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是一种优质、清洁能源,而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是富煤贫油少气,当前国内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均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预计201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1000亿~1100亿立方米,而同期的天然气产量只能达到900亿~950亿立方米;预计2020年我国天然气的需求量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而同期的天然气产量只能达到1400亿~1600亿立方米。因此,煤制天然气是一条缓解我国天然气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
资料显示,煤制天然气的能源转化效率在所有煤化工项目中{zg},煤制油为34.8%、煤制二甲醚为37.9%、煤制甲醇为41.8%、煤制天然气为50%~52%。煤制天然气热值高于国家天然气质量标准的17.8%~21%。
国际上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已达到25%,而我国仅为3.2%,发展潜力巨大。同时,由于天然气涨价预期,使不少企业看到煤制天然气的发展潜力。截至2010年2月,我国拟在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有14个,发展速度之快,投资数额之大,已成为煤化工行业一个新的焦点。
但是,尚普咨询专家指出:在开发煤制天然气项目的过程中,企业不能盲目乐观,需要充分认识行业风险,谨慎投资。
一、成本风险
煤制天然气的成本与煤价高低息息相关。如果煤价高,就会直接导致煤制合成天然气的成本高。如果采用劣质煤,虽然劣质煤的成本较低,但劣质煤含碳低,转化率也较低,经济效益也不会太高。
从目前来看,天然气价格上涨基本成定局,随着天然气价格的上调,煤制天然气的风险将相对下降。
可以看出,煤制天然气的成本风险主要来自煤价和天然气产品价格的变化。
二、技术风险
目前,煤制天然气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装备上,甲烷化装置仅需引进高压蒸汽过热器、循环气压缩机等个别设备,其余绝大部分如甲烷化反应器等均已实现国产化。但是,目前煤制天然气项目一般都选用气化温度较低的气化技术,气化过程中伴生大量的苯、酚及其他芳香族化合物,这些组分的分离、处理设施投资大,稳定运行难度高,这也成为制约煤制天然气技术推广的障碍。
三、政策风险
由于煤化工项目投资过热,国家相关部门为了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2009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委召开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四次部门联合信息发布会上明确指出,今后三年原则上将不再安排现代煤化工项目新的试点项目。
四、环境风险
煤化工是高耗能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排放物会污染环境,而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严重受水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能力制约。煤制天然气只是相对其他煤化工项目清洁一些,排放的污染物少一些,毕竟还是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的,这也是发展煤制天然气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水资源的消耗影响是发展煤制天然气不容回避的话题。目前中国煤制甲醇的水资源消耗约为国际先进水平的5~6倍。在节水气化技术成熟之前,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发展煤制天然气,将对这些资源地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挑战,气化过程中伴生的排放物处理同样也是问题。
五、运输风险
运输和销售是影响煤制天然气项目发展的关键。
常规的天然气利用流程是天然气经矿场集中输送、处理后由管道输送至消费地,经调压配气后输送至工业和民用客户。与传统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相比,煤制天然气属新兴产业,生产出来的合成天然气如何输送至目标地区是产业面临的瓶颈。从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性考虑,密闭的管道无疑是煤制天然气运输的{sx},但管道建设的庞大投资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风险因素。同时,终端用户的开发也是项目面临的风险之一。
目前我国的天然气管网主要集中在中石油和中石化手中,煤制天然气如能通过管道就近输入现有天然气管网,就能解决天然气输送和终端用户开发的难题。由于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单位隶属于不同的行业,这就需要在国家层面上统一协调。
综上分析,尚普咨询专家建议,国内拟建企业须谨慎考虑国家产业政策、煤价、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运输管网等因素,加大科研投入实现煤制天然气与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合成氨等多种煤基产品的联产,使多种煤基产品的优势互补,增加项目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