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锹”送泥

    我国近代的绥远西部和内蒙巴盟黄河灌区的农耕事业起源于清末,苍凉广袤的土地和移民粗犷的耕作,造就了当地许多独有的劳作方式,“飞锹”就是一种。

    由于巴盟多盖土坯房,房顶也多是泥顶,砌坯时也用泥,为了省事和提高效率,盖房时干脆就不搭脚手架,人就站在墙上,来回移动,随着墙往上走,墙盖高了,怎么运建筑材料呀?墙坯就靠人甩上来,泥怎么办?也靠下面的人用铁锹铲好泥,连锹带泥嗖的一声抛上来,墙上砌坯的人接住铁锹,把泥倒在墙上,然后把空铁锹扔下去,下面的人接住铁锹,接着铲泥抛上来,这就是巴盟的“飞锹”。

   我们兵团虽然有砖房、砖混坯房,也有房脊达5、6的高房,不可能一点不搭脚手架,但这种“飞锹”送泥的方式确是兵团男战士人人都学的很拿手的。

   “飞锹”是需要一定的力量和技巧的,我们刚开始“飞锹”的时候,就老是掌握不好,把带泥的铁锹抛到高过接泥人的头顶的位置和低于他腰部的位置,都让接泥人感到很费力,尤其是他不是站在屋顶上,而是站在窄窄的坯墙上时,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接住铁锹并控制住平衡,{zh0}是将力量用到带泥的铁锹飞到接锹人眼睛的高度就开始下降时他{zh0}接住,而且,铁锹的飞行路线离他身体20公分的距离为{zj0},我们都下功夫练习过“飞锹”的功夫,慢慢也总结出正确的方法,就是将铲满泥的铁锹尖对准墙上接锹人的咽喉,双手悠起来,将铁锹甩出手的{zh1}瞬间,后手一推“横拐”,铁锹就嗖的一下飞上墙头,眼看就要撞上砌墙人时,刚才推拐的力量到了,铁锹自然地横了过来,恰恰到达砌墙人胸口的位置....

    1981年我们回北京后,我们连有个战友接房子,房管局的职工在接房顶时发现忘带脚手架了,我们几个人就用铁锹铲白灰,嗖嗖嗖就将一锹锹白灰射上房顶,一会儿就把一堆麻刀灰摊到了房顶上,看的房管局那帮小子目瞪口呆呀......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飞锹”送泥】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