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屏融合:国家更应鼓励液晶电视自主创新
文/毛启盈
虽然,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因广电与电信之间的博弈,导致五月流产。但是三网融合大势所趋不可改变。伴随着三网融合的“三屏融合”也是重点讨论话题之一。所谓三屏,是指电脑屏,电视屏和手机屏三屏合一,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和资源,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了有人提议“六屏“(电影、电视、PC、笔记本电脑、移动终端、手机。)无论多少屏,电视好像少不了。那么,再进入屏时代之后,谁将主宰这个产业链?以日韩控制的市场,会不会回到国产品牌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电视仍然是未来家庭的“主角”“。自从电视机被发明之后,就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从黑白到彩色,从球状到平板,从CRT到LED经历了多次变革。如今,随着网络融合进程的加速,互联网终端PC,笔记本,手机,阅读器,占据一席之地。不过,在一段时期内,由于用户使用习惯,家庭等因素影响,在三口以上的家庭,电视机仍然是{jd1}的主角。
据xx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的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达1.405亿台,预计2010年的液晶电视全球出货量将增加至1.71亿台,同比增长22%。而中国市场也是2009年全球表现{zh0}的市场,全年液晶电视销量达250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80%,预计2010年中国市场液晶电视销量将达到3500万台,成为全球{dy}大液晶电视消费市场。由此可见,液晶电视市场前景尤为看好。
其次,尽管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群雄逐鹿,但是,以日韩为首的外国厂商垄断市场的核心技术。三星、LG、索尼、夏普、飞利浦等拥有液晶生产线的上下游整合一体企业成为电视产业巨擎。中国彩电产业的集体失势,正因为液晶面板的受制于人,中国大陆至今未有一家企业能够制造用于液晶电视的“屏”。在今天,液晶面板巨头中,LG拟在广州建立LG Display CHINA面板生产厂,三星、夏普也有意向在华开设面板生产厂,尽管国家发改委目前为止还未批准其中一家外资,只批准京东方、龙飞和华星光电3家高世代面板生产线项目。客观地说,国外企业如在中国投产液晶面板生产线,虽然可能带来短期的地方经济发展,但是从长远来讲,无法让国内企业拥有市场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国内彩电企业来说,难以实现产业的独立性以及可持续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中国彩电企业整体的转型升级。这种现象在It通信业表现也很明显。譬如高通垄断专利等,这才有了中国TD标准的发展动力。
{zh1},无论是哪个行业,中国政府应鼓励自主创新,家电业更应如此。面对日韩厂商的磨刀霍霍,中国企业在这个时候“杀破狼”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一直以来,中国彩电企业需要的液晶面板90%以上都要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进口,这就造成了国内彩电企业在面板资源上受国外企业钳制的被动局面。中国企业必须在此时成为“破势”、“破局”者,否则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一旦日韩企业形成彻底垄断,那么整个中国彩电产业将彻底成为制造加工业基地。
特别是由TCL主导的华星光电项目,将采用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条总投资达245亿元的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该项目将于2011年底前试产。据悉,为此华星光电已经招募核心技术人才200多人,其中来自台湾地区、韩国、日本业内技术人员达170多人,90%以上都拥有7.5代和8.5代线的经验。
那么,TCL能否形成突围?中国彩电企业“杀破狼”的挑战和机遇又何在呢?从日韩液晶面板发展史来看,国家对产业的支持显得至关重要。
据了解,日本很早就把发展光电子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早在1979年,政府就资助7.7亿美元。韩国为追赶日本平板显示产业,“平板显示器产业发展计划”,从2002-2012年10年间,韩国政府规划出资数亿韩元支持平板示器件产业全链条发展。为了支持TFT-LCD产业的发展,韩国政府对外商投资的TFT-LCD企业所得税实行七免七减,增值税为10%(可抵扣),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关税全免,将原来课征8%关税的TFT-LCD显示器制造设备纳入无关税项目。正是这些措施,造就了三星、LG市场占有率现居全球一、二位的荣光。
而我国为何不学习日韩的成功做法呢?对于像华星光电这类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的本土液晶面板企业,建议国家理应给予更多的支持,从而依靠这些先行的大型创新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环境的改变,让自主研发、生产成为一种产业责任,促成液晶面板领域的突破式发展,以实现“破势”与“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