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世界杯记忆_胡志平_新浪博客

  中国球迷的世界杯记忆,始于1978年。那一年,央视首次对国内进行了世界杯xxxx转播。当时,电视机只是城市里少数人的xx玩意,在农村更是难以找到,几十人围住一台电视看球的情况随处可见。然而,一代中国人正是通过这些xxxx和黑白电视机,{dy}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中国开始打开国门,踏出了迈向经济发展{zj1}勇气的{dy}步。


    世界杯转播:与《新闻联播》同龄


    1978年,全国微波通讯网还未建成,央视也只有《新闻联播》一个节目向各省级电视台同步直播。1978年的央视世界杯转播,实际上根本没有获得官方授权,央视是盗用了国际广播卫星的公共信号,宋世雄在香港的一个酒店房间里完成了三、四名和冠亚军决赛的转播。


  1978年,中国每百户家庭的电视机拥有率才不过13.8%,所以1978年世界杯国内的转播,最多只覆盖到了部分城市人口。而这还是一栋家属楼甚至整个大院凑到仅有的一台电视机前观看的结果,在农村则是方圆几十公里都找不出一台电视机来,绝大部分农村甚至连电都没通。


  当时的中国,普通人根本不可能买到进口电视,而国产电视质量差,数量也不足。世界杯转播也大大加强了人们获得一台电视的欲望,这引起了一个当时心灵手巧的城市青年的热门副业,自己组装电视。晶体管、线圈、阴极射线管、木壳,当时自己用零件拼装一台电视的价格还不到购买电视的一半。自己拼装在当时中国各种重要工业消费品上屡见不鲜。这一年,中国引进了{dy}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但要等到三年以后才能投产,而中国人的电视普及,则晚至80年代末。


    阿根廷之冬:打开国门看世界


  北京夏至时,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什么季节?1978年高考的这道题,居然难倒了近六百万考生。在经历了长时间闭关锁国的年代之后,相当多的中国人不知道南北半球季节是正好相反的,答对这道题的,大概是在电视机里看到戴着手套、穿着长袖球衣的肯佩斯在南半球的冬天中呼出白气。


    《人民日报》读书版主编袁晞,那一年正在家准备高考,听说电视台破天荒要转播两场在阿根廷举行的世界杯,在征得父母的同意之后,拎着小凳子就挤到了邻居家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前。当时中国盛夏酷热,十几个看球的人都摇着蒲扇,一半光着膀子。电视上双方队员一进场,呼出的寒气清晰可见,现场有人惊叫:“他们的棉袄怎么这么厚!阿根廷怎么这么冷?”袁晞的父亲说:“阿根廷在南半球,我们这儿的夏天,那儿是冬天。”几天后的高考,一道“北京夏至时,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什么季节?”的问题摆在袁晞面前时,他大喜过望。


  这种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再简单不过的题目,对当年学业荒废,连“布宜诺斯艾利斯”都念不顺的考生却是高难度。而这道高考题目,正是当时中国打开国门融入世界的其中一个细小开端。


  1978年春,国家计委提出了“8年引资180-200亿美元”。由于手头储备的项目不足,国家计委就给中央打了个报告,“让干部出去看看,落实引进规划”,这就重启了出国考察之门。那时纳入中央考察视野的,有美、日及西欧的发达国家,还有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港澳地区。


  当时,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日本普通工人家庭一般有450平米的住宅,每两户有一辆汽车,95%以上的人家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而中国城市职工20多年没涨工资,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农村仍有2亿人没解决温饱。大多数回来的高层官员感觉“实在很寒碜”,开始意识到资本主义也有好制度。事实上,这一批考察报告主要围绕经济和技术打转,奠定了改革开放的路径选择基础。


  这一次,国门一打开,就关不上了。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中国人意气风发,对外引资的规模也飕飕地涨起来,于是才有了后来经济发展奔流不息的30年。


    球迷xxx:被政治影响的中国足球


    中国人能在这一年看上只有半决赛和决赛转播的世界杯,是因为xxx打电话给中央电视台要求转播。xxx是足球迷,这直接导致了足球迅速超越原本群众基础更好的篮球成为中国{dy}大运动。1977年07月,刚刚被中央决定恢复工作的xxx,意外出现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观看中国青年队和香港队的友谊赛,成为了他重回公共视野的标志。


  长久以来,xxx一直是中国足球、甚至世界足球的忠实球迷。直到后来的1990年世界杯,当时央视雷打不动每天晚上八点要播新闻,无论观众怎么反应不要打断电视直播都不管用,xxx一个电话,从此电视新闻不再打断足球转播。在中国,政治或政治人物对足球发展的影响可见一斑。而事实上,中国足球的发展是xx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的,它从一出生就被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


  连年出征世界杯外围赛失利让每一任的中国足球决策者都被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平息民怨的成绩来。在这种氛围下,中国从1994年开始尝试职业联赛,试图借助市场的力量完成对中国足球“冲出亚洲”情结的救赎。但为了国足的成绩,联赛可以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升降级制度可以随意暂停,俱乐部球员可以随意征调去长期封闭集训,投资者的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2000年,在奥运战略即将启动之时,为了使优势项目能够拥有足够的经费,一位高层领导大笔一圈,将全国许多体校的足球专业取消了,这使得往后中国足球青训基本停留在纸上,足校高昂的收费让很多有天赋的穷孩子入学无门,中国足球的后备人才越来越少,导致2009年全国一个年龄段只有200多名适龄球员,国际比赛打不过弹丸之地东帝汶。


  2010年初,由于南勇、杨一民等足协领导在打黑风暴中落马,原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接管中国足球。刚一上任,韦迪便操起举国体制的老本行,不顾外界反对提出“国奥踢中超,国青踢中甲,国少踢中乙”等10条政策。中国足球似乎又回到了30年前的老路,永远脱离不了“政治足球”的怪圈。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1978年的世界杯记忆_胡志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