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 灯_张玉虎_新浪博客

                    

      

    照片中的这个结构复杂造型别致的家伙是一种灯,它的名字叫桅灯。顾名思义,它是该与帆船,与航海有联系的,它原来是作为挂在帆船桅杆上的航行信号灯而发明的。可过去的好长时间里它却流行于我们这既不沿海也无内河航道的内陆地区,是供销社货架上的大路货。

    桅灯以煤油为燃料,最下面的那个底盘就是一个“燃油箱”;灯捻儿在中间由一个带手柄的绞轮控制,可以调节亮度;最为科学“严密”的就是就是它的那个灯罩了,玻璃灯罩敞开胸怀严严地护住灯捻,再强的风来也吹不灭,再大的雨来也淋不灭,在电光源没有发明的时代,桅灯作为夜航时挂在桅杆上的信号灯确实是再称职不过了。

    因为桅灯有不怕风不怕雨的优点,就自然而然地被我们这些内陆地区的旱鸭子们也看中,把它请来作为夜间行路或野外作业时的照明用具:有时遇到急事需走夜路,就提上一盏桅灯照明,壮胆,比老式的灯笼耐多了;黑夜到田里浇地时,提上一盏桅灯拦土堰、开水口、巡查水情;喂牲畜的槽头是需要常挂一盏桅灯的,因为牲畜喜欢吃夜草,“马无夜草不肥”嘛,槽头保持一定的亮度,有利于提高牲畜的食欲,人半夜起来给它们添草添料时也方便多了;种西瓜的人家在瓜熟的季节总要在田头搭一个窝棚看瓜,到了夜里也往往在在窝棚前挂一盏桅灯,不过,那盏桅灯对看瓜的人是一点儿帮助也没有,倒是有利于半夜里前来“摸西瓜”的后生们观察看瓜人的动静……

    “集体化”的那些年头里,农民给集体劳动时大部分农具如锄头、铁锹等都是要自己购买的,桅灯却例外地属于集体财产,由集体购置、维修并供应燃油。那时,我们村有个叫三毛蛋的人特别眼小,每次用完桅灯后都要把里面剩下的油倒在自己家中积攒起来,然后把空荡荡的桅灯交回去,久而久之被人们发现了,村里就多了一句歇后语:三毛蛋用桅灯——老没油。

各种各样的有线的和无线的电光源多起来以后,桅灯“不怕风不怕雨”的优势就不是那么明显了,因之,它的衰落也是“在劫难逃”的。现在,想来航行的船上是不会挂这种桅灯作航行信号了,内陆的人们野外作业也有了比它更为轻巧便捷的手电筒照明。桅灯和各种各样的煤油灯们受宠的时代,煤油是城乡居民们的日用品,城市商店和农村供销社里随时都可以“打”上,现在想买点儿煤油擦地板也找不到卖的地方了。

写好这篇短文后,我总觉得桅灯好找,拍个照片不难,谁知好长时间也没有碰上个桅灯,无法配照。近日,与妻出门散步路过小店圪塔营村边上的一个寺庙,夫妻二人踱到庙里观瞻,在正殿前的一幢石碑和墙的缝隙里,一个破旧的桅灯闯入了我的眼内,可惜当时未带相机。第二天,我便骑上自行车专程前往。一进山门,见一僧一俗二位老者正在奕棋,便双手合十,向前说明我的来意,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僧一边走棋,一边示意让我进去自便。

于是便有了这一张桅灯图。

这,也是一个缘吧。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桅 灯_张玉虎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