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Nano的汽车和名为iPad的文胸-5号观察-搜狐博客

2010-05-14 | 名为Nano的汽车和名为iPad的文胸 该日志已被收录

    我对时尚总是缺乏敏感,比如周围的朋友开始用iPhone的时候,我总觉得那个东西过大过复杂,撞在口袋里并不方便。但最近出现的iPad不同,它是继微软的平板电脑之后我看到的最接近我梦想的一款电子设备。想想看,我喜欢的书可以装在其中随时翻页,我喜欢的SGU可以直接抱在手里看,如果可能,我还可以拿它学习画漫画……,最关键的原因是,它并不昂贵,网店报出的4000余元的价格相比iPhone来说很有诱惑力。但我还是决定再等一等,没准很快会有更有趣的升级版,正如买车那样,喜欢{dy}个开上马路的都得以更高的折价损失为代价。

    其实iPad这样一个词汇并非苹果的专利,比如前段时间iPad上市,国外媒体就在说它又得和其他公司进行名称保卫战,比如一个叫Coconut Grove Pads的公司2008年就把iPad注册为加垫文胸的商标。而西门子则把这个词注册为电动机的名称。恐怕对苹果而言,没有太多词汇能比iPad更适合命名它的新款平板电脑或者便携笔记本了,iPod、iTouch、iPhone都使得新的这款产品如果不叫iPad,它还能叫什么呢?一个好听的名字本身或许真能决定一个产品的成败。比如在苹果成功推出i系列产品之后,韩国的现代汽车也开始推出它的i系列车型,比如iX35,i30等等,似乎不i一下,现代汽车会觉得自己距离时尚比较远。中国的车主会大量买进现代汽车的i系列还不得而知,但多数对时尚敏感的人们显然对苹果的i系列忠贞不二,我的一个朋友几乎搜集苹果的所有产品。从网络搜索结果来看,这样的粉丝还真不在少数,比如前两天在围脖上,董宝青老师就不无炫耀地说,他在机场使用iPad玩围脖就非常爽——董老师的围脖粉丝其实不算少,他应该去问苹果再多要些广告费的。

    其实利用苹果营销价值的并非现代汽车的原创,几年前印度的tata汽车就弄出一个名为Nano的小车,虽然我一早就不信印度的推出计划——因为历史以来印度人就钟情于只说不练——但Nano本身还是让我颇为研究了一番。很意外,我发现这款车如果真生产出来并按照预定价格销售,一辆Nano甚至赚来的钱还不如一款苹果的Nano播放器。从知名度来说,似乎苹果的Nano远比塔塔汽车的Nano更有知名度,喜欢玩英文概念的塔塔汽车是否借用了苹果的知名度现在还很难说,但至少这个命名确实比较讨巧,作为小胖子的苹果Nano现在基本退出了市场,同样作为小胖子的塔塔Nano还没上市,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它已经是个过气的产品了,可能在印度还能混几天,在全球市场它可能改名跟随i系列的角度更靠谱一些。

    {zh1}再说说中国的汽车产品命名。我一直认为中文车名是个比较难折腾的东西,所以xx车基本都不给自己的车型起名,母品牌再加上字母数字就ok,省得在创意上输给竞争对手。但没有名字在营销方面确实就有它特定的弊端,比如RL,如果我不说它是讴歌的,谁会想到它是一款车呢?但奥迪就不同了,它的A4只要你说是辆车,对大多数人而言都会想得到它是奥迪的一款车,而不会去想它是否是张打印纸的尺寸。对一般品牌而言,给自己的车起个中文名就显得非常关键,否则在数以百计的产品中,你很难制造知名度,比如一辆名为iX35的车,在城市很多学过英文的小白们还凑合能应付,但对多数没有英文基础的富裕人群而言,这个东西叫起来就比较费劲了。在今天的汽车市场上,我认为斯柯达的命名最为成功,晶锐、明锐和昊锐是个比较好的组合,今明后的谐音使得它们能够很快成为xxxx,此外,东风日产的系列产品命名也挺有风格,你可以说它附庸风雅,但这的确就是一个崇尚设计的品牌应有的内涵。相比之下,那些总是给自己的新产品起个大俗名的厂商确实该思考下风格和品位的问题,实在在这个方面没创意了,我觉得xx可以用xx品牌的笨办法——英文字母加数字,但要用得也得赶快了,不然很快26个字母就会被用完了。

郑重声明:资讯 【名为Nano的汽车和名为iPad的文胸-5号观察-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