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检验控制
1、目的
规范并保持本公司过程检验程序,确保本公司质量体系,覆盖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符合规定要求,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体系覆盖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3.职责
3.1质量部根据生产工艺确定各检验点。
3.2质量部负责编制车间过程工艺作业指导书,车间检验员按照过程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并负责实施。
3.3有关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岗位自检。
4、工作流程
4.1检验员及检验控制方法的设定。
4.1.1质量部根据生产工艺负责确定各检验点及检验项目,应在相应的工艺标准中说明清楚。
4.1.2质量部负责编制过程作业指导书,并经质量副总或总经理审批实施。
4.1.3过程工艺作业指导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品种、检验项目、抽样方法、检验方法、检验依据、使用仪器设备、判定准则、检验频率、记录格式。
4.2过程检验
4.2.1车间检验员应做好生产前检验准备与交接班工作。
4.2.2生产之前,生产岗位人员对原辅料(包括饮料用水)进行确认并记录,车间检验员进行监督。
4.2.3生产过程中车间检验员负责抽检并记录。
4.2.4对上下班余下的半成品和本班的半成品,车间检验员依据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复检,复检判定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并做相应记录。
4.2.5经检验判定不合格的半成品,生产岗位人员按相应的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指导书控制。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并做好记录。
4.2.6对于实际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因素,检验员会同生产班长必须及时进行纠正,避免造成更多的损失,并做好记录。
设备管理制度
机器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生产力的三大要素之一,也是衡量企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设备完好程度,将影响到加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原材料、动力能源的消耗,影响到生产的安全,从而影响到产品的成本。因此为了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程度和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制订本制度。
1.0目的与范围
对全公司设备的申购、安装、调试、验收、维护保养、维修、报废、技术资料的管理等作出规定。
2.0术语
2.1固定资产:,凡能独立完成一项以上生产要求的机电设备,原购置价值(包括设备的价值、运费、安装费等)在2000元以上均列为固定资产。
2.2设备使用费用:指设备折旧费用、运行消耗的零配件费用和维护保养、计划检修所发生的人工费用总和。
2.3新增设备(含更新设备):为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生产能力而添置的设备。
2.4设备的改进:为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自动化程度,改变薄弱环节,改善操作条件,促使维修备品备件系列化,而改变设备技术状况的技术措施。
2.5设备的改装:为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扩大工艺使用范围,提高产品质量与加工精度而改变设备技术状况的技术措施。
2.6日常保养(也叫例行保养):主要内容是在班前班后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已松动的螺丝,检查零部件的完整状况;班中认真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排除细小故障,改善运转条件等。
2.7一级保养: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对部分零部件进行拆卸、清洁;对设备某些配合间隙进行适当的调整;xx设备表面锈迹、油污,疏通油路,防止泄露;清扫电器装置,清洗附件和冷却装置,紧固安全防护装置等。
2.8二级保养: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清洗各传动、润滑、冷却系统,进行清洗、换油;对电气系统进行检查、整修;检查、整修设备的精度和水平等。
2.9小修:是对设备进行局部的修理,工作量较小。不全部拆卸设备,只修复或更换设备部分磨损较快的零件,调整设备运行机构,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满足工艺要求。
2.10中修:是工作量较大的一种计划修理。不但要修复或更换设备的主要零部件和较多的磨损件,同时,还要检查整个机械系统,紧固所有机件,xx扩大了的各种配合间隙,换油、校正设备基准备,以保证设备能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2.11大修:是工作量{zd0}的一种计划修理。包括将设备全部解体,进行检查修复或更换全部磨损的零部件,校正和调整整个设备,以全面恢复设备原有的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配备安全装置和必要的附件,并对设备外表重新喷漆。
3.0管理职责
3.1公司设备部长负责对公司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3.2公司所有主要及关键设备均应由设备部长组织人员进行分类、编号和建立台帐、档案。设备技术资料原件由企管部归档保管。设备使用单位原则上使用复印件。
3.3设备使用单位负责建立本单位所有设备的台帐、档案,并报企管部备案。用好、管好维护好设备。协同财务部门做好设备维护、维修等使用费用的统计工作。
3.4财务部门设立使用帐户,与使用部门做好设备拆旧、维护保养、维修等费用统计工作,以便以必要时对设备进行经济评价。
4.0工作流程
4.1设备的申购、安装、调试、验收、停用、移装、调拨和报废。
4.1.1设备的购置
A、遇有公司要进行年度更新改造计划项目时,由设备部长组织相关部门对需购置的设备进行选型定厂,填写相应的《设备购置申请书》,报企管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
B、 公司根据工艺要求,需要更新设备时,由公司设备部长负责填写《设备购置申请书》,企管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
C、 物流部根据批准的《设备购置申请书》进行采购。采购完成后,将《设备购置申请书》返还企管部归档保管。
D、 新设备到位后,设备部门应及时清点验收,如不便开箱验收时,应记好装箱清单,并通知设备部及物流部。
4.1.2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
A当合同规定由设备供应商派员安装时,由设备部派人协助,由供应商或其代表主持开箱。开箱时所有零配件由公司仓库部门派人核对,并登记技术资料以便追索归档。
B、当合同规定由公司自行安装时,设备的安装由公司组织设备部人员安装。
C、新设备安装完毕后,使用部门时试车。试车完毕,公司组织验收,并签定意见。
D、设备验收合格后,由公司开出《设备投产移交单》一式三联。使用车间凭移交单使用新设备。财务部门凭移交单进行折旧提成。另一联与其他相关技术资料归档保管、使用部门建立设备台帐。
4.1.3设备的停用和启用
A、因生产任务不足或其他原因,设备将闲置一定时间时,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总经理签署意见,报董事长批准,并填写《设备停封单》,一联转使用部门,一联转财务部门,设备部长负责做好设备停用记录,归档企管部。
B、使用部门凭单停用设备。停用期间应派人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由总经理负责或派人监督检查维护保养工作情况。
C、使用部门要求启用已停用封存的设备时,应先提出申请,总经理作出意见,董事长审批后,并出具《设备启用单》,一联转财务部门恢复设备折旧,一联转设备使用部门通知启用,一联归档企管部。
4.1.4设备的移装和调拨
A、设备使用部门需要对某些设备做内部移装,由总经理批准。
B、设备在各公司间调剂时,由调入方提出申请,与调出方协商后,报企管部批准。
C、企管部核对情况后,填写《设备调拨单,一联转到调出公司,一联存档。设备调出公司应把该台设备的台帐一起调拨到调入公司。
4.1.5设备的报废
A、生产设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报废。
①已超过使用年限,主要结构和部件严重磨损,精度、效能降低无法满足{zd1}工艺要求,且不能改进、改装的。
②因不可抗力造成设备严重损坏,无法修复而无法继续使用的。
③腐蚀、磨损过甚,无修复价值或继续使用易发生危险的。
④技术落后,性能低劣,无改进价值的。
B、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签署意见后,报企管部审批。同意报废后由设备部长填写《设备报废单》一式三联,一联转使用部门,一联转财务部门,一联归档企管部。各部门在固定资产帐或设备台帐上注销报废设备。
C、设备经批准报废后,由所属公司处理。可利用的零部件回收,其他部件由仓库部门作废品处理。设备报废处理情况报企管部备案。
4.2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和修理
4.2.1设备的使用
4.2.1.1 新设备在投入使用前,使用部门应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生产工艺制订出设备操作规程,报总经理批准。
4.2.1.2设备部长组织人员根据设备维护说明书和生产情况,制订相应的设备维护规程。
4.2.1.3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规程除一份存档外,应发到设备使用部门的相应岗位上。
4.2.1.4设备操作规程应包括且不限于下列内容:
①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如{zd0}转速、负荷、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
②设备交接的规定。应对设备运行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等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交接。
③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
④安全注意事项,包括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掉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
4.2.1.5维护规程应包括且不限于下列内容:
①设备日常、例行的维护保养的有关部位、要求或图表。
②设备定时清扫的规定及部位。
③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包括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时间)。周期一般分为日、月、季、年等。
④运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⑤维修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4.2.1.6当准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新的使用、维护要求对原有规程进行修改,使用多年、内容修改较多的,则应进行修订。
4.2.1.7 新设备投入使用前,使用部门应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认真学习规程,并经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设备。
4.2.1.8使用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设备。当发现规程内容不完善时,应及时上报反映。使用部门核实情况后对规程进行修改,并报公司审批、备案。
4.2.1.9 当设备发生缺陷而不能立即修复时,使用部门应制订可靠的临时规程,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设备缺陷修复后,临时规程作废。
4.2.1.10 总经理负责或派员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操作规程的操作有权制止。
4.2.2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
4.2.2.1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维护与修理并重”的方针,采取“两保三修”的形式,即例行保养、一级保养、小修、中修、大修等.对关键设备和一般设备的重点部位,采取预防性维修;对非关键设备和突发性故障,采取事后维修。
4.2.2.2设备操作人员在每日交接班时,应按相应的维护规程做好日常例行保养,设备部长负责或派员进行监督和检查。
4.2.2.3设备使用部门每月根据生产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制订保养计划,报总经理核准,并安排人员对关键设备、一般设备的重点部位进行一级保养.针对故障多发设备,由使用部门编制计划,并安排专业人员或使用部门人员进行保养,保养完毕应做记录。
4.2.2.4设备、设施的大、中、小修,由总经理负责组织专业人员和设备使用部门根据生产情况、设备的技术状况和运行情况,制订修理计划,由专业人员进行修理或专业人员
和使用部门相应操作人员共同进行修理。如本公司技术力量不足以进行此项修埋工作,由总经理负责对外联系维修力量。维修计划完成后做好记录。
4.2.2.5对一般性设备故障或关键、重要设备的突发性故障,由使用部门报告公司派人维修或使用部门具备资格人员自行维修。
4.2.2.6在维修中,对于生产较忙,不能长时间停机时,故障部件有相同型号的备品备件,可先换上,以尽快恢复生产。更换下来的零部件要尽快修复,做好标识并返还使用部门或仓库。
如无法修复,则做好记录以便纳入备品备件购买计划。
4.2.2.7当生产较紧,故障部件无法修好,且无备品备件时,由使用部门申请,经公司审核,可从停用的相同型号的设备上拆用该型号部件进行代换,执行人员做好记录和标识。使用部门尽快提出购买计划。新零部件到位后,本着谁拆谁装的原则,由原执行人装回原处。
4.3设备运行动态管理及设备的改进、改装
4.3.1设备运行动态管理
4.3.1.1设备使用和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的设备,按维护规程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和一级保养,当发现设备不能继续正常运转时,应及时向当班负责人反映。由其联系机电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对于不影响运转的一般隐患或缺陷,则在完成维护保养后做好记录,以备下次维护保养时有针对性的解决。
4.3.1.2使用部门每月对不能即时解决的隐患或缺陷进行汇总,自留一份,一份报公司,以便制订检修计划时纳入其中,做进一步的修理。
4.3.1.3使用部门每月对设备或生产线运行时间、完好情况进行汇总并报告公司。
4.3.2设备的改进
4.3.2.1在设备存在下列薄弱环节时,可考虑立项加以改进:
A、设备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致停机,而反复修理无效的部位。
B、生产线运行中经常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或部位。
C、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且日常维护和修理无法解决的设备或部位。
4.3.2.2设备的改进工作由使用部门根据运行状况资料,提出申请,由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审议,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
4.3.2.3设备改进工作由专业人员或使用部门维修人员执行。使用部门应指派该机台操作人员协助。改进工作完成后,使用部门对运行效果进行考察,做出评价意见,经总经理批准后存入设备档案。
4.3.3设备的改装
4.3.3.1当设备已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或者为了提高产品加工精度时,由使用部门提出设备改装申请,填写《设备改装报告表》,工艺技术部门会签后送总经理审批。
4.3.3.2设备改装申请应注明设备现行技术条件,经改装后预期达到的技术条件,需改装的部件,改装原理,计划需要的零部件。电气元件及成本预算等。
4.3.3.3改装申请被批准后,使用部门拟定所需材料计划,经公司负责人审核,报企管部审批后安排购买。
4.3.3.4改装条件成熟后,由总经理负责组织专业人员或使用部门维修人员进行改装,改装申请部门应指派该机操作人员协助。
4.3.3.5设备改装完成后,由公司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及使用部门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办理交接及启用手续,设备方可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期间,使用部门应及时把有关情况报告公司。试运行以六个班次为准。
4.3.3.6试运行结束后,由公司组织对运行效果进行确认,鉴定意见,修改相应的技术图纸,存入设备档案。
4.4设备事故的处理
4.4.1设备事故的定义:机器设备因非正常磨损(或原因)损坏,致使停产,效能降低或丧失功能的,均为设备事故。
4.4.2事故严重程度的分类
A、重大设备事故:损失及修理费用5万元以上的。
B、较大设备事故:损失及修理费用五至5万元之间的。
C、一般设备事故:损坏及修理费用1万元以下的。
4.4.3事故性质的区分
A、因人为原因,如违反操作规程、维护保养不当等原因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效能降低或丧失部分功能者,属责任事故。
B、因设备、设施制造不良或检修、安装不当造成设备损坏、停产和效能降低者,属质量事故。
C、因不可抗力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效能降低或丧失功能者,属自然事故。
4.4.4发生设备事故后,操作人员应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并保持现场。报告内容应详细写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班组、设备名称、编号、受损部位、损坏程度、报告人。
4.4.5一般设备事故由公司和设备使用部门负责处理,分析原因,制订预防措施,并做好记录,存入设备档案。
4.4.6较大以上设备事故,由事故部门负责人及维修人员,必要时主管领导及其他使用部门负责人也参加,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分清责任,制订预防和纠正措施,做出最终处理意见,报企管部审批,并填写《设备事故处理报告》存入设备档案。
4.4.7事故处理的原则
A、尽快恢复设备原有技术条件,恢复生产,把损失降到{zd1}。
B、要分析原因,分清责任,严肃处埋,达到教育责任者和其他员工的目的。
4.5设备备品、备件的购买、使用、保管
4.5.1设备备品、备件的储备量按经验统计法,由所属公司根据备品、备件的消耗统计资料,估算出适当的储备量。储备量应能保证在订货周期内不致中断而影响生产。
4.5.2设备备品、备件能够在厂内加工的,在厂内自制,其余再外购。在同等功能条件下,能在国内加工的,应优先在国内加工,以降低备品、备件的成本,降低维修费用。
4.5.3使用部门根据仓库的通知或检修计划需要,制定配件购买计划,报告公司负责人审核,经企管部审批后进行购买。
4.5.4外购备品、备件到位后,由仓库通知使用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品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出具相应文字说明,交由仓库部门处理;对于数量不够的应补齐,对于型号不对而无法使用的或材质不好的,应要求供应商更换。
4.5.5所有备品备件均由使用单位统一分类管理,原则上各部门的备品备件不得互用,而应按计划用途使用。特殊情况需使用其他部门同型号可互换的备品备件时,应由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否则仓库不得发放。
4.5.6用于各部门的备品备件,仓库每月结算时,与各部门及财务核对,做好成本统计,备品备件的费用归入使用部门的设备使用费用。
4.6设备使用费用的管理
4.6.1财务部门按不同使用部门设立设备使用费用帐户,对设备(或生产线)的折旧、零配件、润滑油脂、维修人工费用及改装、改进费用等进行分项统计,为进行设备的经济评价积累资料。
4.6.2各使用部门及仓库每月对各使用部门消耗的零配件、润滑油脂、维修人工费等与财务核算人员核对,进行分项汇总,报送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每季或年对各使用部门的设备使用费进行列表。
4.6.3维修人工费原则上指各生产设备(或生产线)及辅助设备进行一级保养、计划检修、故障排除所发生的费用。各部门进行一级保养及计划检修时,其费用应经所属公司审核批准。故障排除发生的费用则是各使用部门动用机电维修人员修理而发生的费用。
4.7设备技术资料及档案的管理
4.7.1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途径:{dy}是公司所有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方面的设备资料,第二是为便于维修而需添加的工具书及公共图书,第三是外部厂家寄送的有关资料。
4.7.2设备档案的建立以关键设备、重要设备为主,进行单独建档。档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出厂质量检验单、设备附件清单、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记录、设备移交使用部门的记录、设备维修计划、设备历次修理记录、设备改装改进、调拨迁移记录、设备事故记录、设备报废记录等。
4.7.3新设备开箱安装时,档案管理人员应到场对随机资料进行登记,对安装需要使用的,由使用部门办理借用手续留用。设备安装完成后,全部移交到综合办。由工作人员按设备编号对其资料进行编号、建档、建立台帐等。
4.7.4对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关记录,由使用部门每月汇总后送综合办保管。
4.7.5为便于维修工作而需购买的工具书及图书,由使用者提出申请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企管部审批后购买。工具书或图书购回后由综合办进行统一编号和加盖印章,以与私人图书区分,便于管理。
4.7.6所有设备资料、工具书及公共图书,均应分类编目、建立书名目录、借阅卡。凡本公司员工,均可凭识别证办理借阅手续,借阅资料和图书。原则上工具书不办理外借,仅供查阅。孤本、正本从严控制,必要时应采用复印件。
4.7.7设备资料借书期限为二个月,公共图书为半月。如因工作需要,不能按期归还,应携书前来办理续借手续,续借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
4.7.8所有借阅图书、资料人员应认真保管,防止图书资料的缺失、破损、涂污。按期归还,特别是孤本资料或图书,以提高利用率。员工离职时,必须办理图书、资料的归还手续,否则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4.7.9在设备报废时,其资料和档案,除有参考价值的予以保留外,其余应销毁。销毁时由综合办列出销毁清单,公司领导审批后销毁并做好记录。销毁人员应签名确认销毁情况。
4.7.10设备资料和档案管理员调动上作时,应办理交接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