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2日

报告名称 :2008-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调研及投资咨询报告
出版单位:中国报告咨询网
联系人:陈晨
电话:28275109
工作Q Q :875882700
MSN:sales-chen@china-baogao.com
详细信息来源:

报告简介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目前中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全国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它们更新换代的过程又是一个需求释放的过程,将会保证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
  2006年1-12月,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4,845,29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4%;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2,771,24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85%;实现累计利润总额4,168,13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37%;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739家,其中亏损企业142家,亏损面19.22%。
  2007年1-11月,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1,446,557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42%;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9,318,02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17%;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263,64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51%;截至2007年11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806家,其中亏损企业141家,亏损面17.49%。
  目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存在差距,但是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速度令世界都为之侧目。中国{zx1}研发的医疗器械产品也走在了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的{jd0}。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到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达10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5%,到2050年这一份额将达到25%。“十一五”是中国医疗器械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2008-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调研及投资咨询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医药行业的相关概念和医疗器械的定义、分类及行业特点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医药行业和医疗器械行业的现状,并对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的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医疗诊断、监护及xx设备,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医用xx设备和兽医用设备器械,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的发展。随后,报告对医疗器械行业做了区域市场分析、销售分析、进出口分析、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企业竞争分析和投资分析,{zh1}分析了医疗器械行业的未来前景和发展趋势。您若想对医疗器械行业有个系统了解或者想投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报告目录

{dy}章 医疗器械概述
   1.1 医药行业的相关定义
     1.1.1 医药产业的定义
     1.1.2 医药商业的基本概念
     1.1.3 医药商业经营活动的特点
   1.2 医疗器械的相关概念
     1.2.1 医疗器械的定义
     1.2.2 医疗器械的分类
     1.2.3 医疗器械的使用目的
     1.2.4 医疗器械的行业特点
第二章 医药行业分析
   2.1 国际医药行业发展分析
     2.1.1 全球医药行业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2.1.2 国际医药行业的特征
     2.1.3 2006年全球医药市场发展概况
     2.1.4 2007年全球医药行业并购事件回顾
     2.1.5 2007年国际10大医药公司销售分析
   2.2 2006-2007年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回顾
     2.2.1 2006年中国医药行业经济运行状况描述
     2.2.2 2006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回顾
     2.2.3 2007年我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数据分析
     2.2.4 2007年我国医药行业景气指数分析
     2.2.5 2007年国内医药工业发展纵览
     2.2.6 2007年我国医药市场九大盘点
   2.3 2008年初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2.3.1 推动2008年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因素
     2.3.2 2008年1-2月我国医药行业运行现状
     2.3.3 2008年初医药行业受加息的影响分析
   2.4 我国医药行业对外贸易分析
     2.4.1 2007年1-11月我国医药商品进出口分析
     2.4.2 2008年1月我国医药商品进出口现状
     2.4.3 2007-2008年中俄医药贸易分析
     2.4.4 2008年1月中美医药贸易简介
   2.5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5.1 我国医药行业存在“回暖”忧虑
     2.5.2 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的忧虑
     2.5.3 我国医药产业规划发展须量体裁衣
第三章 医疗器械行业分析
   3.1 国际医疗器械行业分析
     3.1.1 国际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
     3.1.2 欧洲医疗器械行业概况
     3.1.3 日本医疗器械行业分析
     3.1.4 奥地利医疗器械主要靠进口
     3.1.5 世界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
   3.2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2.1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初期的特征
     3.2.2 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特点分析
     3.2.3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概述
     3.2.4 推动医疗器械需求提升的因素
     3.2.5 医疗器械企业迎来医改发展机遇
     3.2.6 我国《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即将出台
     3.2.7 可靠性研究在保障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中的作用
   3.3 医疗器械的GMP认证
     3.3.1 FDA对医疗器械产品登记和GMP的规定概述
     3.3.2 2006年医械行业开始全面实行GMP认证
     3.3.3 GMP试点认证医疗器械行业面临变革
     3.3.4 2007年GMP试点认证开始医械企业反应积极
   3.4 医疗器械行业的高额利润状况
     3.4.1 医疗器械行业的惊人暴利
     3.4.2 导致医疗器械价格虚高的四大因素分析
     3.4.3 医械利润空间大导致腐败严重
     3.4.4 斩断医械行业的利益链势在必行
     3.4.5 杜绝医疗器械行业暴利成共同呼声
   3.5 国家对医疗器械价格的干预
     3.5.1 国家对植入类医疗器械价格进行干预
     3.5.2 限价令使医疗器械行业再次面临考验
     3.5.3 医疗器械限价受阻原因归结加价率
     3.5.4 医械行业限价计划将延期
   3.6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6.1 医疗器械行业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3.6.2 进口医疗器械入境问题多
     3.6.3 国产货不敌进口货面临严峻挑战
     3.6.4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难题
     3.6.5 中国医疗器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3.7 促进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的策略
     3.7.1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利用创新实行降本增效
     3.7.2 医疗器械行业期待政策扶持
     3.7.3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政策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
     3.7.4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建议
     3.7.5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
第四章 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相关经济数据分析
   4.1 2005-2007年11月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总体数据分析
     4.1.1 2005年1-12月年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4.1.2 2006年1-12月年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4.1.3 2007年1-11月年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4.2 2006-2007年11月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4.2.1 2006年1-12月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4.2.2 2007年1-11月我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4.3 2006-2007年11月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4.3.1 2006年1-12月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4.3.2 2007年1-11月我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五章 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5.1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
     5.1.1 世界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分析
     5.1.2 欧洲医疗器械市场
     5.1.3 印度医疗器械市场
     5.1.4 罗马尼亚医疗器械市场
   5.2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5.2.1 中国占世界医疗器械市场比重极少
     5.2.2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5.2.3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火爆
     5.2.4 医疗器械设备厂商出击农村市场
     5.2.5 国内xx医械市场分析
   5.3 中国医疗器械的三大区域市场分析
     5.3.1 珠江三角洲
     5.3.2 环渤海湾地区
     5.3.3 长三角地区
   5.4 翻新再用医疗器械的市场监管
     5.4.1 市场呼唤有序监管
     5.4.2 安全成为xx焦点
     5.4.3 产品质量需法规把关
     5.4.4 翻新再用医疗器械的相关趋势
   5.5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5.5.1 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的问题
     5.5.2 国产医疗器械国内市场空间减少
     5.5.3 竞争和利润导致医疗器械成本增长
     5.5.4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接近饱和
     5.5.5 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误区
   5.6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面临的机遇
     5.6.1 医疗市场机遇问题很重要
     5.6.2 政府规划中国大型医疗设备市场
     5.6.3 国际医疗器械巨头看好中国市场
     5.6.4 韩国医疗器械进入中国市场
第六章 医疗诊断、监护及xx设备制造
   6.1 总体市场发展概述
     6.1.1 医疗诊断、监护及xx设备制造的定义
     6.1.2 中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实现产业化
     6.1.3 深圳研发出世界{dy}台图像引导伽玛刀
     6.1.4 医学可调谐激光器市场将快速发展
     6.1.5 理疗技术设备在国内外的发展
   6.2 超声诊断仪器市场分析
     6.2.1 超声诊断概述
     6.2.2 超声诊断类型
     6.2.3 超声诊断仪简述
     6.2.4 中国超声诊断设备市场
     6.2.5 超声诊断仪器产业
   6.3 CT机市场分析
     6.3.1 CT机概述
     6.3.2 CT机的发展史
     6.3.3 目前中国国内CT机市场概况
     6.3.4 中国成为世界第三的CT生产国
     6.3.5 二手CT机进口质量问题不能忽略
     6.3.6 中国螺旋CT机市场占有率东软集团居亚军
   6.4 磁共振成像装置市场分析
     6.4.1 磁共振成像
     6.4.2 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历程
     6.4.3 低场磁体技术的现状
     6.4.4 磁共振成像仪的新用途
     6.4.5 磁共振成像技术将代替血管造影术
     6.4.6 世界磁共振成像设备的销售重心转向中国市场
   6.5 监护产品市场分析
     6.5.1 监护仪的概述及分类
     6.5.2 欧洲心血管监护仪市场份额稳步上升
     6.5.3 中国监护产品的现状分析
     6.5.4 监护产品进入双革新阶段
     6.5.5 中国病人监护仪市场容量大
     6.5.6 中国监护产品的发展趋势
   6.6 呼吸机市场分析
     6.6.1 呼吸机介绍
     6.6.2 早期呼吸机的发展史
     6.6.3 现代呼吸机的发展史
     6.6.4 国产呼吸机市场扩大前景不容乐观
     6.6.5 呼吸机的未来发展预测
     6.6.6 中国呼吸机市场的发展趋势
   6.7 内窥镜技术与产品的市场分析
     6.7.1 内窥镜的发展史
     6.7.2 鼻内窥镜
     6.7.3 虚拟内窥镜
     6.7.4 胶囊内窥镜问世并预备投放市场
     6.7.5 中国医用硬性内窥镜发展建议
第七章 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
   7.1 基本定义及概述
     7.1.1 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的定义
     7.1.2 牙科设备及器具
     7.1.3 口腔科用设备的发展史
     7.1.4 牙科设备的发展历程
   7.2 口腔科用设备和器械市场分析
     7.2.1 口腔科用设备和器械市场分析
     7.2.2 口腔材料的市场状况分析
     7.2.3 口腔科用医疗器械为医械的销售亮点
   7.3 口腔科用器械的问题及对策
     7.3.1 口腔器械微生物污染情况及医务人员医源性感染现状
     7.3.2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
     7.3.3 口腔器械xx与xx方法
     7.3.4 口腔科用器械的管理对策
   7.4 口腔科用设备和器械的发展方向
     7.4.1 口腔科用新设备
     7.4.2 中国口腔器械的市场需求大
     7.4.3 中国一次性口腔医疗器械市场供不应求
     7.4.4 口腔科用设备和器械的发展方向
第八章 医用xx设备和兽医用设备器械制造
   8.1 医用xx设备和兽医用设备器械定义
     8.1.1 实验室及医用xx设备和器具的定义
     8.1.2 医疗、外科和兽医用器械的定义
   8.2 医院xx概论
     8.2.1 基本定义
     8.2.2 医院常用xx方法
     8.2.3 化学xx法的分类
     8.2.4 影响xx效果的因素
   8.3 行业状况
     8.3.1 中国国产医用消毒柜出口形势看好
     8.3.2 强化兽医器械市场管理
     8.3.3 国家加强兽医行业实施标准
   8.4 美国对兽医器械的管理
     8.4.1 兽医器械的定义
     8.4.2 兽医器械的分类
     8.4.3 兽医器械的管理机构
     8.4.4 兽医器械的管理方式
第九章 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
   9.1 假肢
     9.1.1 假肢,假发和假器官的具体细分
     9.1.2 英国开发新技术皮肤长在金属上
     9.1.3 假肢市场大量使用先进复合材料
     9.1.4 当今假肢技术的新发展
     9.1.5 世界第二大假肢公司欲拓展中国市场
   9.2 人造器官
     9.2.1 人造器官概述
     9.2.2 中国的人造器官现状
     9.2.3 人工心脏期望继续发展
     9.2.4 个性化人造器官市场看好
     9.2.5 人造器官市场前景广阔
     9.2.6 新型人造器官将问世
   9.3 植(介)入器械
     9.3.1 植入性医械的现状以及整改措施
     9.3.2 中国国产心脏支架有望降价成为市场主导产品
     9.3.3 植入型xx洗脱支架的市场前景
     9.3.4 欧洲xx洗脱支架市场规模增长
     9.3.5 欧洲心脏瓣膜市场未来几年内将增长70%
第十章 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10.1 注射器
     10.1.1 安全注射器市场概况
     10.1.2 自毁式注射器
     10.1.3 自动注射器发展前景广大
     10.1.4 无针注射器和安全性注射器的市场销售额将大增
   10.2 体外诊断试剂
     10.2.1 体外诊断试剂全球市场快速增长
     10.2.2 体外诊断试剂制造企业的处境
     10.2.3 体外诊断癌症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10.3 医院医用xxxx
     10.3.1 医用xxxx的配置现状
     10.3.2 医院医用xxxx配置急需解决的问题
     10.3.3 医院医用器材配置发展方向的思考
   10.4 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10.4.1 一次性医疗器械概述
     10.4.2 一次性医疗器械企业遭受双重打压
     10.4.3 一次性妇科医疗器械市场问题严重
     10.4.4 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
   10.5 家庭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10.5.1 医疗保健与家庭医疗保健设备
     10.5.2 现代家庭医疗器械受追捧
     10.5.3 民用医疗器械将成市场热点
     10.5.4 家用医疗器械亟待形成产业价值链
     10.5.5 中国家庭医疗器械的市场前景广阔
第十一章 中国主要省市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11.1 深圳市
     11.1.1 深圳市医疗器械市场
     11.1.2 深圳医疗器械的产业特点
     11.1.3 深圳打造全国医疗器械龙头产业
     11.1.4 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增速明显
   11.2 浙江省
     11.2.1 浙江省全面整顿医疗器械广告
     11.2.2 浙江省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增加14个品种
     11.2.3 浙江进口医疗器械市场期待监管体制的运行
   11.3 上海市
     11.3.1 上海实行医疗器械召回制度
     11.3.2 整治和规范医疗器械价格市场势在必行
     11.3.3 外资进军上海医疗器械市场
     11.3.4 上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11.4 北京市
     11.4.1 北京医疗器械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11.4.2 北京医疗器械产业基本状况概述
     11.4.3 北京医疗器械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1.4.4 北京医疗器械成为医药产业新亮点
     11.4.5 北京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划及策略
   11.5 江苏省
     11.5.1 江苏医疗器械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1.5.2 2006年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销售首次破百亿
     11.5.3 江苏医疗器械产业走高技术高效益之路
     11.5.4 江苏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策略
   11.6 其他省市
     11.6.1 福建
     11.6.2 佛山
     11.6.3 安徽
     11.6.4 江西
第十二章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分析
   12.1 医疗器械企业的销售理论概述
     12.1.1 医疗器械销售力
     12.1.2 市场管理
     12.1.3 销售政策的制定规则
     12.1.4 团队建设
     12.1.5 营销渠道的开拓及促销设计
   12.2 中国医疗器械销售分析
     12.2.1 2006年环境变化下的医疗设备营销分析
     12.2.2 家用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持续增长
     12.2.3 家庭医疗器械的营销方式分析
     12.2.4 医疗器械的营销方式变革
   12.3 医疗器械市场招投标分析
     12.3.1 高价产品成为招标宠儿
     12.3.2 履约保证金加大企业负担
     12.3.3 解决招标困境有待医改到位
     12.3.4 分析医疗器械招标陷阱
   12.4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分析
     12.4.1 医疗器械要警惕售后服务陷阱
     12.4.2 大型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亟待规范
     12.4.3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前景看好
第十三章 医疗器械进出口主要产品分析
   13.1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进出口状况
     13.1.1 2006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概况
     13.1.2 2006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首次出现贸易顺差
     13.1.3 2006年我国医疗器械加工贸易情况分析
     13.1.4 2000-2007年我国医疗器械加工贸易特点分析
     13.1.5 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的问题与策略
   13.2 2001-2007年医疗、外科、牙科或兽医用仪器及器具进出口分析
     13.2.1 2001-2006年医疗、外科、牙科或兽医用仪器及器具进出口总体数据分析
     13.2.2 2007年1-12月中国医疗、外科、牙科或兽医用仪器及器具进出口总体数据
     13.2.3 2005-2007年中国重点省市医疗、外科、牙科或兽医用仪器及器具进出口数据分析
     13.2.4 2005-2007年主要国家医疗、外科、牙科或兽医用仪器及器具进出口数据分析
   13.3 2001-2007年机械疗法器具、按摩器具、人工呼吸器等进出口分析
     13.3.1 2001-2007年机械疗法器具、按摩器具、人工呼吸器等进出口总体数据分析
     13.3.2 2005-2007年中国重点省市机械疗法器具、按摩器具、人工呼吸器等进出口数据分析
     13.3.3 2005-2007年主要国家机械疗法器具、按摩器具、人工呼吸器等进出口数据分析
   13.4 2001-2007年矫形器具、人造的人体部分、助听器等进出口分析
     13.4.1 2001-2007年矫形器具、人造的人体部分、助听器等进出口总体数据分析
     13.4.2 2005-2007年中国重点省市矫形器具、人造的人体部分、助听器等进出口数据分析
     13.4.3 2005-2007年主要国家矫形器具、人造的人体部分、助听器等进出口数据分析
   13.5 2001-2007年X射线或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应用设备进出口分析
     13.5.1 2001-2007年X射线或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应用设备进出口总体数据分析
     13.5.2 2005-2007年中国重点省市X射线或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应用设备进出口数据分析
     13.5.3 2005-2007年主要国家X射线或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应用设备进出口数据分析
   13.6 2001-2007年理化分析仪器及装置等、检镜切片机进出口分析
     13.6.1 2001-2007年理化分析仪器及装置等、检镜切片机进出口总体数据分析
     13.6.2 2005-2007年中国重点省市理化分析仪器及装置等、检镜切片机进出口数据分析
     13.6.3 2005-2007年主要国家理化分析仪器及装置等、检镜切片机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十四章 医疗器械行业重点企业介绍
   14.1 万东医疗
     14.1.1 万东医疗简介
     14.1.2 2006年万东医疗经营状况分析
     14.1.3 2007年万东医疗经营状况分析
     14.1.4 2008年{dy}季度万东医疗经营状况
     14.1.5 未来万东医疗发展的展望
   14.2 航天长峰
     14.2.1 航天长峰简介
     14.2.2 2006年航天长峰经营状况分析
     14.2.3 2007年航天长峰经营状况分析
     14.2.4 2008年{dy}季度航天长峰经营状况
     14.2.5 航天长峰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郑重声明:资讯 【2009年12月22日】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