叫要饭,而叫化缘呢?僧人通过托钵乞食,走进千家万户,就是和众生结缘,体察民情,了解众生生活,把佛教带给大众,帮助他们断灭烦恼,普度众生。所以,佛祖释迦牟尼规定僧人必须托钵乞食,那是很有道理的,真正的出家人应该这样。现在大部分僧人都不再托钵乞食了,那是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僧人,身出家而心未出家。”

释下听后,惊叹道:“没想到化缘还有这么深的内涵!看来我以后真的要慎重对待化缘。”

“那当然要慎重了!你以为化缘有那么简单吗?化缘时一定要严肃、真诚!要不卑不亢,和颜悦色,步态端庄,要展示出我们出家人的风范来!只有这样,大众才尊重我们出家人,信仰佛教。要让众生感受到,即便我们在要饭,也是很高尚的,也是一种美!别人乞讨是谋衣求食,我们乞讨是以身传道,移风易俗,感化人心,净化社会。”我说。

说着说着,我们已来到这家农户门前。前堂没有人,我摇了摇锡杖,里面的人听到响声,一个摩挲妇女走了出来,她看到两个和尚手托食钵来化缘,二话不说就取走了我们俩的食钵,盛饭去了。这个施主生怕我们吃不饱,给我们盛了满满一钵饭,还有许多菜,我们接过食钵,低头致谢道:“阿弥陀佛!”

用餐毕,我们准备坐船到到里格村去,听说湖里有个黑无我岛,岛上有座黑无我寺,我决定到里格村去的时候,顺便到寺里看看,敬几支香。

我们坐的是猪槽船,这种船是人工划桨的小木船,一条船能做七个人,据当地人介绍,猪槽船是整块木头制作的船。

船夫是个摩梭姑娘,她卖力的划船,一边划船,一边唱着摩梭民歌。摩梭女清脆自然的歌喉,与白云青山浑然相融,让人得到一种被纯净湖水和纯净歌声环绕的奇特感受。歌声又高又陡,都是一些情歌,阿哥阿妹什么的,很有挑逗性。湖水清莹莹的,可看见水草在湖底摇荡,甚至可以看见水草的叶脉。湖水很稠,富有质感,一波一波的荡漾在船身四周,发出咕咕咕咕的悦耳声。船走过去了,湖水又迅速归于无痕。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像在水面上洒了一把细碎的金子。不知从哪儿飞来一群海鸥,一只只海鸥在近处低低的飞舞,灿烂阳光下,它们那雪白的羽毛和粉红的爪子是那么的显目。

船夫说:“这海鸥是来向你们要吃的。”

我拍拍释下的肩头,笑道:“你看,海鸥都学会了化缘。”

海鸥果然是冲着游客来要吃的,游客撒一些饼干碎屑在水面上,海鸥抢着啄食,饼干撒完了,海鸥就全飞走了。

虽是坐在船上,湖水触手可及,但泸沽湖仍是神秘的,具有诱惑的,它是一个被母性光辉笼罩着的神秘湖泊,我对它一直怀着宗教般的情感和神性的敬畏。湖水是那么的蓝,那是一种纯粹的蓝。据说泸沽湖有这么美的水,源自于摩梭族强烈的环保意识,归功于各家老祖母的教导。

 

 

(2)

 

不知不觉间,船已抵达黑无我岛。岛一侧的水边有一簇簇嶙峋的石笋,是xx的停舟处。岛并不高,绕岛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覆盖着一层落叶。小径一边是山,一边是湖水。山上树木森森,湖水拍打着石崖,凉风习习,浸人肌骨。风吹叶动,水兴微澜,那树叶的哗哗声和湖水的咕咕声组成美妙的轻音乐,让人心旷神怡,诗兴勃发。

我们沿着小径漫步,不多会儿,来到黑无我寺的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转经筒和风马旗,上面都印着经文。释下好像是初次见到这两种佛家用具,好奇的注目了良久,然后问我:“师傅,这两个玩意儿有什么作用呢?”

我严肃地说:“怎么说话的!佛家器具能说是玩意儿吗?要称它们是法器、圣物,或者称它们为器物也行!说话一点不谨慎!”

释下被我批评后,面色很难堪的低下了头。

我说:“这两种器具,是照顾那些不识字的佛教徒而发明制作的,不识字的人无法诵读经文,怎么办?于是佛家的先祖把经文写在转经筒和风马旗上,不识字的佛教徒只要转动转经筒,或者风吹动了风马旗,就代表了他们诵读了经文。你看,佛教就是这样的慈悲为怀,以人为本。”

这时,一阵冷风吹来,风马旗猎猎作响,释下笑笑说:“风在读经了!读得好快!风读经总是这么快吗?”

“那倒不一定。如果请他代读的人很多,他就读得快点,好赶时间嘛。如果请他代读的人很少,他就慢慢读,以微风的方式读。”我手对寺里指指,“你看今天寺里的人是不是很多啊,大部分是当地的土著民。”

释下看了看寺里,道:“人是很多。”

“你知道风在读什么经吗?”我问释下。

“这里的风讲的是摩挲语,我听不懂。”

我竖起一根食指,做出侧耳倾听的样子,然后说: “风在读《般若波罗蜜心经》,他在说: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你怎么知道是读这部经?难道你懂风的话?”释下仰着脸问。

“风的话可不是疯话啊,我怎么听不懂?”我说,“做什么事,都要从心上去着想,风读经,如果你不用心听,只能听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如果你用心去听,那就不是呼啦呼啦的声音了,而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大殿里供奉着七八尊佛像,有释迦牟尼像,有观音菩萨像,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的佛像。然而,大殿里最抢眼的,最吸引眼球的不是这些佛像,而是一个美艳绝伦的女游客,这个女游客比观音菩萨还要美!她挎着一个包,包上写有“都市报”的字样,看来是报社记者。美女记者显然对大殿里的一切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她很专注地看着神殿里的神像和法器,并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我是出家人,不便对她多看,可就在我不期然的一瞥之下,我也能感受到她那惊人的美,磅礴的美,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美!看到女记者,我想起了古人的几句诗:“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艳若桃李,明眸皓齿,如软玉温香。”女记者浑身长满了难以言说的柔和的曲线,脸蛋非常甜美,当她低眉书写的时候,有西子捧心之态,当她抬眼观看的时候,则会闪出明亮俏皮的眼神。她穿一件狐裘大衣,躲在衣服里的身体似乎长满了小手,每只手都在抓看者的心,勾看者的眼。假如她和观音大士站在一起,我相信在她膝下烧香顶礼的人肯定排成长龙,她的香火肯定比观音菩萨要旺,尤其对男游客而言。

释下烧香磕头倒挺积极的,抢在我的前面在每尊佛像前烧香,并拜五体投地大礼。

我只在释迦牟尼和观音大士的佛像前各燃三炷藏香,各鞠三个躬就完事了。

就在我对着观音菩萨鞠躬时,身旁突然多了个美女,这个美女正是那个都市报记者。女记者和我一起双手合十,对着观音菩萨深深鞠躬,态度至诚。

我和释下走出大殿,女记者也跟着我们走出大殿。

出了寺门,女记者说:“法师请留步!”

我一回头,合十道:“阿弥陀佛!施主有何指教?”

女记者嫣然一笑,说:“不是指教,是请教。法师介意吗?”女记者讲话时,不光嘴在讲话,眼睛也在讲话,甚至全身都在讲话,表情非常丰富,曲线非常丰富,她一讲话,全身的肌肉都有韵律的动了起来。

 “不介意,随缘。”我说。

女记者从口袋里取出记者证,给我看了看,自我介绍道:“我是都市报的记者,到泸沽湖采风,我叫白牡丹。”

白牡丹把记者证放回口袋,然后大大方方地伸出手来要和我握手。

这下我楞住了:如接过她的手,有违出家人的戒律;不接她的手,女记者会感到没面子,她会骂我没礼貌。怎么办?
郑重声明:资讯 【我在丽江当和尚(22-23章)】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