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酸酯树脂/环氧树脂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深圳初创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氰酸酯树脂/环氧树脂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刘 琳 戴光宇 李文峰 王 翀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法确定了氰酸酯树脂(CE)/环氧树脂(EP)体系的共固化反应机理,研究了非催化条?件下EP含量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并且研究了不同配比的CE/EP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EP?含量的增加,产物中恶唑烷酮含量增加,相应浇注体的冲击性能有明显提高,但弯曲性能略有下降;凝胶点测试表?明,EP可以有效促进CE的固化反应。

关键词:氰酸酯树脂 环氧树脂 反应机理 结构与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可设?计性强、抗疲劳断裂性好、耐腐蚀、结构尺寸稳定、可?以大尺寸成型等特点,能够满足航空航天、电子封装?等领域对材料的要求[1]。目前广泛应用的热固性?复合材料树脂基体主要有环氧树脂(EP)、酚醛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以及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氰酸酯树脂(CE)等。EP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力学和物理性能及价格低廉等优点,从而作?为涂料、胶粘剂、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和电子封装材料?等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电气、航空航天等领?域[2]。

CE因其高交联密度而带来一定的脆性,成为阻?碍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因素之一,因此?改善其韧性成为CE改性领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采用EP改性CE可以有效地提高CE的韧性?且体系的其它性能也没有明显降低。从20世纪9?年代初至今,很多学者对CE/EP体系做了一定的研?究工作。D.A.Shimp等[3-4]首先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而后C.A.Fyfe等[5-7]对此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笔者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对CE与?EP的反应过程进行了描述,表征了不同体系的性?能,并解析了体系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1 实验部分

1.1 原材料

EP: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D.E.R.-?331),其结构式见图1,美国陶氏化学公司;

CE:双酚A型二氰酸酯(BADCyHF-1),其结?构式见图1,上海慧峰科贸有限公司;

N,N-二氨基二苯甲烷(DDM):化学纯,其结构?式见图1,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仪器、设备

FTIR仪:Nicolet470型,美国Nicolet公司;

热失重(TG)分析仪:NETZSCHSTA449C型,?德国耐驰公司;

热机械分析仪:TADMAQ800型,美国TA公?司;

冲击试验机:CharpyXCJ-50型,河北承德市试?验机厂;

微机控制电子{wn}试验机:CMT4210型,深圳?市新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

1.3 共混物浇注体的制备

将EP和CE按表1配比称量,在烧杯中加热至?90℃并混合均匀,然后倒入预先加热至100℃的模?具中,在100℃下进行真空脱泡处理10min后,放入?干燥箱中,在固化工艺为150℃/1h+180℃/1h+?200℃/2h下进行固化,后固化工艺为240℃/4h。?固化后试样随干燥箱冷却至室温。

1.4 性能测试

FTIR测试:取少量CE/EP共混物(EC-5)(室?温下呈蜡状固体)与KBr混合压片,将样品放入FT-?IR仪中的可控温样品池中进行固化,同时观察其?FTIR谱图;光谱采集间隔为10s,采用8次扫描和4?cm-1的分辨率。

力学性能测试:弯曲强度按GB/T9341-2000?测试,试样尺寸为80mm×10mm×4mm;冲击性能?按GB/T1843-1996测试,试样尺寸为55mm×4?mm×4mm。

凝胶点测试:将EP和CE在常温下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取5g装入试管中,然后将其放入180℃恒?温油浴中,开始计时,以试管内共混物拉丝不断判断?凝胶点。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机理的确定

图2、图3分别为CE(EC-0)及CE/EP共混物?(EC-5)在200℃下固化的FTIR谱图。对比图2、?图3可以发现:

(1)1500cm-1处的苯环特征峰,其强度在反应?过程中无变化,可作为定量分析的内标峰;

(2)CE在2235、2270cm-1处的特征吸收峰强?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当加入EP后,在?反应时间为50min时该峰消失,证明其已经全部反?应。CE(EC-0)及CE/EP共混物(EC-5)均在?1365、1565cm-1处出现特征峰,说明均有三嗪环生?成;

(3)CE/EP共混物(EC-5)中的EP特征峰在?915cm-1处的强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反应初期在1645、1680cm-1附近出现特征峰,表明?体系中生成了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

(4)反应中后期出现在1458、1700cm-1处的特?征峰表明烷基异氰酸脲酯的存在,反应后期出现在1770cm处的特征峰是恶唑烷酮的吸收谱带。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CE/EP共混物的共聚?机理为:首先EP与CE及体系中少量的杂质生成了?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然后是三嗪环的生成反应,随?后三嗪环与EP反应生成异氰酸脲酯及恶唑烷酮结?构,因此在体系中加入EP后,三嗪环的含量(以?1365cm-1或1565cm-1处的峰强度计算)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CE、EP共固化体系最终产物的?组成主要是恶唑烷酮和三嗪环结构。

2.2 CE/E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图4示出EP含量对CE/E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由图4a可以看出,随EP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不断提高,由纯CE的11.97kJ/m2提?高到21.62kJ/m2(EP的质量分数为75%),提高幅?度达80.6%。由于纯EP本身无法固化,故添加了?DDM作为固化剂,且固化工艺与CE/EP共混物有?所区别,因此其性能仅有参考意义。

从图4b可以看出,共混物的弯曲强度随EP含?量的增加而有所下降。纯CE的弯曲强度为?155.811MPa,当EP的质量分数为40%时,体系的?弯曲强度为141.805MPa,降幅为9.0%,当EP的质?量分数为75%时,弯曲强度为130.683MPa,降幅也?仅达12.9%,可见EP的加入对CE/EP共混物弯曲?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EP的加入破坏了CE原有的三维网状交联结?构,降低了体系的交联密度,因此其冲击性能有所提升,但是所生成的五元环恶唑烷酮结构本身的刚性?较大,加之在EP的添加量较低时,体系的三维结构?并没有受到破坏,生成了少量的恶唑烷酮,因此弯曲?强度降低不明显,当EP用量较多时,交联结构破坏?较多,因此弯曲性能进一步下降。

2.3 CE/EP共混物的凝胶点

在180℃下测定了不同配比的CE/EP共混物?的凝胶点,结果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EP?的加入,CE/EP共混物的固化时间逐渐缩短,从纯?CE的87min缩短至EP质量分数为80%时的35?min,由此可见EP对CE的固化具有催化作用。加?入少量EP即可大大缩短固化时间,例如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EP时可以将共混物的固化时间缩短?50%。随EP含量的继续增加,其固化时间继续缩?短,但是变化不明显,例如加入质量分数为80%的?EP时,仅比加入20%的EP缩短了9min。

3 结论

在CE中加入EP制备CE/EP共混物,可以有?效地提高CE的韧性,同时也缩短了CE的凝胶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改变体系配比、固化时间?和温度等手段达到控制产物组成结构、进而控制产?品性能的目的,如果调整适当,则可以达到扩大CE?使用领域、降低使用成本等目的,必将在未来航空航?天用树脂基体领域及电子封装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 | | »

郑重声明:资讯 【氰酸酯树脂/环氧树脂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深圳初创应用材料有限公司】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