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4 11:16:34 阅读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1. 经典的免疫学反应 1.1. 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发生的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xx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当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后,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可逐渐聚集,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早在1896年,Widal就利用伤寒病人血清与伤寒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现象成功地诊断伤寒病。1900年Landsteiner在特异血凝现象的基础上发现了人类ABO血型,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一个世纪以来,这些经典的血清学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并继续造福子人类。根据凝集反应的原理,以后又发展建立了,各种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抑制试验以及固相免疫吸附血凝试验等新方法。 1.2. 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发生的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xx培养滤液、细胞或组织的浸出液、血清蛋白等)与相应抗体在液相中特异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受电解质影响出现的沉淀现象。反应中的抗原称为沉淀原(precipitinogen),可以是类脂、多糖或蛋白质等;抗体称为沉淀素(precipitin)。 早在1897年,Kmus发现鼠疫杆菌的培养滤液能与相应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个世纪以来,沉淀反应这一古老的经典抗原抗体反应,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至今仍然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和临床检验工作中常用的、简便可靠的一种免疫学试验方法。就广义而言,目前广泛应用的各种高度灵敏和特异的标记免疫检测技术,如免疫荧光、放射免疫分析及酶免疫分析技术等,也都是在沉淀反应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 1.3. 补体结合反应和细胞溶解反应抗原抗体结合后xx补体所致的补体结合反应(complement fixation reaction)和细胞溶解反应(cytolysis) 溶血试验是将抗红细胞的抗体(通常称为溶血素)与相应的红细胞混合,当补体存在时,红细胞即被溶解。此种特异性溶血现象肉眼可见,广泛用于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及单个补体组分功能活性的检测。此外,溶血试验常用于补体结合试验中作为指标系统。 补体结合实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的原理是根据补体的作用无特异性,能与任何一种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但当抗原与抗体不相对应时,补体则不被结合而游离存在。此时如在上述反应系统中.加入绵羊红细胞(抗原)和溶血素(抗体)系统,即可与游离的补体结合而出现溶血现象。因此,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是CFT的指示系统(亦称溶血系统)。试验结果根据溶血现象是否产生,即可得知检测系统中有无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存在。 1.4. 中和反应 xx外毒素或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所致的中和反应 (neutralization) 中和试验是免疫学和病毒学中常用的一种抗原抗体反应试验方法,用以测定抗体,中和病毒感染性或xx毒素的生物学效应。凡能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感染力的抗体又称中和抗体。能与xx外毒素结合,中和其毒性作用的抗体称为抗毒素。中和试验可以在敏感动物体内(包括鸡胚),体外组织(细胞)培养或试管内进行。观察特异性抗体能否保护易感的试验动物死亡,能否抑制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或中和毒素对细胞的毒作用;以及测定抗体的其他生物学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