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BSC相关详解-通信人必会的知识- 筑梦院| xx互联网事和通信网络 ...

BSS的主要功能

是将移动用户(Mobile Station: MS)连接到GSM网络的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或服务GPRS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rport Node:SGSN),另外,BSS还分担网络的部分移动性管理,比如切换管理。切换功能:同步切换、非同步切换、双频切换同步方式:采用主从同步方式,时钟准确度:±4.6確10-6Hz

BSS所涉及到的功能(RR)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无线信道管理

信道编码/解码

码变换和速率适配

语音全速率、半速率编码,增强型全速率

加密/解密

跳频

天线分集

射频功率控制和切换管理

GSM/GPRS系统从功能上分为三部分:

基站子系统(Base Station Subsystem:BSS)、网络子系统(Network Subsystem:NSS)和操作维护子系统(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ubsystem:OMS,包括OMC系统和Telnet 终端两部分)。

BSS包括

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分组数据单元 (Packet Control Unit:PCU)、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近端维护台 (Local Maintenance Terminal: LMT),

OMC操作台

是基于图形界面的,对PCU、BTS和BSC均可以进行维护;而Telnet终端是命令行终端,一般通过网络对PCU进行远端操作维护。

BSC的主要功能包括:

对于电路交换业务:

各种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无线业务信道到地面电路的映射;

电路交换呼叫控制;

A接口支持和Abis接口支持。

对于分组交换业务:

分组无线信道的配置;

控制无线信道在分组交换业务和电路交换业务之间的转换;

对没有配置PBCCH信道的小区提供必要的分组呼叫控制支持。

另外,通过OMC对BTS进行的操作维护命令都必须由BSC来控制或转发,对PCU的信道配置和G-Abis/Pb接口的配置也必须在BSC中进行。

分组数据单元PCU

PCU是BSS为支持GPRS而引入的设备,它负责提供:

大部分分组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分组呼叫控制功能;

数据包在Um接口和Gb接口上的传输管理;

Gb接口、G-Abis接口和Pb接口的支持。

BTS主要负责:

通过Um接口实现与移动台MS之间的无线传输及相关的控制功能;

完成Um接口上的{dy}层、第二层功能;

协助BSC完成部分Um接口第三层功能;

透明传输大部分第三层消息。

MS在能够发起呼叫或接收呼叫之前,必须完成下面的事情:

MS开启电源,搜寻最强的BCCH载频,接收到FCCH信道信息,并锁定到一个正确的载频频率上;

读取SCH信道信息,包括基站识别码(BSIC)和帧同步信息;

移动台扫描一个“BCCH载频存储器”表,测出各载频信号强度,列出由6个最强载频组成的相邻小区场强分布表,并报告给BSS,供小区切换时选择;

进行位置登记;

完成位置登记后,进入空闲模式,并监听CCCH信道,这时MS就可以随时发起呼叫或接收呼叫了。

A接口在物理上是E1接口或T1接口,各信令层上遵从公共七号信令(No.7)规范。

Gb接口在物理上可以是E1接口或T1接口,在链路信令层上遵从帧中继规范,

Abis接口是BSC和BTS之间的接口,Abis接口提供10:1、12:1、15:1(指TRX数量:E1数量)等多种复用方式,节省传输。

G-Abis接口是PCU与BTS之间的接口,属于M900/M1800 GSM/GPRS BSS的内部接口。

BSS系统的Abis/G-Abis接口的功能主要包括:传送管理、Trau帧/G-Trau帧的发送和接收、LAPD链路管理、LAPD链路的性能测量、跟踪管理等。

通过该接口,BSS实现Pb接口中继电路管理、分组无线资源管理、分组业务接入、传输管理、Pb接口信令链路管理等功能。

T接口是本地维护终端LMT与PCU和BTS之间的接口,它基于串口通信,是M900/M1800 GSM/GPRS BSS的内部接口。

SMUX接口提供4:1(指一条64kbit/s时隙传输4路信息)的链路复用。

BTSBSC传输组网方式

从BTS和BSC之间的传输支持看,提供E1、SDH、PON、微波、卫星多种传输方式。支持BTS与BSC设备的星型、链型、树型和混合型组网方式,支持PCU设备与BSC之间的树型组网,采用分层蜂窝体系结构,{zd0}限度提高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关健技术

通过多种有效的技术降低GSM/GPRS终端的耗电,包括上行功率控制技术、DRX(寻呼非连续接收)技术和VAD/DTX(话音xx检测/非连续发送)技术。

通过多种有效的技术提高系统容量,包括上行/下行功率控制技术、VAD/DTX。

BCCH载频互助、基带跳频载频互助和LAPD链路互助等功能使系统具有一定的防故障能力,保证系统的不间断运行。

支持70km甚至更广范围扩展小区。

无线接口(Um)上层3及相关子层功能的划分如下:

无线资源管理功能(RR)

移动性管理功能(MM)

通信管理功能(CM)

逻辑信道分类

信道分类图

A接口电路资源管理

流程有:阻塞电路、解闭电路、群阻塞电路、群解闭电路、未安装电路、复位电路。

电路控制的一般原则:

电路管理消息除复位电路外统一由BSC发起;

MSC只可以阻塞和解闭本端电路而不影响BSS侧的电路状态;

BSS不能改变MSC本端改变的电路状态,也就是说,对于MSC侧维护台阻塞的电路,BSS没有权限把这条电路解闭和复位。

BSC基站维护模块实现基站的数据配置功能,需要配置的基站数据包括基站逻辑对象、基站硬件对象、站点属性、小区属性、载频属性、信道属性、告警门限以及基站的硬件单板信息。另外BSC还需要配置基站的网络结构数据,保证基站实现各种组网方案。

BSC性能特点

ü 提供xx标准A接口,保证与不同厂家设备的互通

ü 可以从单模块的128TRX到满配置8模块的1024TRX通过模块叠加实现平滑扩容

ü BIE 接口设备支持BTS设备的星形、链形、环形、树形组网方式

ü ABIS接口支持15:1的复用比

ü 集中网管

ü 支持M900,M1800 以及M900/M1800混合基站

ü 高可靠性, —热备份配置

AM/CM模块:话路交换和信息交换中心AM/CM内CTN容量为16K×16K,HW速率为32Mbps(16条HW合成)。

BM模块完成呼叫处理、信令处理、无线资源管理、无线链路的管理和电路维护功能

TCSM单元完成复用解复用及码变换功能

CDB支持广播短消息功能

BAM实现对BSC的操作维护

告警箱:完成对告警信息的收集、显示、转发及相关处理

BM与AM/CM间:两对光纤

BAM与AM/CM:2M的HDLC链路

BM与BM:经过AM/CM转接

通信控制框

PWC 二次电源:完成-48V到+5V/20A的二次转换,为本机框提供工作电源,一框内的两块PWC板互为热备份

MCC模块通信板:

ü MCC0与MCC1为主控板MCCM, S2开关为全ON,负责整个AM/CM模块的控制,控制SNT板,提供与BAM的接口,负责与BAM的通信,负责BAM与BM间控制信息和管理维护信息的转发,为主备用的工作方式。

ü MCC0 只能插在16槽位,MCC1 只能插在15槽位

ü 每块GMCCM主板上共有7条HDLC链路,其分配情况如下:

0号链路 与 BAM相连

1号链路 主备板通信链路

2号链路 与 GCTN相连

3号链路 与 GCTN相连

4号链路 与 GSNT相连

5号链路 与 GSNT相连

6号链路 与 GALM相连

ü MCC2—MCC9为从控制板MCCS, S2开关为全OFF,主要用来处理模块间的信令信息,提供BM和AM/CM之间的信令通信链路,完成BM到BM、MCCM、CTN、TCSM单元的信息的转发,提供串口用于维护,相邻两块为负荷分担方式工作

ü MCCS 只能插在14–7槽位

ü 每块GMCCS板上共有26条HDLC链路,其联接情况如下:

0号链路与GCTN0相连。

1号链路与GCTN1相连

2号至25号链路与相对应的模块或E3M板相连。

MCC拨码开关S1

S1—4:是否从Flash Memory中加载程序/数据,OFF为从BAM中,ON为是

S1—3:是否可向Flash Memory中写程序/数据,OFF为不可写,ON为可写

S1—2:置为ON(加载B模块)

S1—1:OFF为正常运行状态,ON为监控调试状态

SNT为信令交换网板,主要功能有:

ü 完成2K*2K时隙的交换及网络的测试

ü 完成各模块间控制信号和内部信息的交换

ü 为主机向各个模块加载提供通道

ü 完成HW和时钟的驱动

ü 提供与MCC板相连的HDLC链路

ü 2块SNT互为主备用

SNT拨码开关S1

S1—4:从BAM中加载程序数据(OFF),使用Flash Memory程序数据(ON)

S1—3:程序数据不写入Flash Memory(OFF),程序数据写入Flash Memory(ON)

S1—2:置为ON

S1—1:未用

SW:复位按钮

ALM告警板:负责各种机架内告警信号的采集与告警灯的驱动输出。提供8路串口与外设相连

其中4个RS-232口可连接PRT打印卡,4个RS-422用于连接告警箱等设备。

传输接口框

FBI光纤接口板:FBI与BM模块中的OPT相配合,共同为模块间的通信提供光通道,相邻槽位的2块FBI板为一组,左边槽位板为主板,右边板为备板,对模块间话路和信令链路的复接/分接,提供2路光通道,

ü 从光路信号中提取、分离出话路信号并送给中央交换网板GCTN进行交换

ü 从光路信号中提取、分离出 2.048Mbit/s的链路信号并送给信令交换网板GSNT进行处理

ü 将中央交换网板GCTN传来的话路信号与信令交换板GSNT传来的链路信号以及本板上的同步信号一起合成40.96M bit/s的信号并传给背板GFBC

32Mbps:用于传话路信息;

2Mbps:用于传信令信息;

2Mbps:用于传同步信息;

其余4Mbps:用于检错、纠错开销。

FBC光电转换(背)板:光电转换的功能

E3M和GFBI槽位兼容,但在2n和2n+1槽位不能混插E3M和GFBI。

CTN中心交换网板:CTN是AM/CM的中心话路交换系统,CTN占2个槽位,跨2个机框,2块CTN互为主备用(可主备倒换)

ü E3M板:E1 接口单板 , 每板提供5路E1信号的接收、发送、交换,提供对话音信号复用/解复用功能,对信令信号透明传输,不存在主备用的方式,每2块E3M板可带一个BM模块,TCSM远端维护,TCSM的维护信息通过HDLC链路传给E3M,E3M通过SNT板转发给MCC

时钟框

CKS时钟板:时钟框只占半框,为系统提供符合标准的二、三级时钟。两块CKS互为主备用,插于第4、6 槽位,输出主备两套时钟,送往CTN和SNT板,CKS板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对参考源的捕捉和跟踪,使CKS输出的时钟信号与参考源具有同样的频率和相位特性。为系统输出稳定的二级和三级时钟,BSC按电总要求配为三级时钟。

时钟参考源可以为:从E3M板传来的8K差分时钟信号,从E1线路中提出的2MHz信号或其他设备传送的2MHz信号分频至8K

AM/CM模块内的通信方式:

ü 邮箱方式:MCC板之间

ü 串口方式:MCC与CKS及FBI板

ü HDLC方式:

MCCM与CTN、SNT、ALM、BAM之间

MCCS与E3M及CTN

MCCS与BM模块中的MC2

什么是邮箱通信方式?

这里的邮箱是指双端口的RAM,位于单板上。总线可以理解为邮递员,在各个单板的邮箱间传递信息,如此完成各单板间信息的发送与接收。

什么是HDLC?

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cedure)即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数据链路协议,以保证在数据链路层中相邻节点间数据帧的可靠传送。

HDLC的物理通路是怎样的?

在交换机中,HDLC的物理通路是HW,即HDLC是在HW中传送的。HW(High Way)是交换网络的基本传输线,带宽为2.048Mbit/s,含32个时隙Ts,数字码型为NRZ码(单极性不归零码),HW的传输距离比较近,在交换机中用来传送近端需要交换的信息,例如话音、信令等等。

AM/CM控制单元组成及控制结构:

M900/M1800 BSC采用了基于AM/CM的分布式模块化结构。AM/CM是BSC的核心管理部分,是话路交换中心和控制中心。AM/CM采用全分散群机控制技术和双机双总线的控制结构。

MCCM 主控板,MCCS模块间通信控制,SNT 完成信令的交换功能

AM/CM采用三级分散控制结构。

ü {dy}级是MCCM,对整个交换系统的操作进行控制管理

ü 第二级包括MCCS板和MCC板上的串口

ü 第三级是AM/CM中的其它单板

BAM的结构—MCP卡:为一块PC插卡,BAM中最多带2块,互为主备,每块MCP卡提供2个串口,供2条2Mbps的信道与BSC主机相连。

看门狗(WatchDog)功能:当BAM软件不正常时,3分钟后会自动复位重启,使BAM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

BM模块内的通信方式有三种:

邮箱方式:MPU与主控框其它单板

串口方式:每块NOD板提供四条串口

HDLC方式:MPU与BAM MC2与AM/CM

BM模块控制单元:

单个BM模块可独立成局,可管理载频数从1个TRX到128个TRX。

每个BM模块提供:Asub接口或Pb接口8个、A-bis接口64个、七号信令端口8个、LAPD端口192个

主要由MPU、EMA、NOD板实现

模块通信单元由MC2、OPT板实现,完成BM与AM/CM以及BM与BM间的通信

信令处理单元完成7号信令与LAPD信令的处理,由LPN7、LAPD板完成。

交换网络完成话音、数据和信令信息的交换,由NET板完成。

TCSM单元:实现MSC和BSC之间的传输线路的复用及码变换功能,由FTC及MSM板实现。

MPU控制BM的运作,包括呼叫处理、设备管理、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

ü 通过总线或邮箱直接控制主控框的设备

ü 通过NOD板控制BIE

ü 控制交换网板进行接续

ü 以邮箱方式通过MC2与AM/CM及其它BM通信

ü 以邮箱方式与LPN7及LAPD交换数据并对其进行控制

ü 通过EMA进行主备倒换和主机数据热备份

ü 通过光纤到AM/CM,再与BAM通信

ü 将各单板上报信息送往后台终端

SW2—1和SW2—2组合使用以决定BM的加载方式:

多模块时均为OFF,由AM通过OPT加载

多模块时SW8、SW7分别为1、0,即通信带宽为512KBPS

正常工作时:

SW1开关设置为:

SW1—4、SW1—5、SW1—6 ON

其它开关置为OFF

SW2开关设置为:

SW2—4置为ON

其它开关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MPU板和NOD:完成本模块内部单板的检测及控制功能

EMA控制MPU板倒换

NOD板功能

ü 主节点板位于主控框

ü 负责MPU与BIE板之间的通信

ü 每板有4个主节点

ü 通信方式:NOD通过双端口邮箱与MPU通信,通过串口与从节点通信

通信单元:

主要有OPT、MC2等单板

通过二对40Mbit/s的光纤链路与AM/CM相连

完成BM与AM/CM之间的话路

完成BM与AM/CM之间的信令

为BAM至BM 间提供维护测试信号通路

MC2板:

ü 模块通信板,位于主控框

ü 完成BM与AM/CM通信时的链路功能

ü 工作方式:模块间的呼叫接续信息以及其它控制信息从MPU经过MC2板上的HDLC传到OPT板,转换成光信号以后再传送到AM/CM

OPT板:

光纤接口板,位于主控框

实现BM模块与AM/CM通信时的物理通路

每板1路40Mbit/s的物理光通路到AM/CM的FBI/FBC板

提供1路32Mbit/s的HW通路(16条HW)到本模块的NET网板

提供1路2Mbit/s的HDLC通路到本模块的MC2板

从AM/CM来的光信号中提取定时同步信号给NET板

信令处理单元

主要处理七号信令及LAPD协议,位于主控框,由LPN7板、LAPD板完成。

LPN7—NO.7信令处理板:

一块LPN7板能处理4条NO.7信令链路

LAPD协议处理板:

一块LAP板可处理32条LAPD链路

什么是LAPD协议?

LAPD(Link Access Protocol D channel)是D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采用一定的方式来保证信息的透明传送,允许在同一信道上建立多条数据链路并使它们相互独立地工作,并进行传输流量控制。A-bis接口上的无线信令链路(RSL)和操作维护链路(OML)采用的是LAPD协议。

RSL(Radio Signaling Link)即无线信令链路,主要用于传送Um接口上的无线信令信息,例如各种逻辑控制信道上的信令信息。每一个TRX需配置一条RSL。

OML(Operations Maintenance Link)即操作维护链路,主要用于传送与基站维护有关的告警信号、维护信令及加载数据等。每一个基站需配置一条OML。

RSL和OML都属于LAPD协议链路。

交换网络:

ü 位于主控框,主要指NET板、CKV板交换网络是信息交换的中心。这里所说的信息包括话音、数据和信令信息等

ü 交换网络的容量为4K×4K

BNET板:

ü 模块内交换网板

ü 位于主控框

ü BNET是一个4K*4K的交换网

ü 提供128条HW,其中64条固定分配给系统资源用,64条自由分配给BIE板

NET基于2M的HW线进行交换。

共有128条HW(HW0—HW127)

可分配的HW有64条:

HW0—47,HW76—91,其它供内部使用

CKV板:

ü CKV板与NET板配合使用

ü CKV作用是将网板输出的时钟经CKV板驱动后,随HW线送往各功能单板

ü CKV板上无CPU,全是驱动器件

ü 把CKV板当作NET的一部分,即CKV的状态与NET的状态一致

BIE基站接口设备:

位于接口设备框, 主要指BIE板

基站接口设备(BIE)是BSC和BTS(TMU)之间的传输复用设备

配置该设备可以减少BSC和BTS之间的传输线路

ü 使BTS与BSC之间信息能够远距离传送

ü 完成信号复用/解复用的功能,节省传输线路资源

ü BIE板可以通过开关设置配置成透传BIE板,完成七号信令传输功能

ü BIE与BSC之间的接口是BS1接口

ü BIE之间为Abis接口,物理上为2.048Mbit/s链路

ü 1组BIE板最多可支持6个E1接口

ü BIE板支持星型、链型级联深度不要超过5级、环型等灵活的组网方式

ü BIE单板的主备关系并无{jd1}关系,存在抢先关系

ü 同一组BIE占用的主节点相同

ü BIE的从节点号等于单板板号,满配置时,透传BIE的从节点号固定为0。占用的HW资源相同。每个模块仅需配一块透传BIE。

TCSM单元:

FTC实现码变换/速率适配功能

ü 在话音业务中主要完成对话音的编解码处理

ü A接口上话音信号速率为64Kbps ,Um接口的速率为13Kbps

ü 话音xx检测与舒适噪声

ü 在数据业务中主要完成对数据的速率适配处理

ü FTC板对信令时隙的内容只进行转发而不作任何处理

MSM实现子复用功能(4:1)

ü 减少MSC和BSC之间的传输线路

ü 对信令透明传输

ü 复用与解复用:

ü MSM能将4×30-1=119路话音信号复用到1个标准E1链路上

ü 同时从1个标准E1链路上解复用出4×30-1=119路话音信号

NO7号信令在BSC内的通信流程:

MSC—TCSM—MSM—E3M—透传BIE—NET—LPN7—MPU(—LAPD—NET—GMC2—BIE)

话音信号在BSC内的通信流程:

MSC—TCSM—MSM—E3M—CTN—FBI—OPT—NET—GMC2—BIE

3M在大容量BSC系统中的位置图

AM/CM加载通路

MCCM: BAM—SNT—MCCM

MCCS: BAM—SNT—MCCM—MCCS

SNT: BAM—SNT—MCCM—SNT

CTN: BAM—SNT—MCCM—CTN

BM加载通路

申请加载: MPU—MC2—NET—OPT—FBI—SNT—MCCS— MCCM—SNT—BAM

主机加载: BAM—SNT—MCCM—SNT—FBI—OPT —NET—主MPU

备机加载: BAM—SNT—MCCM—SNT—FBI—OPT—NET—主MPU—EMA—备MPU

告警级别

一级告警:紧急告警

二级告警:严重告警

三级告警:一般性告警

四级告警:提示性告警

产品配置原则:

一个AM/CM下面可以挂8个BM模块,一个BM模块的容量为960个话路,,

一个BM模块的容量为1024个话路,128个TRX,64BTS

整个大容量BSC的容量为1024TRX, 512BTS

在ABIS接口上面:

ü 每TRX的业务信道为2个64kbit/s链路

ü 每TRX的信令(RSL)为1个64kbit/s链路

ü 每基站站址的O&M链路(OML)为 1个64kbit/s链路

AM/CM中E3M单板数量计算:

设AM/CM32下挂的BM模块有N个,则E3M的数量为 N×2

E1驱动板(DRC板,在E3M板的背面)的数量与E3M板的数量相同

AM/CM中MCC板的数量:

ü AM/CM中MCC板根据所带的BM模块的数量确定其配置数量

ü 15、16槽位的MCC板固定配置

ü 模块数量 MCCM MCCS GFBI

1~2 2 2 2

3~4 2 4 4

5~6 2 6 6

7~8 2 8 8

一个BM模块可:

ü 一个BM模块可提供192条LAPD链路,8条七号信令链路

ü BSC与BTS的接口设备BIE为xx冗余配置(1+1),两个单元独立工作

ü 一个BM模块最多用4块NOD板,一般情况下配置2块NOD板

ü 一个BM模块可分配的HW资源为64条(共8组BIE,每组BIE分配8条HW)

1个TCSM单元:

ü 当1个TCSM单元满配置且走4条七号信令时,可提供119个话路

ü 当1个TCSM单元满配置且不走七号信令时,可提供123个话路

ü TCSM单元采取N+1方式备用

ü 1备用指MSM板必须多配一块,以作备用

ü TC板按照话路数多少配置1-4块作备用

LAPD板的数量:

由每个BM模块的TRX数(T)和BTS数(B)可确定

ü 若按64kbit/s或32kbit/s的LAPD链路计算,需LAPD板(T+B)/32块

ü {zh1}把每个BM模块的LAPD板数量相加即得LAPD板数量

ü 实际配置数量为所得数量加1

ü LAPD板的最小数量为2

数据配置设定流程

从全局到局部,从大到小,由粗到细;模块→机架→机框→单板→系统资源

模块编号原则:

模块号在整个BSC中统一进行编号

AM/CM固定为0,BM从1开始顺序编号为1-8

机框号

ü 本模块内统一编号

ü 从0开始,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进行编号

ü 注意:通常一个机架放两个模块,机框并非按实际的位置编号

槽位号

ü 机框内统一编号

ü 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编为0—25,占用两个槽位的单板一般配置为偶数号槽位

BM单板编号原则

ü 单板编号从0开始顺序编起,一般从左向右编号

ü 模块内统一编号

ü 同类型单板统一编号

ü 槽位兼容的单板统一编号

ü 根据槽位固定编号

ü FTC与BIE统一编号,MSM单板单独编号

ü AM/CM上的GALM固定编为0,BM上的GALM固定编为1

基站接口框的单板编号

相邻的两块BIE单板组成1个主备组,主备组号从0编起

TCSM的单板编号

ü FTC起始板号=BIE主备组数×每组BIE占用的HW数

ü 其后的FTC板按从左至右顺序编号

ü MSM单板从0开始,从左至右顺序统一编号

例:如配置了9个BIE主备组,则FTC板的起始编号=8×9=72,其后的FTC顺序编号即可

主控框中的单板编号

网络HW资源分配原则

ü 0~47,76~91共64条分配给BIE

ü LPN7、LAPD、GMEM单板占用53~62HW

中继(64条)0~47,76~91:BIE主备组分配4或8条HW,其HW号由配线决定

GALM(1条)49

FSK主叫识别(1条)52

GLAP和GMEM占用的HW号由它所在的槽位决定,属固定配置:

GLAP/LPN7(8条)53~60

GMEM(2条)61、62

GNET自测(2条)63、75

GMPU加载 (1条)68

GNOD(2条)64、65

GMC2至GOPT(2条)66、67

GOPT至GMC2(2条)69、70

DCP集中维护(2条)92、93

MCP后台加载(2条)94、95

GOPT至GCNT(32条)96~127

GNET (4K* 4K)T网128条HW

控制资源分配原则

ü 控制资源指的是GMPU用来控制BIE等电路板的主节点GNOD

ü 每块GNOD板可以提供四个主节点,控制四组BIE板

ü GMEM、LPN7、LAPD板与GMPU的通信并不需要GNOD板,但认为它们也各占一个主节点,即虚拟的主节点。

主节点根据单板槽位固定分配

2槽NOD板,0、1、2、3

3槽NOD板,4、5、6、7

4槽NOD板,8、9、10、11

16槽上框MEM板,44

16槽下框MEM板,49

17槽上框LPN7板,45

17槽下框LAPD板,50

18槽上框LPN7板,46

18槽下框LAPD板,51

19槽上框LAPD板,47

19槽下框LAPD板,52

20槽上框LAPD板,48

20槽下框LAPD板,53

从节点的分配

ü GMPU通过GNOD板上的主节点控制设备,这些设备称为从节点。每个主节点可带多个从节点,每个从节点有一个编号称为从节点号。

ü LPN7、LAPD、GMEM的从节点号为0

ü BIE的从节点号与其单板编号相同(若透传BIE插在23号槽位则其从节点号固定为0);

ü 每个TCSM单元的从节点号按下图所示

ü 其余单板的从节点号为0

主节点描述

ü 读/写邮箱帧长和下发上报命令长度按下表固定配置

小区基本数据:

小区类型、CGI、BSIC

小区业务支持情况

小区频点分配

载频频点及功率配置

TRX的RSL配置情况

小区内TRX上的信道配置情况

M900/M1800 BSC单机柜外型尺寸为2100mm×800mm×550mm,见图1-5。单柜独立时(有侧门),宽度为880mm;并柜时,单柜宽度为800mm。

M900/M1800 BSC单机柜{zd0}静态重量为200kg。

M900/M1800 BSC AM/CM模块满配置功耗500W(占一个机柜),每个BM模块满配置功耗350W(一个机柜可配置2个BM模块),每个TCSM框功耗220W(一个机柜可配置6个TCSM框)。

多模块BSC机柜配置图

数据在主机中存放在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中,同时主机上有FLASH MEMORY 存储需要保护的程序和数据,因为FLASH具有掉电保护功能。可通过开关设置确定主机从FLASH或是BAM取数据,或将数据写入FLASH和DRAM。

BSC数据配置流向图

BSC硬件数据描述AM、BM的硬件配置情况、资源分配和占用情况。同时包含时钟数据、以及系统的软硬件参数。

BSC的系统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资源和控制资源。

网络资源是指交换网板GNET所提供的HW资源。BSC的交换网板采用了4K×4K的交换网络,可提供128条HW线,编号为0#~127#。

控制资源指的是GMPU用来控制BIE等电路板的主节点GNOD。在BSC的BM模块中,采用了三级控制结构,其中BIE需要通过主节点GNOD来与GMPU主处理器进行通信。

主控框其它单板其主节点类型为“空板”,主节点及从节点号均为“255”。(255表示一个无意义的空值,下同)

FTC、MSM的主节点类型为“空板”,主节点号为“255”。

GMPU通过GNOD板上的主节点访问设备,这些设备称为从节点。每个主节点可带多个从节点,每个从节点有一个编号称为从节点号。

BIE的从节点号与其单板编号相同(若透传BIE插在23号槽位则其从节点号固定为0);

LPN7、LAPD、GMEM的从节点号为0;

每个TCSM单元的从节点号按图2-7所示:

其余单板的从节点号为:0

单元从节点

单模块固定为0,多模块系统按如下方法固定配置,通常1个BSC AM模块下带几个BM模块,就要配置几条记录。

模块号 链路配置
1 001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 1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3 001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
4 1100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5 001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
6 1101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7 001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
8 11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注意:控制框请配置为“控制框(B)”,虽然控制框为同一块母板,在配置时应配置两条记录,每个模块配置的记录数应等于机框数。

单板编号:一般地,单板编号由左至右,从小到大开始编号,但AM的GMCC,GSNT则是个例外,编号自右至左,分别为0,1……

郑重声明:资讯 【GSM-BSC相关详解-通信人必会的知识- 筑梦院| xx互联网事和通信网络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