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司机与车的不解之缘
一位老司机与车的不解之缘

30年前他是队里{dy}批拖拉机手;30年后他开着私家车



  10年前自行车是市民常用的代步工具,10年后家用轿车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图为今年夏季步行街轿车销售展上火爆的购车场景。本报记者 范向辉 摄

  上世纪70年代,他在生产队开着{dy}批拖拉机,往来运送肥料和粮食;80年代,他先后买了两辆货车,搞个体运输搞得风生水起;90年代,他又回到单位开小车;如今,已经退休的他,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带着家人休闲旅游。
    他叫刘绪美,今年54岁,驾龄已有34年。他说,开过的车子不下30辆,从公爵王到拖拉机,各种车型应有尽有。这么多年来,有两件事让刘绪美记忆犹新:
    {dy}件事是1974年在城郊公社给生产队开拖拉机。“上边分下来的,每个生产队只有一台,”刘绪美笑道:“那时开着它出门,比后来开公爵王还神气。”
    第二件事是1984年下海搞个体运输。东凑西借花1.4万元买了台南京卡式自卸车,要知道,那时干部工资一般也就几十块钱,而这几十块钱往往要养活一家子人。虽然投入大,但回报更是丰厚。“那时车子少,往往货主上门请,我还不一定去,那两年,搞运输每月盈利万把块。”搞个体运输,刘绪美在求索东路盖起了一幢4层楼房。
    刘绪美感慨,开了30多年车,看着岳阳的道路和路上的车子,是一年比一年宽,一年比一年多。“如今再回想当年开拖拉机的岁月,真是仿如隔世,”他遗憾地说:“可惜几次搬家后,将当年请人特地照的相片遗失了。” 新闻链接:
    改革开放以来,岳阳市城区的交通基础建设得到飞速发展。水路方面,岳阳是长江航运中的重要一站,市区北面的城陵矶港是湖南{zd}的港口;铁路方面,岳阳站每天有20多趟客运列车分别发往全国各地。市内交通拥有48条线路,每个站点每条线路5分钟即有一辆公交车通过。
    改革初期,城镇居民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公交车。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自行车被高速、xx、环保的电动助力车和摩托车所代替。国家统计局岳阳调查队调查显示,近两年,轿车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交通费支出为322.1元,比1985年的7.1元增长44倍;每百户拥有摩托车13辆,比1985年增长6.2倍;到2007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4辆。
本报记者 曾敏学 通 讯 员 徐智勇

郑重声明:资讯 【一位老司机与车的不解之缘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