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哨:红旗渠究竟靠什么建成的?(附视频网址)_水西公主的空间_百度空间
出处:

红哨

     蜚声海内外的林县(现称林州)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在航天飞机上腑瞰地球,能够看到中国的两大地标性建筑物,一是万里长城,再就是林县红旗渠。所以xxx总理70年代曾自豪地对外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971年至1980年之间,到林县参观红旗渠的外宾就达11300多人次,涉及五大洲1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许多是外国元首。xxx、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革命家时刻xx着红旗渠,李先念、xxx、xxx等党和国家领导中许多人视察拜访过红旗渠。红旗渠不仅仅是中国的奇迹和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奇迹和骄傲,它为人类,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改变生存状态的样板。时至今日,许多参观或听说过红旗渠的外国友人,仍然在记忆中珍藏着对红旗渠由衷的赞叹和深刻的印像,红旗渠对人类心灵的震撼太大了。如果说红旗渠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话,那么她对人类的贡献要远远超越原来的“七大奇迹”,甚至是它们的总和,因为只有红旗渠真正属于人民,只有她是人民为自己而建造,只有她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对人类而言,红旗渠不但是丰厚的物质遗产,而且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必将以光辉的篇章载入史册,彪炳千秋,永世传颂!

    今年“五.一节”,我又一次登临红旗渠。站在红旗渠渠墙上,望着那穿越、跳跃于太行山崇山峻岭之间的渠水,沉思良久,感概万千,许多数字和时空符号涌现在我的眼前。工程浩大的红旗渠,始建于1962年2月,配套完善于“xx”期间,全长1500余公里,共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沿渠兴建“长藤结瓜”式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提灌站45座,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各种建筑物共12408座,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结起来。更惊人的是主干渠坡度落差仅有1∕8000,设计和测量技术人员的{zg}学历是一个刚从水利专业学校毕业的中专生,测量工具只有2台水平仪和一些水盆之类的土设备。红旗渠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可灌溉农田60万亩,可满足全县工业、林业及各项事业用水,粮食亩产由解放初的100公斤增加到91年的476.3公斤。十万双长满老茧的手,用一锤一钎,苦干十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人工天河”,把一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乡僻壤,变成一个绿水绕山、林茂粮丰、百业兴旺、瓜果飘香的塞上鱼米之乡,在被称为“十年浩劫”的“xx”期间,一举建成全国xx的大寨县。这一串串惊天动地的数字和一幕幕翻天复地的变化背后,究竟蕴藏了什么样的神奇力量?这移山倒海之力又源自何种精神的支撑?红旗渠究竞是靠什么建成的?这是当代关心国家命运的人们有必要、有责任加以探寻和解读的。

    一、红旗渠是xxx时代的产物,社会主义制度是建成红旗渠的前题条件。纵观林县历史,封建统治者从来不关心老百姓的死活,从来不xx老百姓饱尝干旱的苦难,即使逃荒要饭、卖儿卖女、饿瓢载道、人自相食,也无动于衷。其间某些开明的“清官”大老爷,诸如元代潞安巡抚李汉卿曾率众修了“太平渠”,明万历年间,林县县令谢思聪曾率众修了“谢公渠”,这只是他们个人比较清廉,同情百姓疾苦,只具有历史的偶然性,而非必然现象,其目的也是维护统治阶级政权的稳定。再是规模极小,与红旗渠有天壤之别,只能在局部乡村解民难于一时,而不能根本上改变林县人民的生存状态。当时,修不修渠,老百姓作不了主,不修很正常,修也是“清官”大老爷的恩赐。而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有史以来人民群众{dy}次真正当家作了主人,可以自己作主改变自己的生存壮态,有权作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解决水的问题,正是千百年来林县人民最迫切的愿望,修不修渠,广大人民群众说了算,所以,修建红旗渠必然凝结成人民群众与革命干部共同的决心和意志,修建红旗渠必然顺理成章地提到党和政府的办事日程上。再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有制经济体系,为修渠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组织管理条件。在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各种物资十分匮乏的条件下,要启动那样浩大的工程,在旧中国办不到,即使放到“千年盛世”的今天,也难以办到。而林县人民自力更生,依靠实力仍十分薄弱的集体经济的支撑,不向国家要钱,仅用了区区7000万居然建成了红旗渠。假若现在不用农民集体资金(现在也没了集体资金),全部由国家出资7个亿、甚至70个亿,能建成红旗渠么?为什么?只有一种解释: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其它任何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以集体经济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农民,是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团队,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而像小岗村那样各顾各,{jd1}形不成合力,只能是一盘散沙,国家给再多的钱,别说修建红旗渠那样的工程,即使光坐着吃喝,也难填满那个穷坑。社会主义制度还给修建红旗渠提供了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社会

        ……(其余请看)

,要不然,完成这样的工程是不可能的!”这位眼光独到的日本人一语中的。可以说,红旗渠是真正的民心工程!也可以说,不能知民心、得民心,共产党干不成任何事业。换个角度说,人民群众没有真正共产党的领导,只能是一盘散沙,也是干不成任何有利于自己的事业。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说:“我是为了人民修渠,依靠人民修渠。”可以说,没有一大批杨贵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作中流砥柱,红旗渠是建不成的。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处处以身作则,处处起带头作用,哪里有困难、有危险,那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这种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这种冲锋在前的带头作用,深得民心,形成了一种无声无形的、xxx、最强大的组织管理能力。那些热衷于xx西方资本主义“管理经验”的资改精英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这种世界上{zg}效的领导管理能力。事实证明,共产党只要有一条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就能具备无坚不摧的领导能力,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党组织的决心,就能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当年的县委书记杨贵同志,于时隔几十年后的九十年代重返林县,受到极其隆重的欢迎,成千上万的群众闻讯后,从数十里之外的山村蜂拥而来,甚至山西、河北的部分群众也从百里之外赶来,礼堂内外挤满了欢迎的人群。杨贵同志讲话十几分钟,群众流着热泪鼓掌27次,长达半个小时之久,如果不是会议主持者善意制止,恐怕会议难以收场。这种台上台下心灵共振的场面,使在场的现任省、市委官员感到震惊和汗颜。他们何曾感受过人民群众对一个离任多年退下来的县委书记如此爱戴之情!欢迎会结束之后,群众并没有散去,又跟随杨贵同志来到修渠死难烈士墓前。杨贵同志琉着泪,跪在地上,每个坟头添一捧黄土,以示祭奠。在场群众无不泪流满面。如此动人的场景,折射出一个县委书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同时也反证了当时林县县委和大批党员、干部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为什么对杨贵等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说到底,是因为他们忠实于人民。修渠十年,他们与民工同吃一锅饭,同在山崖下砥足而眠,同拢一样的铁锤,他们没有贪污老百姓一分钱。如果放到今天,莫说修渠资金7000万,就是7个亿、70个亿,贪官们也敢半数纳入私囊!xx一条,群众就会恨不得食其肉、浸其皮!还能有什么“代表”资格?

   修建红旗渠的过程充分证明:有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有了xxx思想的精神支撑,有了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了一条正确的革命路线,任何困难都可以战胜,任何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这同样也是中国的强盛之道、强盛之策!  



郑重声明:资讯 【红哨:红旗渠究竟靠什么建成的?(附视频网址)_水西公主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