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派演唱的艺术技巧(转) - 一季度的日志- 网易博客

马派演唱的艺术技巧(转)

2010-05-19 12:38:56 阅读4 评论0 字号:

    马派是京剧老生流派中的‘仙家’,说她仙,是他的演唱艺术让你听后有‘飘飘欲仙’之感,他的表演潇洒自如、帅气洒脱‘犹入仙境’一般,是京剧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的唱腔集谭派、余派等众家为一体,融会贯通,浑然一体。他的演出实践之多、之长是在当时无人可比的。因此【马迷】之多是自然的。

    到如今马迷仍‘之多’,但马派的今天已不是盛开的春天,而是深秋已到,花已凋零。

    作为一个‘马迷’,我想马派的‘传承’上出现了问题,仅就演唱方面归纳如下;

    1、马先生的xx而特殊的‘嗓音’是限制马派传承的一大因素。

    2、继承者对马派的‘认识度’不能统一,如唱腔;发音的位置,开口音在哪,闭口音在哪。我体会,马先生的闭口音是厚重的,而且是口鼻共用。开口音是非常松弛的,发音是靠前的。就当今的传人张学津先生的开口音的位置是不到位的,而冯志孝先生则下沉不够使其声音轻飘。我在想,是马先生的教授的方法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领会的问题。

   3、演唱方法;我认为马派的高腔是用‘轻出气’而达到高音的柔软、轻巧。由于开口音口型的大开,加上轻出气,加上轻、重、急、徐、连、断的运用,才能有马派的洒脱、大方、飘逸的演唱特点。而闭口音的鼻腔共鸣又增加了‘厚度’,而且是‘重出气’。这种大开、大合、高轻、低重是马派规律性的演唱方法。

    无论是的xx条件是否接近,方法掌握了才能是马派.否则一定是‘偏离的’。再看当今的再传弟子,已经‘走偏了’。

    4、唱腔特点;轻【高音】、重【低音】、急、徐、连【两字】、断【中或尾】。行腔上借鉴余派的为多,如擞音的借鉴更为轻巧灵活。在开口音上,是马派谭唱,应该说马派中谭派的东西也不少,只是用马派的方法唱谭派而已,我总结是;余腔谭唱马方法。

    顺便举一个例子;【三娘教子】中的‘小东人一段’,有一句唱是‘你的母’,在‘的’字后有一垫字‘呀’,马先生唱的是上挑、短,是马派‘巧’的体现。而当今重多演唱者,没有‘巧’了。如此的马派将背离‘原貌’。

    总之;马派的演唱的方法是马派唱腔的根基,只有方法正确,再加上演唱技巧,才能唱出潇洒、飘逸、优美的马派。

    只有把马派的唱腔归纳成统一的‘理论’,才能全面的继承好马派艺术。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马派演唱的艺术技巧(转) - 一季度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